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郭杜街道长里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郭杜街西北2公里。地处高新区新型工业园区之中,东接紫薇田园都市,西邻比亚迪汽车公司厂区和法士特厂区,南靠西部大道。1999年,285户、1186人,耕地1315亩。2012年有4个村民小组,耕地1000多亩,502户,1540人,商业门面近1000间。外来人口达30000人,2011年人均收入40000元左右。
唐代为三会寺旁小村,随寺亦名三会寺。现有仓颉造字台,有清陕西巡抚毕沅书“仓颉造字台”碑和郭沫若题碑等。宋敏求《长安志》载:“三会寺在县西南二十里官张村,唐景龙中宗幸其寺。其地本仓颉造书堂。”《关中胜迹图志》:黄帝史臣仓颉以结绳而记史事,苦其不能纪实,观看鸟迹鱼虫形状而得到启示,用符号代替结绳,创造了文字。又载:三会寺,古有释迦叶佛设三会道场,秦穆公建高四楼,后在此建三会寺。唐朝几代皇帝游幸造书台,韦后来观造字台,上官婕妤当场写了《幸驾三会寺》诗。仓颉造字台是隋代人们发现一个古人类遗址,陶片上画有许多符号,筑台封存,尊为仓颉造字台,与三会寺同为唐代著名风景地定昆池中一景点。晚唐三会寺荒废,曾参有《题三会寺仓颉造书台》诗:“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空阶有鸟迹,犹似造书时。”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陪蒋介石来参观,曾提议在此建造仓颉大学,仅有规划而未实现。明代此村因系一条长街,得名长里。清嘉庆《长安县志》称为长里村,因村南北长条状得名。
据传,在150多年前,村域居住过很多回族“坊上人”,他们集中居住的地方称为“马家堡子”。三会寺因谐音误传为塞回寺,应该与此有关。人们把村子叫“塞回寺滩”,“滩”说明居住很分散。
辈辈老人在南山用独轮车推柴推炭,然后到西安城大麦市街去卖,大麦市街的回族老人说,塞回寺是他们祖先居住的地方。2008年,从吉尔吉斯斯坦访问归来的人讲,陕西村的老乡打听蓝田、户县,询问长安王曲,有一个60多岁名叫黑老五的问:“你知道塞回寺吗?”
改革开放之初,不但涌现出了张振旅、陈学正,云龙大厦的主人李云龙,阿姆瑞特的投资人陈仓正;还有巩顺奇、范喜学、杨永民、李彩芹、曹西亭、邢金民、董红军等等。
范延玺,从局长退居二线后,出版完成《陕西名胜古迹史话》《京津冀胜迹溯源谈史》等百万字文字工程。不但修复保护了仓颉造字台,还搜集了仓颉造字台和三会寺的考证史料。
过去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和部分蔬菜。
近年来,围绕村民增收致富,进一步加大基层设施的建设力度,改善村容村貌,道路交通等。对老化的线路进行改造,新增几台变压器,解决用电问题;设立村综合治理办公室,配强人员,配备器械,坚持不间断巡查,及时解决纠纷,维护治安;在道路两旁统一规划停车位,规范车辆停放;成立保洁员队伍,实行生活垃圾定点存放、及时清运,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
村里设立专门的农家书屋,戏曲自乐班每周二开展活动。
投稿、闲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