周平王只是迁了个都,为何就把西周玩没了?

公元前770年,姬宜臼即位为周天子,也就是后来的周平王。

然而,周平王并没有举办轰轰烈烈的登基仪式,而是在秦、晋、郑、卫等国的护送下,匆匆前往周王朝在东部的新都-洛邑。

虽然迁都之后的周王室仍然姓姬,还是周武王的子孙,然而周平王不会想到的是,在他之后的周王朝却被后人冠以了“东周”的名称,并进一步分成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为何周平王只是迁了个都,就把西周王朝迁没了呢?

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每个人都能通过手机、电视还有广播,了解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消息,几乎每个乡村都有通往更大行政中心的公路、铁路或者飞机。

这也就意味着,国家能够很轻松地对境内99%以上的土地和公民施加着影响力。

但在3000年前,周武王刚刚建立那个叫做周的国家的时候,这简直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

即使不考虑是否有足够的财力完成这些基础建设,在那个连马镫都没有发明的时代,军队使用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不过是马拉车,最先进的通信工具似乎是旗帜,而到达要到达很多偏远的村落和聚居地,连一条三尺宽的土路都没有。

在这样的科技条件下,一个政治中心能够辐射和控制的范围十分有限。虽然成功的战胜了殷商,成为华夏大地上唯一的主宰,但周王室的领导者,周武王本人,却在牧野之战后,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

这看起来十分不合理。商纣王已死,周王室已经取代殷商王室,在所有的历史书上都记载着周王朝大业已成,为什么周武王反而睡不着觉呢?

因为以镐京为中心的周王室,能够直接控制的地方也不过是,以镐京为中心的关中平原,以及以洛邑为中心的河洛平原,而已。

但在广阔的黄河流域,在更南方的长江流域、巴蜀之地,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村落、城镇和国家,他们对周王室的态度并不一致,甚至有些还是殷商的重视追随者。并且,就在洛邑以东的广大东夷地区,还存在着数量庞大的殷商遗民。

如果不能对他们施加影响力,如果不能控制殷商遗民,那么新建立的周王朝能够存在多久,能不能成为华夏大地上真正的主宰,还需要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镐京如何才能掌控广阔的土地呢?周武王为此夜夜难眠,和弟弟周公姬旦冥思苦想解决方案。

在两位当世最杰出的政治家的努力下,终于还是想到了解决方案-分封诸侯。

这套体系的核心原理在于:既然一个政治中心只能控制有限的土地和人口,那么分建多个政治中心,辐射周边的重要地区和诸侯国,不就能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口了吗?

事实上,这也不是一个全新的发明。早在夏商时期,王室就曾对当地一些服从的部落和国家进行册封,以承认他们统治地位的代价,换取他们尊奉夏商王国为他们的宗主国。

但这种册封与朝贡关系并不稳定,双方相互承认的基础是,夏商王国强大的武力基础。一旦王室势力衰落,他们中的很多会毫不犹豫地抛弃旧主,投入新主的怀抱。

事实上,周王室的成功也正是基于此。

所以,周武王和周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保证诸侯们更加服从?

为此,周王朝建立了三位一体的中原体系:

其一,不再大量授予原来的地头蛇作为诸侯,而是凭借周王室的强权,大量分封姬姓后裔为诸侯国的国君,辅以少量的功臣后裔。

仅仅在周王室影响力非常薄弱的地区,才承认原来的部落和国家为当地的主人,并且在他们周围建立姬姓诸侯国进行监控。

这样一来,大多数诸侯国都建立了和

周王室的血亲或者联姻纽带,即使有少数的诸侯不服,周王室可以凭借诸姬的力量进行弹压。

其二,增加诸侯国的数量,削减单个诸侯国的力量,并以王室的名义派出卿士,世代辅佐诸侯国君,并向王室报告。在地形上,将诸侯分封在王室核心领地的四周,并建立以诸姬在内,功臣、地头蛇在外的模式,以内御外。

有证据表明,到周平王时,至少有70多个散落在各地的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后裔成为封建诸侯的国君;而总的诸侯数量超过140个。

这样,诸侯们难以单独发起行动,必须依靠宗主国周王室的力量,而将他们分布在王室的四周,又可以很好地抵御四周蛮夷的侵袭。

其三,以《周礼》为核心,建立中原文化价值体系和等级尊卑,约束诸侯们的行为,提高中原的文化认同感,降四周其他民族为蛮夷。

这是周王室的独特发明,很多礼仪和规则甚至影响到今天。

《周礼》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其一,约定等级尊卑关系,约束诸侯们的行为,让诸侯们尽自己的义务;其二,约定诸侯们的武力限制,确保周王室的天子六师、成周八师成为华夏绝对的军事威慑。

不仅如此,周王室还利用这套礼仪给诸侯们进行填鸭式洗脑,并使得大家都认识到,服从周礼的是高贵的中原人,不服从周礼的是低贱的野蛮人,从而建立中原的文化自信,引导周围蛮夷服从周王室。

于是,周王室建立了三位一体的西周宗藩体系,凭借镐京和洛邑两个核心据点,牢牢地掌控着华夏大地。

然而,只是经过了成康二王40多年的美好时光,西周这套宗藩体系就像渔网一样,开始遭到破坏。

周昭王时,讨伐南方的失利,周王室失去了天子六师的军事威慑;

周夷王时,周王室的权威遭到进一步削弱;

周厉王时,周王室的经济第一次遭到重大破坏;

周宣王时虽然短暂中兴王室,但随之而来的是周王室军事力量的全面衰落和经济崩溃,以致于周宣王不顾反对“料民于太原”;

终于,虚弱的周王室在周幽王时被西戎的军队彻底打垮,镐京陷落,这也是周平王迁都的直接原因;

也就是说,这套西周宗藩体系的生命力,到了周平王时,已经几乎丧失殆尽。

首先,经过多代继承,诸姬与周王室已经血脉偏远,周王室的血亲纽带已经较当初淡化了许多;

其次,周围的蛮夷已经凭借武力打破中原文化圈,就连周王室自己也被蛮夷打败,天子六师、成周八师的军事力量已经损失殆尽;

另外,周王室的经济已经接近崩溃,关中平原的丧失,周王室的领地和人口更是大幅度降低;

于是,只剩下《周礼》文化价值体系,还在苦苦支撑着周平王的统治地位。

所以,周平王迁都只是表象,背后的西周宗藩体系接近崩溃,才是西周变成东周的根本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周王室的天下已经暗流涌动,各诸侯国已经摩拳擦掌,纷纷跃跃欲试,准备率先试探和挑战周王室的权威。

西周和东周的区别就是,东周的舞台上,周王室的主角光环已经缓缓褪去,春秋五霸、泗上十二诸侯等诸侯国尝试着在华夏大地的舞台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戏份。

文/子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