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利他之心成就稻盛和夫,心之力需要毕生修炼
人应该如何活?什么才是心灵应有的状态?这样“大而空”的问题,如果是别人提出,妥妥的鸡汤风。但是由八十多岁的稻盛和夫提出,那就是一个严肃的人生议题了。从《心》这本书的副标题“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来看,这本书应该是稻盛先生的收山之作了。他会在身后留下些什么呢?可以凝结成一句话:一定要带着“利他之心”工作和生活,打开“心之力”的无尽宝库。
稻盛和夫认为,人所能拥有的最崇高最美丽的心,就是关爱他人的善良之心,也就是“利他之心”。以利他之心发起的行动,不但成功概率更高,能够获得的成就也更重大。
稻盛和夫
一个人应该修炼心灵,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幸福不是可选项,实现幸福是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应尽的义务。
在稻盛和夫看来,所有的灾祸都是由我们的内心吸引而来的,如果你一心只想着自己,招来的往往不是幸福,而是灾祸。
稻盛和夫小时候不知道这个道理。有一次,他的叔父染上结核病,卧床不起。稻盛很害怕,每次经过叔父的小屋时,都捏着鼻子跑过去,生怕被传染。这也不怪他,因为稻盛家族中,已经有三位成员死于结核病了。
但稻盛的父亲,却没有逃避这一切。他下定决心要照顾患病的亲人,毫不畏惧,所有风险自己一个人来扛。而稻盛的哥哥则认为:哪有那么容易就传染上了?压根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结果,父亲和哥哥都安然无恙,稻盛和夫却染病躺倒了。稻盛当时就隐约感觉到,一切都由“心”造,所有的灾难都是由我们的内心吸引而来,自己成天想着结核病,反倒把它给招来了;父亲和哥哥不以为意,反倒毫发无伤。
如果我们都像稻盛的父亲那样,以利他之心做事,往往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稻盛和夫举了另外一个例子。当时稻盛年幼无知,家里经济窘迫,可他还像没事人一样到处胡混。有一次妈妈冲他发火了,希望他看到家里的现状,做一个真的男子汉。稻盛感到很羞愧,打定主意,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家人摆脱困局。
稻盛和夫的父亲在二战以前,以印刷业为生,顺便也会做一些纸袋来卖。后来稻盛家的房屋和工厂都在空袭中烧毁了,父亲也由此心灰意冷,全家都靠着母亲倒腾和服艰难度日。稻盛心想,以前的纸袋,怎么说也是一门生意啊,为什么不能恢复起来呢?那可比恢复印刷厂简单多了。
想到这里,稻盛请求父亲再次制作纸袋,自己则亲自出去跑业务,沿街售卖。稻盛想了很多方法扩大纸袋生意,竟然把福冈过来的纸袋商都挤跑了。
稻盛在年少时代没有多少成功案例,甚至初入职场都是一个小菜鸟,只有这次的“纸袋行商”取得了极大成功。这是为什么呢?稻盛总结说,因为其他的事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只有纸袋行商的初衷,是从“关爱他人”出发的行为,他想帮家人解困。这种“善意的动机”得到了老天的帮助。
稻盛说,当我们拥有帮助一切事物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的愿望,拥有帮助他人获得幸福的美好心灵时,就与“宇宙之心”产生了和谐共鸣,我们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把事物导向更好的方向。
看到这里,可能你跟我一样,感觉稻盛和夫是不是有点迷信?或者夸大了某种具有灵性的外界神力?但是稻盛八十多年的人生经验告诉他,以利他之心出发做事,总是能够取得成功。
我们其实不必知道这里面的因果关系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借助了神力。我们只需知道,真的存在这种因果关系,宇宙似乎在鼓励利他行为,这是这个世界运行的某种基本法则。
除了利他之心所代表的善良之心,一个人还需要永不放弃的坚毅之心,身正影直的正道之心。总之《心》这本书,通篇的主题都是心,我们就跟着分别感受一下。
善良之心
如果动机是善良的,事情自然就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前面我们用稻盛和夫年轻时的两个例子,从正反两个方向说明了善良之心和利他之心的作用。在稻盛看来,做事的动机,就如同盖房子的地基。动机牢固,房子就坚不可摧;动机不牢靠,房子建得再豪华也需要担心,因为它随时都可能破损,甚至倒塌。
大家都知道稻盛和夫是京瓷的创始人,却不知道这家公司在创始之初,有多么艰难。最初京瓷的创立,是为了实现作为技术人员的稻盛和夫的个人梦想的。但公司成立第三年的某天,十几个刚刚被录用的高中生突然来到稻盛和夫的办公室,递上一纸“要求书”,态度强硬,要求公司对加薪和奖金制度作出大幅改动,否则就全体辞职。
公司刚成立,实力不强,实在没有办法答应员工们的要求。稻盛没有办法,把员工们都带到自己当时的破旧住所,跟他们诉苦。员工看到稻盛的现状,也就不再闹了。
但是稻盛本人却深受震动,睡不着觉了。他想:我开创这家公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想到了自己年少时的无知,想到了二战前后的状况,想到了“纸袋行商”。他突然意识到,如果我连自己的家庭都照顾不过来,我怎么才能照顾到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员工,如何保证他们将来的生活呢?
稻盛经过彻底思考,有了明确的结论——公司的存在,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抱负,而是为了守护员工的生活,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人生。这才是公司的使命,这才是企业经营的意义。于是,在这种善良的驱动下,稻盛下定决心,京瓷的使命,就是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
京瓷从“利己”转为“利他”之后,急速成长。既然是出自善良,这种利他之心就不止体现在自己的员工身上,还体现在社会和国家的层面。后来稻盛和夫应邀挽救破产的日航,也大获成功。稻盛本来很犹豫,但是考虑到社会价值,还是毅然接受了这个使命,很快扭转日航的颓势。他不但让日航重新回到股市,还让它成为日本深受欢迎的航空公司。
永不放弃的坚毅之心
《心》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是在谈“心”。心有很多层面。除了前面大篇幅讨论的善良之心和利他之心,还需要永不放弃的坚毅之心。
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只有毫厘之差。关键在于,在面对峭壁一样的巨大障碍时,在那一瞬间,你能不能对自己说“一定能跨越”,并勇敢跨出第一步:你敢不敢想“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能攀登上去。”
“可能跨不过去吧!太难了。”一旦你有一点犹豫踌躇,脚就软了,心也就软了,你的身心马上就会被巨大的困难打倒。回想一下我们的过往,有多少这样不堪回忆的灰暗时刻?
相反,带着“我一定行”的信念,不气馁,不放弃,跟巨大困难正面对抗,往往就会发现,看似不可战胜的困难,最终都会被自己征服。甚至你都站到终点了,还是不敢相信自己已经做到了——就这?我搞定它了?
京瓷的立身之战就是一个例子。当年京瓷还只是成立几年的小公司,实力很差,但它们依靠自己的努力接到了IBM的一个零件订单。那是一个大订单,如果能够完成,京瓷就翻身了。公司上下很激动,都感觉京瓷已经成功了,已经是一家大公司了。
但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京瓷的产品总是达不到IBM的要求,返工了无数次。从稻盛到所有员工,都在炼狱般的研发过程中挣扎,很多人渐渐撑不住了。
IBM产品规格书上的品质标准,与京瓷当时的技术水准相比,高出一个数量级,加工精度也高一个数量级。看起来京瓷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这种要求苛刻的订单,但是稻盛的斗争心开始熊熊燃起,他搬进工厂,与员工同吃同住,一起研究技术问题,下定决心要把产品做出来。
在接到订单的第七个月,京瓷终于拿到了IBM的合格通知。京瓷开足马力,在规定交期内交付了数量庞大的产品,一举奠定了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这就是永不放弃的坚毅之心。
身正影直的正道之心
在稻盛和夫的一生中,坚持走正道,是一个鲜明的特点。稻盛的父亲胆小怕事,但是因此养成了慎重斟酌的性格,以及无论何事都真挚面对的态度。他能够抛开个人安危,去精心照顾患了结核病的兄弟,就是一个案例。简单说,稻盛的父亲身上,有一种正气。
稻盛的母亲乐观豁达,不管什么事都去看积极的一面,总是鼓励全家人振作精神,全力面对生活的考验。稻盛的父母性格迥异,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绝不容忍歪门邪道,他们都具有贯彻正道的骨气。
稻盛记得一个故事。稻盛小时候是孩子王,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抱打不平,跟受到老师偏袒照顾的富家子弟对着干,结果被老师骂,被老师打,还被要求请家长到学校。
晚饭的时候,去过学校的父亲问:今天是怎么回事?稻盛说明了经过,并说,老师偏心不对。父亲只喃喃说了一句:你做了你觉得正确的事情咯。然后什么都没有说。
父亲默认了小稻盛的“正义”,这给了他极大的鼓励,这让他一生都坚信正义的力量,始终保持身正影直的正道之心。
这件事让我想起我父亲做过的一件事。当时他刚买了摩托,正好碰上厂里组织春游,就兴致勃勃跟我说,要带我骑摩托去玩,让我做好准备。但是我为难地跟他说,不行。我很想去,但是我还要去打一场架。
父亲很吃惊,问到,什么情况?我说,班里的一个小混混总是欺负我这个“乖学生”,还跟我约架,约的正好是春游的日子。我要是不去,不但出不了这口气,还会从此在班里抬不起头来。
然后父亲只问了一句话:能打过不?我说:能打过。他就不提旅游的事情了,事后也没有过问打架的事情。现在想来很感激,我父亲也在无意中培养了我的正道之心。
人并非天生善良
虽然说《心》这本书全书都在介绍善良,但稻盛和夫承认,善良并不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你只需要观察小孩子各种残忍的行为,你就知道此言非虚。那怎么办呢?只能依靠后天的心性修炼,我们需要用毕生的努力换取一个美好的心根。
孟子的“四端”
中国文化中也有很多讨论心和善良的内容。孟子就觉得人性本善,每人都有四颗“道德幼苗”,只要好好呵护,及时施肥除草,内心的良善就会茁壮成长。王阳明也觉得“吾性自足”,努力完善自身就足够了。稻盛和夫虽然不是人性本善的支持者,但他相信后天的修炼确实可以改变人的天性,让善的部分占据主导地位。
在稻盛看来,修心,是人生不二的主题。心之力是比任何理论和技巧都管用的东西,它决定了你是谁,你会如何行事,你维持着怎么样一种心态。
随时带着“利他之心”修炼,那么正路带来的安全感和坚定感,就可以帮助你克服任何困难。
稻盛最后感慨到,人生其实是非常单纯的东西,以利他之心为基础,在每天的生活中,尽可能不断努力。只要这么做了,命运就一定会好转,幸福的人生就一定会到来。这个过程可能会很辛苦,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让自己的心灵保持美好和纯粹的状态,让自己的潜能充分绽放。
这就是稻盛和夫的心,是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希望你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