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球员的单一打法,窥探顶尖球员的技术特点
曾在现场看过张帅、王蔷、王欣瑜、吴易昺、张择等中国球员比赛的我,有时会想起,怎么他们的赢球“招数”如此类似?一直守在底线后,一球又一球猛烈抽击,令人应接不暇。却总是不肯踏进场内压制对手,网前的得分少之又少…全场比赛下来一点别的变化都没有,他们不觉得这样很难得分么?这样的想法可能不成熟,却是一个网球迷内心最直白的想法。
对比经常在巡回赛看到的各国网球运动员,我们会发现中国网球运动员的打法是比较少变化的,无论是偏力量型的高大个子球员,或偏娇小型的女球员们,主要打法都是底线型打法。但这种底线型打法,在我看来跟别国球员的底线型打法是有差别的。
首先,在身体素质方面,亚洲球员较欧美球员要差不少,因此许多我们见惯不怪的发球大炮加炮弹正手这一经典组合打法的球员在中国基本是不存在的,如德国的斯特鲁夫、意大利的伯莱里、阿根廷的梅耶尔等,都是赖以发球加正手的组合获得超过全场比赛大半的分数。我举例的三人,仅仅是男子网球巡回赛里的正常水平。这一打法的顶尖球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罗迪克、冈萨雷斯,德尔波特罗等,那更是目前的中国网坛可望而不可及的水平。
因此,底线对抗和相持就成为了目前中国职业球员的普遍打法。此类打法的好处是能把范围覆盖的优势放大,发挥脚步灵活的优点,从而在多回合的底线对抗中取得上风。我们中国网球运动员最大的特点就是底线正反手非常扎实,跑动非常积极,底线多拍对抗很有优势,但除此之外的各项技术跟欧美球员比起还是相差甚远。目前我们了解的大多数中国男女球员都是这种打法,这并不是偶然因素,而是整个国家网球体制与一直沿用的训练模式导致的结果。
所以,当底线发挥失常或是碰上更加强大的底线型选手时,此时的中国球员往往只能"听天由命"了。就像丘里奇面对阵德约科维奇时一样,面对打法相同、得分能力更强大的“老师”,丘里奇倾尽所有也无法在德约面前取得主动优势。去年的上海劳力士大师赛上,丘里奇可以在半决赛用底线对抗的打法把费德勒压制在底线开外迫使这位网坛老人与其多拍相持,却无法在决赛上战胜比自己各项技术更强大的德约科维奇。无怪乎他曾夸下“我打得好时像德约,打得不好时像穆雷”的网坛名言,想来还是有些道理在里面。因此,再顶尖的球员都不能只拥有少量的武器,而打法单一也成为球员日后迈向顶尖球员的掣肘。
就我本人而言,我喜欢的大多是会变换节奏的球员,这样的球员打出的比赛总是无比精彩,让人觉得赞叹不已。对观众而言,球员间的相互调动、奔跑也是比赛最让人觉得刺激的。费德勒素有节奏大师的称号,他的打法之多样、武器库之丰富、变化之频繁,常常使初次与他交手的球员无所适从。再加上瑞士人全球主场的强大优势,往往是比赛开局不久,适应能力不强的球员就在他面前败下阵来。怪不得在无数网球迷的心里,只有巨头间的博弈才是让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此外,打法类型丰富的球员,比赛质量与观赏性也往往很高。如在今年印第安维尔斯皇冠赛上一黑到底的外卡选手奥德莱斯库就是一个拥有男子球员般强悍的暴力正手,同时把上旋提拉和下旋切削组合完美结合的打法多变型球员;如A拉和谢淑薇,不仅在底线时变化多端,在网前的截击也是多种组合球,还兼具艺术般的放小球和挑高球技术,这类“太极”打法的选手让哈勒普、科维托娃等顶尖球员都不愿面对;还有被称为女子版费德勒的澳洲天才少女巴蒂,能用同样的引拍动作打出防御型切削、进攻型切削和放小球的的球风。此外她双反与正手一样还有强大的变线和穿越能力,令对手无从攻击。无怪乎她自去年在珠海夺冠后今年越打越勇,拿下迈阿密、法网、伯明翰等多站比赛的冠军,开启丰收年之旅。
不过行文至此,必须提及到我们中国网球的骄傲,两届大满贯得主李娜。李娜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并在此前不久入选名人堂,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和传统的中国网球选手相比,李娜在身体上的条件更加出色,技术也达到能与世界顶尖球员抗衡的水平。而多年苦练成就的底线绝技在网坛,也堪称数一数二,反拍更曾被评选为女子网坛之最。这都是李娜在经历过一个又一个赛季的历练之后,技术、经验和心态都已日臻成熟所取得的成绩,强大的各项技术是无数次与顶尖高手交战后打造出来的武器库,也为其夺得大满贯奠定基础!现在娜姐已经退役数年,我们多么希望有新一代的球员能让中国网球重新在世界受人瞩目啊。
希望中国球员在与世界一流高手的交手后逐渐培养出属于自己特色的训练模式和打造适合自身的强大技术,让中国成为不逊色于日本的亚洲网球强国。在各项男女子巡回赛日渐在中国举办规模壮大的现阶段,有更多我国的球员取得好成绩。所以,今年深圳的年终总决赛和珠海的小年终,我们和张帅、王蔷不见不散。(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梓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