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自古沙场多豪气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阿杜,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很多人在孩提时,就开始着自己的梦想。而长大后当一名军人,是很多小孩子的梦想。
军人,一个神圣的职业。他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
阅兵场上,一身迷彩的军装,伟岸潇洒的站姿,手握长枪的自信,让许多有志从军的男孩着迷。
而在戍边时、在战场上,也许没了有了阅兵场上的潇洒自如,但面对敌人,心中的使命,肩上的责任,却让他们如虎狼一般,勇往直前。
枪林弹雨,他们无所畏惧,环境艰苦,他们从不放弃,思念亲人的痛,他们深藏心底。只因他们心中的誓言从未改变。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一代代的英雄儿女坚守保家卫国的信念,不畏苦,不喊累,驰骋于沙场之上,御敌于千里之外,尽显英雄之豪气。
身怀家国,何畏生死
唐朝,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一个时代。在唐太宗、唐高宗及武则天的辛勤耕耘下,外扩疆域、巩固边防,内抚民心、发展经济,为玄宗一朝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开元年间,玄宗皇帝为了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在边地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后又听信奸相李林甫的建议,脑袋一热,重用蕃将为节度使。
随之,节度使们的权力越来越大。据《新唐书》载:“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他们成了雄踞一方的诸侯,尾大不掉,成为了唐中央的麻烦。
终于,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沉不住气了,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历经8年,唐王朝耗尽了精力,好歹把叛乱镇压下去,但辉煌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还了。自此,节度使拥兵自重,唐代中后期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地方叛乱和内乱屡有发生。
813年,唐雁门郡。振武军因不满节度使李进贤的刻薄蛮横,发动叛乱,士兵杀其家眷及亲信。宪宗闻讯后非常生气,任命夏绥节度使张煦为振武节度使,率夏州兵二千赴任。
而在同一时期,长安城中有一青年,姓李名贺,很有才气。但受奸人所诬,不能参加进士考试,无奈只能在京城做一个从九品的小官。
干了三年,除了写诗有些名气外,仕途升迁没有一点希望。他非常憋屈,郁郁寡欢下辞去官职。
813年,在朋友张彻的引荐下,他来到潞州,做了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幕僚,干一些抄抄写写的文字工作。
同年,他得知了振武军叛乱一事,他为藩镇割据带来的混乱深感伤痛。之后,他又得知唐中央派张煦平叛的消息,他非常高兴,写下名篇《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位不负家国,不畏生死的战将形象跃然纸上。
而这种胸怀家国,视死如归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的有志之士们。
一千多年后的1906年,反对帝制的革命党人徐锡麟面对清廷的腐败无能,愤而发出了“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铮铮誓言。
次年,因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而被清廷残忍杀害,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为国而死的誓言。
壮志满怀,笑傲沙场
北宋,赵匡胤辛辛苦苦开创的基业,经不住徽宗、钦宗的荒淫挥霍,1127年,金人攻下开封,掳走徽宗、钦宗二帝,史称“靖康之难”,北宋亡。
同年,徽宗第九子赵构称帝,后定都临安,南宋始。此后,宋人的抗金活动从未停止,出现了宗泽、李纲、张浚、韩世忠等名将(臣),而岳飞是其中的佼佼者。
早在北宋靖康元年,年轻的岳飞在与金人的战斗中,因勇猛善战崭露头角。
南宋建炎元年,在应天称帝的高宗采用了投降派黄潜善等人的建议,准备南迁。
官职低微的岳飞得知消息后,向高宗上书数千言,劝高宗坚守北方,趁金人立足未稳,收复失地。
结果可想而知,他得到了“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八个字的批语,并且被革除军职、军籍,逐出军营。之后,他追随的抗金人士李纲、张所先后被罢免职务。
然而英雄毕竟是英雄,挫折可能会让他暂时失落,但并不能让他一蹶不振。
此后,他继续坚守他的理想和信念,执着地践行着自己的抗金主张。
1136年,高宗起用主战派人物张浚为相,筹划北伐事宜。七月他紧急调回了在家为母守孝的岳飞,正式誓师北伐。岳家军从鄂州出发,兵分两路,分别于东北和西北方向讨伐金军,先后收复虢州、商州等城,北伐大捷。
高宗非常高兴,特嘉奖道:“遂复商於之地,尽收虢洛之城”“长驱将入于三川,震响傍惊于五路”。
在此大好形势下,岳飞上书高宗,请求允许两路大军合并北上,与北方抗金义军联手,收复河北。
高宗觉得,只要教训一下金人就够了,没有批准岳飞的请求。岳家军在坚守了17天后,因后续补给跟不上,被迫退回鄂州。
此次北伐,可谓是打了胜仗,却无收获。退守鄂州的岳飞十分悲愤,到手的胜利却又白白送了回去。他那身为战士的报国之心难以平静。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写怀》
“纵君虐我千百遍,我待君依然如初恋”,这话用在这里,有些苦涩。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纵然这样,岳飞心中的报国之志却从未离去。来到沙场,气贯长虹,笑傲自如的依然是他。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就是最好的证明。八百年后,抗日战争期间,国人还高唱着这首词,冲锋向前。
边庭虽苦,勇士无惧
岑参,唐代诗人。744年中进士后,满怀报国之志,曾先后两次从军出塞,对边地军旅生活有深刻的了解。
他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天寒地冻的西域描写得异样美丽,以致后人提到雪景时常常会引用。
754年,岑参第二次来到西域。此时封常清任北庭都护府都护,兼伊西节度使,玄宗还赐其御史大夫一职。岑参就在其幕下任判官一职。
封常清,唐代勇士一牧。传说封长得奇丑,《旧唐书》载:“常清细瘦目类脚短而跛”。虽然人长得丑,但人有能力,从小就跟祖父读书学习,积累了广博的知识。
在他三十多岁时,遇见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将军的出行队伍:三十余人,衣着鲜亮,军容整齐。封常清颇为震撼,产生了到军营中发展的想法。
他毅然给高仙芝写信自荐。一开始,高及其幕僚嫌弃他长得丑,怕影响自己军队的形象,不愿接纳他。后架不住封常清的死缠烂打,最终决定接收他。而后来,也确实证明了高仙芝的决定是英明的。
从戎后的封常清渐渐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在开元末期达奚部族的反叛中,他向高仙芝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把敌我军情分析得头头是道,帮助高仙芝平定了这次叛乱。
天宝六年,他又助高仙芝破小勃律,高仙芝对他愈加信任。
封常清生性节俭,吃苦耐劳,治军赏罚严明,上下敬畏。高仙芝每次出征,常留他为留后使。
《旧唐书》曾记一典故。高仙芝对其乳母子郑德诠视为手足,郑倚仗高对其溺爱,在府中飞扬跋扈,不把出身低微的封常清放在眼里。一次,封任留后使间,郑德诠对其不躬不敬,封常清当众教训了他,并导致其死亡。
但是事后,高仙芝并未怪罪封常清。可见封在高心中的地位。
出色的能力,换来的是平步青云。754年,封接替高任北庭都护府都护,此时,重任再次落到他肩头。
是年,播仙一带的达奚部族又闹独立,造反了。封常清奉朝廷之命出使西征平叛。出行仪式上,身为幕府判官的岑参作歌为其壮行。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狂风割面,黄沙蔽天,滴水成冰,这就是边地沙场的环境。如此这般的恶劣,在勇士那里,却如同无视。可见,信念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勇士的心中,只有家国,他们的目标,只有胜利。此外,无他。
近日,看过新闻中报道:北疆某哨所环境恶劣,蚊虫肆虐,但仍有一批批的官员驻守在此,守护着边疆。他们是真的勇士。
身经百战,不破不还
698年,王昌龄诞生。
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后世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说,被誉为“七绝圣手”。
他出身的时代,正是大唐盛世之际。大唐前期,经历了太宗、高宗等皇帝,文治武功,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大唐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许多军人戎马沙场,南征北战,屡建奇功,深受世人瞩目。盛世的辉煌气象,加上军人的影响,英雄主义盛行。
很多诗人也深陷其中,热爱军事,役笔从戎,欲在军营成就自己,同时,他们利用自己的特长,对盛世景象毫不吝啬地加以歌颂,对沙场边塞生活豪情万丈地加以描绘。
正如此,才让后世见证了“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的英雄豪气和战士出征时“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壮观气势。
王昌龄亦不例外。724年,27岁的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决心,西赴河陇,出玉门关。
年轻气盛的他,亲身感受了边关地区诡丽的风光和军人征战的艰苦,同时,军人那一心报国,视死如归的精神也深深地震撼着他。
他通过诗篇来记录征战的艰辛,更是通过诗篇来记录将士们那种身经百战,义无反顾的豪迈气概。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七首·其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概,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们奋勇向前。
就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中,还有很多平民英雄以此为座右铭,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上。
-作者-
阿杜,山东潍坊人,中学思政课教师,古诗词爱好者。
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