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9811--那多国折腾那多年,为何无法奈何以色列?绝非只因武力

自从以色列落户中东,该地区无论是近邻、远邻都视之为异端,群起而攻之。五次中东战争,次次和其有关,小打小闹更是从未断绝。

在二战中吃尽苦头的犹太人,搬到“新家”也时时不得安生。既要积聚自身实力,还要忙于应付敌对力量。一手抓生产一手拿枪杆子,实在是苦不堪言。

惨痛的经历让他们深知:一味退让只能招致更大的灾难,能够依赖的,只能是比对手更硬的拳头。

为了生存以色列也是拼了,毫不留情地对那些企图颠覆其家园的力量还以颜色,这让以色列的历史成为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战争史。

面积仅两万余平方公里,人口仅八百万,资源贫乏、环境动荡,得天独厚这个词似乎和以色列沾不上边。类似情况换做别的小国,可能一年都挺不过去,以色列却硬是把一手烂牌打成了王炸。

究竟是什么,让以色列如此“坚挺”?

美援、武力强,只是浮于表面的原因。如何从一个濒临绝境人人可欺的小角色,成长为日趋强大、众皆畏惧的微型超级大国,这才是需要学习和研究的地方。以我中华之宏伟疆域、丰富物产、亿万民众,如能从中有所借鉴,必将傲视寰球、再无宵小敢欺。

国家意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时处在危险之中的以色列人,更加敏感也更加重视自我保护。

对于那些胆敢侵犯者,以色列的姿态相当强硬,“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且不惜成本不择手段。这样做的目的,是给予敌人足够的威慑。

残害犹太人的纳粹分子艾希曼,花费十几年不远万里抓回国内审判;制造慕尼黑惨案的“黑色九月”,被摩萨德不依不饶追杀八年,全歼为止。

这种方式令敌对势力在下手之前,也要慎重考虑将来需要付出的代价。

教育

国民是构成国家的个体,国民素质来自于教育。只有国家拥有数量众多、具有优良素质的个体,才能够在整体上形成强大合力。

由此引申到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清朝实行的是精英教育,选拔英才留洋深造,意图依靠这些人引领国家强大。但事实很无情,大批民众仍然停留在麻木愚昧的状态,结果收效甚微。反观日本所实施的全民教育,极大提高了整个国家的人口质量,所焕发出的力量是几个精英无法比拟的。

以色列人从5岁直到高中毕业,无需任何学费,识字率达97%,远高于中东各国。而且以国学生并不轻松,要学的课程多且实用,并非一味应付考试。小学每周5天课时45小时,初高中6天课时55~60小时。

和处于和平环境的国家不同,以色列学生高中毕业后,除宗教生和阿拉伯学生,男子服兵役三年、女子两年。如此之早就经历血火考验,令以色列人坚强而早熟自立。

一个国家的民众,大面积被塑造成头脑智慧性格坚毅的人,汇聚起来该是多么强大的力量。

科技

自以色列建国后,科技就被当做国家发展的支撑。此时教育的威力显现出来,精心培养的大批人才成为科技新军,无论在接受学习和深入创新中,他们更容易进入角色。

科技与教育被紧紧捆在一起,形成良性循环。

发达的科技水平,给以色列带来高附加值和高效率,这一切来自于高比例的科技人员。

同样是在中东贫瘠缺水的土地上,别国吃不饱饭,以色列仅靠5%的农业人口养活了全国,还能有大量出口。

当别国还在一味依靠花钱买武器时,以色列已经建立了世界领先的军事科技系统。

当别国一旦面临资源枯竭傻眼之时,以色列仍然可以依靠科技优势持续发展。别人是挖资源换钱,以色列凭空建起了用之不竭的金山。

这一切成就,都是在其短短七十年的历史中建立起来的。

说以色列强大是单纯依靠美援,这种观点很片面。美国每年对以军事援助30亿美元,但这和以色列年生产总值3600亿美元相比,能够起到的只能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也许这才是以色列人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