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小说】 鄢晓丹《粮食》

【作者简介】 鄢晓丹,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青年作家》《中国西部文学》《北方作家》《延河》《凉州文艺》等文学刊物。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蝶之城》、长篇小说《我在轮回中等你》。《我在轮回中等你》获2013年度金昌市“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小说《陌上》收录于中国作家作品电子文库(2014年)。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梅子开始帮妈妈做饭的时候不过七岁。彼时是一九八零年,她读小学二年级,下颌刚齐到灶台,肩膀与家里的大米缸一般高。

七岁的梅子端一张木板凳放到米缸前,小心翼翼踩在板凳上,躬下腰,将半截身子栽进米缸里。摸索了好一会儿,她终于舀出一碗米。

米是新米,白得透亮,泛着淡青的光。好像能嗅见遥远的稻谷的清香。住在乡下时,村子外面有成片成片的稻田,每到收割季节,妈妈就会用新米煮白米饭。

梅子盯着碗里的米看一阵儿,又倒回去一点,只留了多半碗。她将米洗净,垫起脚尖倒进锅里,加两瓢水,米沉在锅底,一粒一粒散开来,稀薄得似乎能数清楚。然后她坐到灶前,一边往灶眼添柴火,一边发愁。待会儿爸爸妈妈该下班了,他们劳累一整天,回到家却只能用可以照见人影的稀粥做晚餐。

想起昨天的晚餐,同样是稀粥,用一整碗米煮的,另外有两个窝头,是爸爸回家时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盛饭的时候,梅子给爸爸和妈妈各盛一满碗,只给自己盛了半碗。粥盆里还有一点,放在灶上暖着,冒着些微热气。爸爸吃完一个窝头,又喝完碗里的粥,走进灶房,片刻,却把空碗放在灶台上出来了,独自站到门外吸纸烟,一角两分钱一包的“黄金叶”。妈妈将另一个窝头掰开,往窝头上抹一些辣椒酱,一半给梅子,一半拿给在门外的爸爸。爸爸推开窝头,说饱了。妈妈转身去灶房,端着粥盆出来,将盆里的粥往梅子碗里盛,勺子刮在盆底,咣咣响,盖住了爸爸被烟草呛出的咳嗽声。

妈妈望一眼门外,低声对梅子说:“下次多做点儿饭。你爸爸总省口。他干的可是力气活……”

这个梅子自然知道。爸爸在粮站工作,每次下班回家,工作服后背都汗湿了,穿干后显出一片白花花的盐渍,任怎么洗也洗不净。

可是,缸里的米快要见底。

做饭以前,梅子看过贴在墙上的日历,离月底还有整整一个星期。每到月底,梅子和妈妈一起推着自行车到粮站买粮。粮本上只有爸爸一个人的定量,三十二斤,其中有五斤米,二十七斤“四六粉”。和爸爸一起工作的女同事一边过称一边同妈妈讲话:刘嫂,粮够吃么?她们总是让秤杆翘得高高的,才把称好的粮食倒进梅子撑开的布口袋。妈妈感激地看她们一眼,说:够了,多加些菜,也够了!

梅子和妈妈两年前才从乡下搬进城,在城里没有户口,是“半边户”。也就意味着,她和妈妈没有粮本,没有口粮。梅子很难想象,妈妈这两年来是怎样用三十二斤粮食做出一家三口的一日三餐的?现在梅子放暑假,妈妈要出去打零工,梅子承担了做饭的家务,才后悔自己从前的任性,总是挑剔妈妈做的饭:稀粥常常掺杂了土豆块,“四六粉”也很少用来烙饼或蒸馒头,总是擀面条,煮成汤面,掺上切碎的白菜叶。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在梅子知道,黑市上有大米和白面,但要用粮票。土豆和白菜倒可以随便买,也是需要钱的。

七岁的梅子不会擀面条,她做饭要么用大米煮稀粥,要么用“四六粉”打糊糊。爸爸偶尔从单位的食堂带两个窝头回来。梅子不知道那两个窝头爸爸是如何买到的,他粮本上的定量从来没有换过粮票。

煮好粥,灶里有余火,梅子用瓷盆将粥盛起来,往粥盆上扣一只木锅盖,又在灶上温一壶水。等爸爸妈妈下班回来,粥不至于烫,也不至于凉,还可以用热水擦洗一整天劳作后积在身上的尘垢。然后她搭起板凳站在灶台边,洗了锅,用抹布将灶台擦干净。

抬眼看看门外,院子里空落落的,水泥地面印着几片斑驳的夕阳。

时间还早呢!

梅子跳下板凳,离开厨房,来到堂屋。她面对贴着日历的墙壁,数一遍日历下端像黑蚂蚁一样的阿拉伯数字。从二十三号到三十号,不多不少,一个星期。可是,沉在缸底的那点米,怎么打发长达七天的一日三餐呢?

刚放暑假时,妈妈将房门钥匙交给梅子,把柜子和抽屉的钥匙也交给梅子,她就出去做零工了。城郊有一家农垦单位,每年暑期需要雇人捡啤酒花,那里总是活跃着一些妇女和学生。梅子秋季的学杂费都是妈妈在夏天捡啤酒花得来的。爸爸的工资除了日常开销,要给住在乡下的爷爷奶奶一些,还有酬情答礼,剩下的也只够梅子春季的学杂费了。一开始梅子想跟着妈妈去农场,她和几个同学商量好了要捡啤酒花,赚钱贴补家用。妈妈却不同意,说她苦巴巴地把梅子带到城里来,是希望她好好念书,将来有出息。捡啤酒花能有什么出息呢?又告诉梅子,别小看了家务活,当好一个家也需要大能耐,让她在家多念点书,把钱和粮本掌管好,把家里的生活安排好,也是帮了爸爸妈妈的大忙。

梅子看看牛皮纸封面的粮本,粮本里夹着一小叠面值不等的人民币。一家人的生活原来就是那几十块钱和几十斤口粮的事!她把财物清点一遍,找出一个写完的旧作业本,用反面做账本,所有开支记得清楚详细:7月3日,小葱1把,5分钱;7月5日,醋1斤,1角钱;7月7日,辣椒面2角钱……她已经想好了,既然自己接受了当家的任务,一定要做得漂亮。

别看梅子年纪小,做事漂亮却是她一贯的行事风格。不用举例子,单看堂屋里贴日历的那面墙,除了一张红彤彤的鲤鱼跃龙门日历,其余两张是梅子的奖状,一张“三好学生”,一张年级总分第一名。虽然只是小学一年级得的奖,也让爸爸妈妈自豪了好些日子。梅子决定,以后每学期都要得奖状,把家里所有的墙贴满。

鲤鱼跃龙门的日历是爸爸春节时买的,因为一月份已经过去大半,属于减价品,便宜得跟废纸一样。爸爸在粮站当搬运工,没的文化,他把梅子接进城,就是希望梅子将来能像那条跃龙门的金鲤。大年初一那天,爸爸早早起来,将日历贴在墙中央最醒目的位置,对梅子说:以后看你的了!

天色完全暗下来,妈妈才进院子,一脸倦意。她边拍打身上的尘土边向屋里张望:“你爸爸冇下班么?”

梅子答:“还冇!”

正说着,爸爸跨进院门,肩上扛着一只麻袋,鼓鼓胀胀,很沉的样子。

“你拿的什么?”妈妈问道,帮爸爸卸下麻袋。

爸爸嘿嘿笑,转身将院门关严,拆开麻袋的缝头。

“呵,这么多粮食!”妈妈发出一声惊叹。

梅子围过去看,麻袋里果真是粮食,玉米、小麦、黄豆、高粱,什么都有,混混杂杂。

“今天搬仓库,撒在地上的粮食,没的人扫,我全部扫回来,洗一洗,晒干了也可以磨成杂面。”爸爸说。

“这是你们粮站的粮食,不该拿回来!”妈妈埋怨。

爸爸没吭气,扭头看一眼梅子。七岁的伢,身子细瘦,下颌刚够着灶台。与她同年的伢都比她高出半个头了……

晚饭喝过能照出人影的稀粥,梅子总是起夜。她途经爸爸妈妈的卧房门前时,听见他们一直在说话,好像一宿都没睡。

妈妈说:“你把那一袋粮食还回去吧。”

爸爸说:“已经拿来了,我一个大男人,怎么还?单位的人会怎么看我?”

“我陪你去。让梅子也陪你一起去,给粮站的领导道个歉,没人会把你怎么样。”

……

早晨起床,早饭没顾上吃,爸爸妈妈便决定去粮站还粮食。妈妈将麻袋的缝头重新缝好,叫梅子写一份检讨书,替爸爸写。妈妈是怕爸爸难堪,又不会说话,有一份诚恳的检讨书,粮站的领导一定不会怪罪他。

梅子按照妈妈的吩咐,从作业本上撕一页纸,用她所能想到的致歉词汇及造句格式写了满满一页。然后,她跟着爸爸妈妈去粮站,当着粮站领导和职工的面替爸爸念了检讨书。

这天晚上,粮站的两个领导到家里来,带着两袋面粉,还有给梅子的一笔助学金。他们动情地对爸爸说:“我们工作不细致,没有了解到你家里如此困难……”

时间过得很快。一九九零年夏,十七岁的梅子参加高考,高考作文给了一篇素材“玫瑰园里的花与刺”,要求根据素材自拟题目写议论文。梅子的作文拟题《粮食》,通过自己到粮站替爸爸念检讨书的往事,论述了煮在锅里的粮食和坚守精神的粮食同等重要,获得满分,因而被国内一所重点大学录取。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粮站领导及爸爸的同事带着学习用品前来庆贺。爸爸很开心,看着墙上早已陈旧的鲤鱼跃龙门年画说:如果没有那些粮食,就不会有梅子的今天。(完)


顾问:朱鹰 邹开歧

编辑:姚小红 洪与 杨玲


《琴泉》微信号:stzx123456789

(0)

相关推荐

  • 那年陪母亲交公粮

    不知道从农村出来的朋友多不多?可记得当年农村交公粮的热闹场景. 过去粮食都要上交国库的,在封建社会叫上交皇粮,共和国成立后改名叫公粮和购粮,就是每户农民按所要求的比例上交给国家征粮库,这项制度延续了有 ...

  • 姥姥的窝头干

    作者:米瑞蓉 在很多人眼里姥姥的菜是最好吃的,因为除了味道的朴实而又纯正以外,还有更多的童年记忆.但无论怎样让时光逆转,我也无法找回这样的记忆,因为小时候我在成都,而姥姥在山西老家.仅有的一次见面,姥 ...

  • 吴潇【散文】购粮本忆事

    美        文             品             读             文//吴潇 前几天整理旧物,看到了久违了的购粮本.购粮本是什么东西?大概40岁以下的中青年都不知道 ...

  • 老物件生活用票证

    我家收藏上个世纪80-90年代使用过的票证,有粮本.粮票.煤本.购货本.户口簿,这些老物件映射出我们曾经的年代.闲暇时翻看这些老物件,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 粮本,是用来买粮食的凭证.购货本, ...

  • 交公粮的农民能等来退休金吗?看看农二代们怎么说

    说实话,我国农民人口基数众多,粮食问题又是牵涉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但恰恰就是这么重要的事,我们到现在都没弄明白. 而作为农民的后代,随着时代的进步,也逐渐走到前台,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评价父辈们的工作 ...

  • 小说||美丽童心

    美丽童心 01.买粮 妈妈从腰间解下一串钥匙,打开炕梢箱子锁头,掀开箱子,头抵箱盖,探进半个头,手伸进去摸出粮本,走,黑子,跟妈买粮去. 昨晚,妈妈把粮食柜子里的白面口袋,苞米面口袋,大米苞米楂子口袋 ...

  • 我所经历的“三年灾害”

    三年自然灾害,是指中国从 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加上同时期中国农田连续几年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旱灾)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 ...

  • 【阅读悦读·小说】蒋晓东《小巷弯弯小巷长》

    [作者简介]蒋晓东,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在<四川文学><青年作家><芒种><萌芽><西湖><滇池>< ...

  • 【阅读悦读|图说 】丹菡《四川乡下的坝坝盛宴,你吃过没?》

    [阅读悦读|图说 ]丹菡<有温度的城市,绵阳不知名的小街> 图文/丹菡 [作者简介]丹菡,一枚爱码字喜涂鸦和儿子共同成长的宝妈,用善于发现的心灵和眼睛去发现美好,用有温度的文字去记录平凡人 ...

  • 【阅读悦读|图说 】丹菡《有温度的城市,绵阳不知名的小街》

    [阅读悦读|图说 ]段英贤<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乌镇> 图文/丹菡 [作者简介]丹菡,一枚爱码字喜涂鸦和儿子共同成长的宝妈,用善于发现的心灵和眼睛去发现美好,用有温度的文字去记录平凡 ...

  • 【阅读悦读|图说】丹菡《绵阳车展比豪车更吸人眼球的是什么?》

    [阅读悦读|图说 ]陶冶<河西走廊七彩丹霞> 摄影/吴朗 文/丹菡 [作者简介]丹菡,一枚爱码字喜涂鸦和儿子共同成长的宝妈,用善于发现的心灵和眼睛去发现美好,用有温度的文字去记录平凡人生中 ...

  • 【阅读悦读|小说】李毓瑜《井筒子人家》(16)

    <阅读悦读>2017年9月热文榜(附平台选题) 文/李毓瑜 [作者简介]李毓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曾在<四川文学><山花> ...

  • 【阅读悦读|小说】李毓瑜《井筒子人家》(8)

    <阅读悦读>2017年9月热文榜(附平台选题) 文/李毓瑜 [作者简介]李毓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曾在<四川文学><山花> ...

  • 【阅读悦读|摄影】丹菡《分割与延伸 窗里窗外》

    图说|和马屁王学处事,这情商高得令人不得不服! 摄影/海 文/丹菡 拍摄地点:四川省三台县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窗,房屋之眼.窗里窗外,似乎是两个世界. 窗,打开了看外面世界的通道;却又将世界分割 ...

  • 阅读悦读丨鄢永华《错》(小小说)(外一篇)

    阅读悦读丨汪贵沿<戴望舒的雨巷>(诗歌) 文/鄢永华 [作者简介] 鄢永华,贵州贵阳人,记者,贵州省作协会员,爱好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散见于贵阳日报.贵州民族报.贵州政协报等. - ...

  • 【阅读悦读·小说】莫测《驴友》(下)

    [作者简介]莫光书,笔名莫测,曾任文化教员,宣传股长,文学杂志副主编,著有长篇小说<好冷的夏天><为非作歹>,长篇纪实文学<见证W>,散文集<朦胧月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