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行书御笔分题诗册

作品鉴赏
 
一家合笔墨 十幅具云岚
——乾隆《行书御笔分题诗册 》赏鉴
 
       在清代帝王中,很多人都对书法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乾隆,乾隆皇帝自幼就在康熙帝的影响下系统地接受过汉族传统文化教育,其文韬武略、博学多识,能诗词,尤擅书法,曾多次在全国寻求历代大家的名帖,文化修养之高在历代帝王中亦实属罕见,其执政后十分重视文化,他对于书法的推崇,比之祖父康熙帝有过之而无不及,曾历经数年,刻意收集历代书法艺术精品,御览、审定、批注多部传世法。乾隆的书房称为“三希堂”,位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的西暖阁,乾隆十一年(1746)在此收藏了东晋书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供其临摹赏玩。
       乾隆书法五体皆擅,行书是其最为得意的书体,字里行间往往夹杂着草书的韵味,颇为雅致。此《行书册》书于乾隆壬辰年(1772),弘历时年六十二岁,为其晚年所书。打开册页,通篇气息中规中矩,端正秀美,用笔圆润委婉,力透纸背,已形成自家面目,难掩浩浩帝王之气。此册共计十页,每页均为五言律诗一首,在章法上完全一致,尽显清新淡雅之格调,用笔流畅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态,牵丝映带过渡柔和;结体古雅,继承了传统帖学的风貌;用墨质朴而浑然天成,并无一般意义上馆阁体书法的“墨守一色”,字与字之间没有跌宕的布局和大小错落的视觉感,给人一种横直相安、平中见奇之态,马宗霍在《霋岳楼笔谈》中评:“其书圆润秀发,盖仿松雪。”所谓“康熙崇董,乾隆崇赵”,由此可知乾隆的书法主要师承于赵孟頫,有赵孟頫的秀润之体、蕴藉之笔和飘逸之韵,在结体上将原本偏扁的赵字有意拉长,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特征,其实乾隆书法风格的形成是糅合了赵孟頫和董其昌两家之长,兼以宫廷之气,乾隆在康熙朝崇董的基础上,将元代赵孟頫推崇至书坛顶峰,朝野上下竞相追仿,细观此册,子昂之气扑面而来,使转居多,少见翻折,露锋起笔,承袭二王一脉“一拓直下”的用笔方法,较之子昂,更显圆融之气。
       历代善书的帝王中,最有个人面貌的便是宋徽宗赵佶和清高宗弘历,徽宗以其自创的瘦金体独步天下,而乾隆帝书法萧散疏淡、古雅秀润的艺术效果,体现出一种天之骄子的雍容气度和华贵典雅的精神风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