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丨张学凤 圆明园遗址探秘
图文/张学凤
【作者简介】张学凤,毕业于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哈尔滨理工大学工业技术学院),在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工作了35年,现居北京与大连,热爱摄影与写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西方列强火烧圆明园的暴行众所周知,令人气愤又伤心。对圆明园这个万园之园的游访之心由来已久,今年8月份的一个周末与爱人来到了圆明园遗址公园,从西门进园,发现圆明园的确与众不同,尽管荷花展已近尾声,但观荷的人群还是络绎不绝。叶绿花红,垂柳尽现婀娜多姿;蓝天白云,红船荡出水光潋滟。可以这样说,这里的风景绝对是园中第一。但我们来的主要目的是要看圆明园遗迹,因此真的是有些心不在焉。
为了更好的游览,我们买了一张手绘地图,结合上网查找的资料,再结合“偷听”导游的解说,对圆明园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二天,爱人上班,我带上相机自己又去了一趟圆明园。
圆明园遗址公园由长春园、绮春园和圆明园构成,是建国后国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在面目全非的废墟上,经过12年的大规模修缮完成的,1988年 6月正式对公众开放。现长春园和绮春园山青水秀,景色宜人。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三园之一的圆明园处于无建筑状态。目前圆明园遗址公园面积已达到了盛时圆明园的规模。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东部,与颐和园相邻,始建于1707年(康熙46年)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四皇子雍正的园林。修建圆明园历经清朝五位皇帝,历时150多年倾帝国财力物力,集帝国顶级能工巧匠,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水景宫苑。圆明园有三大主题园林区:长春园、绮春园和圆明园。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相当于8.5个紫禁城大,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圆明园是五位皇帝长年居住,生活和理政的地方。每到盛夏时节,清朝皇帝带领皇室成员来到圆明园,全年大半时间居住在园中,故圆明园又称夏宫。可以说圆明园与紫禁城共同构成大清帝国政治经济权力中心。这也是清朝政府收刮民脂民膏,奢华无度的铁证。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御书三字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对园名雍正皇帝是这样解释的:“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堪称历代皇帝标榜自己的最高境界。
圆明园是清代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尤其是园区水景精致秀美,水域面积占园区总面积过半。主要由福海景区和后湖景区构成。福海水面最大,取“福如东海”之意,福海西部有九个小岛,是大清帝国疆域“九州”的象征。各个小岛的园景别具一格,宛若天成。是当时皇家宫苑的水上游乐中心。
圆明园园内的水主要来自玉泉山,通过颐和园的昆明湖和清河之流万泉河,从西北注入圆明园。而现在圆明园遗址公园景区的水是经过污水处理的循环水。
圆明园的地域规模相当于60个足球场大,三园景点有128处,园门19座,水闸5座,园内有各种建筑140多组。木桥和石桥100多座,各种景点100多处,还收藏了大量的珍贵图书、字画和珍宝,价值连城。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维克多-雨果曾这样写到:“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请想象一下,有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物,有某种月宫般的建筑物,这就是圆明园。”英国随军牧师写道:“必须有一位身兼诗人、画家、历史家、美术鉴定家、中国学者和其他别种天才的人物,才能图写园景,形容尽致。”今天的我们不难想象当年的圆明园曾有的灿烂辉煌与绝世秀美。
在通往西洋楼景区的路上,在圆明园黑天鹅养殖区,有幸看到精灵般的黑天鹅一家。那一身乌黑发亮如黑绸缎般的羽毛,炯炯有神的眼睛,桔红色的嘴巴上镶嵌一点点象牙白,使黑天鹅显得更加生动高雅,真是俊俏!景区工作人员介绍,黑天鹅夫妇正在孕育下一代。为了保证卵的安全,防止其它天鹅(自己以前的子女)及水鸟的伤害,黑天鹅夫妇必须及时驱离它们,让它们与卵保持安全距离。无论多恶劣的天气,夫妇俩一刻不停的轮流看护,直至宝宝安全破壳而出。耳听眼见,让人由衷的赞叹黑天鹅的内外兼修,大自然创造万物的神奇。
西洋楼景区位于长春园的最北面,从东向西依次是线法山、观水法、大水法(人工喷泉)、远瀛观、海晏堂、方外观、养雀笼、谐奇趣、线法桥、无名菊花池和黄花阵(迷宫)。除迷宫是在原址上重建外其余均为遗址。
遗址中最壮观的要数大型人工喷泉群。由大水法、海晏堂和谐奇趣组成。我们叫喷泉,西洋人叫水法,其中大水法是园中最大的喷泉。据史料记裁,原来的喷泉由喷水的狮子头、梅花鹿、猎狗和左右两个喷水池等组成。其次是海晏堂,它是西洋楼中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它虽然没有西洋楼喷泉大,但它因中西和璧的十二生肖抱石喷泉而著名。海晏堂十二生肖由意大利驻耶稣会教士郎士宁设计。兽头道士身的十二生肖,报一天十二个时辰。每天按时依次向水池中心喷水,到了中午十二时,十二个生肖同时向水池中心喷水,场面蔚为壮观。当喷泉全部开放时声音如山洪爆发,十分震撼。可惜,现在我们只能看到破败的遗址。
遗址中谐奇趣与迷宫之间有一处无名人工小喷泉,喷泉池形状如菊花,直径4.5米,池深0.33米,是由一整块云南大理石制成,经过200多年的风化,现仍清晰可见池面中西结合的精雕图案。据说解放前军阀张勋发现此精美喷泉池预占为已有,因整块水池太重无法搬运,就命手下将其整体破坏成16块,搬回自家的园子。解放后在北京翠花胡同找到,运回原址复位。据此联想到清代人们是怎么将这个庞然大物从云南大理运至北京的?导游说清朝时期因没有大型搬运设备,陆路运送大物件,只能在结冰的季节,采用相距500米打一口井,将水泼在路面结冰后移动的方法进行运输。可想而知修建圆明园,当时的投入就是今天的我们也无法想象。
遗址中有一处是近期发掘的“养雀笼遗址”。据说当时是专门供皇帝观赏的。平日里太监们精心安排孔雀吃饱喝足,手拿黄色绸缎逗引孔雀,孔雀心情大好争相开屏。待皇帝来参观时,因皇帝穿的是黄色的龙袍,所以孔雀见到皇帝就条件反射的开屏,皇帝龙颜大悦。太监们以此取悦皇帝。
实际上,现在的圆明园遗址公园包括三个园子,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所谓的圆明园已经没有任何遗物可以观看,只是一片空山地。原来我们认为的圆明园遗址的潺桓断壁、一片废墟只是长春园的一部分,叫西洋楼遗址。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确切的说是火烧三山五园,圆明园只是其中一园。其余四园是清漪园、畅春园、静明园和静宜园;三山是万寿山,玉泉山和香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小火烧了五天五夜,足见三山五园遭到火劫后的破坏程度。而圆明园又相继遭受木劫、石劫与土劫,最终导致昔日的万园之园面目全非,荡然无存。西洋楼遗址面积只是当年圆明园总面积的2%。
夕阳西下,彩云满天,落日的余晖洒在几根著名的石柱上,一片金黄。尽管景色怡人,但心里很不是滋味,兴奋不起来,似有一种愤怒在胸中激荡,却又无法释放,同时也为当时的惨烈感到无奈和遗憾。回望西洋楼遗址,感慨万千。仿佛看到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又在废墟的遗址上升起,那些石柱在烈火中扭曲、挣扎、呐喊。悲伤的诉说着百年的辉煌与屈辱。
今天的世界并不太平,西方国家及其盟友们对我们国家的崛起望而生畏,群起而攻之。“落后就要挨打!”这就是现实。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用科技强大我们的国家,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