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服用这些药物易跌倒,怎样预防有妙招
老年人多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而长期服用药物可能会导致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增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寿命。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因素较多,除了身体功能退化等因素外,药物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知道哪些药物会导致跌倒,有利于患者和医务人员配合,日常多加留意,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可以降低跌倒发生率,减少伤害。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药物会导致跌倒吧!
# 哪些常用药易致跌倒 #
Vol.1
降压药物
人体的血管就像自来水管,水管粗细容量影响着水流的通畅与否。降压药物就是通过控制这些人体“水管”的“粗细”“畅通”“容量”等因素,来实现对血压的调节。这类药物在控制血压的同时会影响人体“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能会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出现眩晕、晕厥和短暂意识丧失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此外,不少降压药物有导致晕厥的副作用,导致跌倒的发生率增高。
常用降压药物有沙坦类(坎地沙坦酯、厄贝沙坦、氯沙坦钾、替米沙坦、缬沙坦)、普利类(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贝那普利)、地平类(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贝尼地平、拉西地平)、洛尔类(比索洛尔、美托洛尔、普萘洛尔、艾司洛尔)等等。
Vol.2
降糖药物
降糖药物导致跌倒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低血糖的症状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因此当老年糖尿病患者服用此类药物后需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预防跌倒风险增加。
常用降糖药物有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格列齐特、西格列汀、利格列汀、罗格列酮钠、那格列奈、瑞格列奈、吡格列酮、伏格列波糖、胰岛素、利拉鲁肽等。
Vol.3
抗精神病药物
此类药品长期使用会引起迟发性的运动障碍,在医学上被称为“锥体外系反应”,头晕、反应迟缓、眩晕和体位性低血压等都是它的临床表现。“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是引起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有氯丙嗪、利培酮、奥氮平、氟哌利多等。
Vol.4
抗抑郁症药、抗癫痫药
这两类药物引起老年人易跌倒的因素是因为它们都有相似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会出现头晕、头痛、头昏、乏力、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有时出于治疗需要,医生会同时开具这两种药物,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一定要对两者的不良反应提高警惕,以免发生意外。
常用抗抑郁症药有阿米替林、舍曲林片、度洛西汀、氟西汀、帕罗西汀等。
常用抗癫痫药有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丙戊酸、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
Vol.5
利尿药物、导泻药物
利尿药物是一类能促进体内电解质(钠离子为主)和水分排出而增加尿量的药物;导泻药物通过增加肠内水分,软化粪便或润滑肠道促进排便。它们发挥药效的同时,都需要“调动”体内的水分,此时机体可因短时间内丢失大量体液和电解质,出现嗜睡、乏力、头昏、站立行走不稳而跌倒。
常用利尿药物呋塞米、托拉塞米、螺内酯、氢氯噻嗪等。
常用导泻药物有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乳果糖口服溶液、轻质液状石腊、番泻叶等。
Vol.6
止痛药
止痛药物在日常经常会接触到,主要分为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去痛片、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罗非昔布、布洛芬等)和中枢性止痛药(如布桂嗪、哌替啶、羟考酮、吗啡、曲马多、芬太尼、地佐辛等)两类。
其中易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多为中枢性止痛药如阿片类止痛药,由于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老年人服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与发生跌倒的风险可能存在相关性。
# 服药后如何防护 #
如何预防?
这些都是慢性疾病的常用药物,那对于已经服用了上述的药品的老年人要怎么办呢?其实也无需太过紧张,做到以下几点,远离“跌倒”没问题。
1、服用易致跌倒的药物后,最易发生跌倒的时间是服药后0.5~1.5 小时,所以服药后最好原地休息,1.5小时内尽量不要外出;可以在家适当走动,但动作一定要缓慢。
2、严格遵照医嘱服用药品,尤其要注意按剂量用药,避免误服或多服;药物治疗方案改变时,日常行动一定要小心留意;同时留心观察身体反应,避免发生跌倒。
3、如果服用药物出现一些可能导致跌倒的不适症状,如头晕、眼花、视力模糊、嗜睡等,要及时告诉医生,以便医生及时调整用药种类以及剂量。
# 日常防护很重要 #
日常防护
由于很多老年人会身患多种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为把跌倒概率降到最低,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
首先是日常生活环境的地面注意保持平整,不能太滑。比如有些家庭会给地板打蜡,或是在地上铺地毯,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
其次,老年人要注意鞋子的选择。鞋底要软硬适度,太软或太硬都不利于走路的平衡性;鞋底需防滑,以防滑橡胶为宜。
再次,老年人在改变体位时,要遵守“三部曲”:即平躺30 秒,坐起30 秒,站立30 秒,然后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以防发生跌倒。
最后,老年人日常还需要保持一定的活动量,以保持肌体活力;希望我们的老年人都能成为“不倒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