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冰天雪地下面的神话
蒙特利尔地下城和市民的关系如同它自已深嵌在这个城市的下方一样紧密。地下城潜伏其下,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由两条平行的地铁线路连接。西面,阿特沃特地铁站连接着许多商场、公寓楼、写字楼和一座学院。东面,巴里一魁大蒙校站连接着一个该市最大的图书馆、长途汽车站、一个主要的商业中心和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有35000名学生通过地下通道来这里上课。
艺术走廊
在这两个终点站之间是地铁网络的主要部分,连接蒙特利尔的中心火车站、八个大型商场、一座曲棍球场,还有许多会议中心、政府机构、电影院、音乐厅、酒店和太多的咖啡店和夏瓦尔玛馅饼摊。这一网络还在扩张——不久将会建造一座医院和研究机构组成的大型建筑。
↓
它由32多公里长、占地12平方公里的地道构成,包括市中心80%的办公室和35%商业面积。其总面积达到了400万平方米,等于5个故宫、10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地下通道共连接10个地铁站、2个公交站、1200多个办公室,还有2000多家商店——其中包括两家大型百货市场、1600多个住宅单元、200多家餐厅、40多家银行、40多家电影院及其它娱乐场所;另外还有7家大型酒店、2所大学魁北克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bec)的蒙特利尔校区和蒙特利尔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ontreal)、1个主教教堂、3个展览厅——the Place Bonaventure, the Convention Centre和 the Olympic Centre、奥林匹克公园(Olympic Park)、Place des Arts(意为“艺术广场“)。
地下城的灯光水秀
而每天有50万蒙特利尔人为这个巨无霸注入了生命力。蒙特利尔人可以从自家附近的地铁站乘坐地铁去市中心工作、购物、品尝美食、参观挂满奇怪艺术装置的回廊。购物商城华丽的屋顶,挑高的大厅,枝形的吊灯,让人分不清自己是在哪里。地下城的Art Souterrain,专为突破传统形式的艺术展览而建。届时也将会变成长达7公里的艺术长廊。而地下城的象牙塔也别具一格,这里是莘莘学子的生活空间。到处都是学生经营的小店而非连锁店,墙上贴满布告大厅里的学生人头攒动,像蜂房一样,整个空间像有一股涌动的暗流嗡嗡作响。
蒙特利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仅有的七个“设计之都”之一,很难说与这座地下城没有关系。最独特的一点在于它与地面城市结构几乎完全相对,整个地下城跟地面上的60多栋摩天大楼连接成一个互相关联的三维空间。设计评论家艾曼纽·比埃拉评价道:“这个城市有不同的层面,而且互不相连,远称不上完美,但独具特色。它是我们自己的社会的反映:富有活力丰富多彩有创造性与消费文化有密切联系。'
地下城入口之一
当北方城市想要参与到流行的“夜间经济”之中时,就会尴尬的发现寒冷的北风把人赶回家里。与哈尔滨同一纬度的蒙特利尔,每年有5个月都是严寒的冬天,2月份时可以达到零下30度以下,一年的积雪量也达到了足足2.5米。但蒙特利尔人却可以轻松的享受自己的夜生活,蒙特利尔地下城有超过120个的出入口,与多条地下交通相连,基本上来说从这个城市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入口进入。一天之中在地下城中穿梭的人流总量就超过50万,对于商家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以交通枢纽为基础,商业、办公、展览广场等复合空间的入驻,使地下交通体系形成富有生机的综合功能区,每年可以带来数百亿的经济收入。
这一伟大的计划开始于这个城市的第一座现代化摩天大楼——玛丽城广场(Galerie Place Ville Marie)。它由城市设计师Vincent Ponte和几名建筑设计师合作完成,建于1962年。
Ponte肩负着减轻城市交通压力的重任,希望严酷冬日时节,可以在门里解决的事情不要蔓延到寒冷的门外。同时,他被未来主义者的建筑设计风格激发了灵感,设计出了这座“地下城”的原型。
在 1966年地铁开工建设 ,地下空间建设也进入扩展阶段。蒙特利尔积极筹备 1967年世界博览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地产业的兴旺和地下建筑的增加。Chateau - Champ lain Hotel, Place DuCanada Comp lex和 Place Bonaventure充分结合地铁站 来 规 划 建 设 , 使 Square - V ictoria 车 站 和Bonaventure车站周围地下空间增加了无限的活力与生机。67年世界博览会之前 , 10座建筑已和商业区地铁车站直接相连。
扩展中的地下空间·1958年
20世纪 70年代 ,进入快速发展期 ,网络逐步成型。地下城的概念出现 ,但中心区依然缺乏公共设施。20个在此期间正在动工的新项目中间 ,有 7个项目建在地铁之上。这也促使了房地产开发商想要把新建筑与已经或即将和地铁相连的建筑物连接在一起 ,这也代表了一种新的趋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多功能中心基本上很少。地下城的触角不像以前那样具有明显的扩张特征了 ,当 Place Guy Favreau在 Place des A rt车站和 Place dA’ rmes车站之间的南北轴线上建成后 ,地下系统的雏形基本形成。在这段时期 ,建设了一系列新的穿过 St. Catherine大街两侧建筑下方的地下商业走廊 ,把 McGill和 Peel车站连接起来 ,形成了一个东西走向的地下走廊。地下城的室内行人通道也已经由 1984年 12 km 长增加到了 1989年的 22 km。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的交通方式到达作为都市购物中心的地下城。
中庭·Les Cours Mont-Royal
发展到上世纪 90年代 ,提出了多功能城市中心区的概念 ,地下通道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2000年建设了更多的地下通道 ,尤其是通道之间建立了联系 ,形成了一个由步行通道联系起来的庞大系统,这些建筑属于不同的业主,具有不同的功能,包括商业、贸易、娱乐及公共的地面和地下设施。这个阶段,地下城室内行人通道此时已经发展到 30 km了。
3. 未来的立体城市
城市是人类理想的家园。从城市建立的那天起,人类就开始探索城市的边界在哪。自胡夫金字塔建造以来,建造高层建筑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梦想。从14世纪160米高的林肯大教堂,到828米高的哈利法塔,乃至设计高度1600米(后缩减到1008米)的吉达塔,城市设计师和建设者正在向上探索着城市的极限。而最初,人类的藏身之所就在地下。穴居是所有祖先的默契选择,公元初,法国阿尔勒地下的罗马回廊市场已经是成熟的地下城市空间了。
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如今,依托现代建筑工程科技,从宽敞明亮的地下交通到人声鼎沸的地下购物中心,现代地下建筑已经逐步被世人所接受,地下建筑也承担起缓和城市空间矛盾,改善生活环境的作用,也为人类开拓了新的生活领域。蒙托利尔地下城这个全球最大的地下综合体,正是充满想象力的实践产物。它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地下城市的建设,应以轨道交通系统为主,构成地下空间的主要脉络。
首先将地铁、地下人行过街通道与商业大厦地下一层有机连接起来。特别是要与交通规划相配合,把停车、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在地下空间内有机地组织在重点地区,形成以干道网络相联系 ,把商业、交通、防护等空间围合在一起的地下空间小系统,依靠地铁的串联,最终形成立体化、网络化、方便、快捷的地下网络。
未来的地下综合建筑体,应该建设一个统一、集约、高效、便捷的地下空间体系,是一个集文娱、公共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空间,成为城市的有机组织。
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时,除了传统的城市规划、交通和建筑设计的手段外 ,还必须综合市场行为、环境生态学、政策引导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通过构筑“政府+市场 ”模式的良性互动,推动地下空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