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倪熊 上海老洋房——丁香花园
文/图 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说起来,上海还是我的故乡。每次当我走进这座城市的时候,的确都有一种特别熟悉的陌生感。我确实已经是一个初来乍到的异乡人了,但是又似乎有着一种恍如隔世的与生俱来的亲近。
我甚至每次到上海都从来都不知道我要去的那个地方到底在哪,而到了那里又总觉得似曾相识来过一般,跃然眼前的街景我都能嗅到熟门熟路的气息,洇染着故事和记忆的气味。
我迷恋于迷失在阡陌纵横街巷中的恍兮惚兮,有西风吹落的树叶,有淅淅沥沥的雨丝,有曲折幽深的弄堂,有一抹砖红的洋房,有隐晦神秘的花园,尤其里弄生煤炉的烟火和自来水里的漂白粉味道——我打小就能异常明确地辨别出我生活的城市苏州和我童年故乡上海的明显差异,还有隐隐约约似是而非朦朦胧胧不知是在心底湮埋久远还是梦里依稀的海上繁花······这多多少少也会给同行者造成装疯卖傻的嫌疑。
复兴西路仿佛是梧桐的仙境,密密的紧拢在街道两旁,茂密得似乎有点树林了,意思就有点是法国巴黎的意思,很浪漫,热闹的上海在这一段居然还很幽静,行人稀少,车辆也不多。
这是一条很特别的马路,梧桐总是不经意间就营造出幽深的氛围,片片浓阴,它就像是那棵已然百多年沧桑的大树,它的旁支叉叶是那么多条俘获人心的街巷,自身更是说不尽的历史和道不清的魅力。
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复兴西路属于法租界的郊区,法租界在当时上海各租界中是最大的,也是最繁华的。一说是英国人有香港,德国人有青岛,法国人除了租界地没有像样的根据地,所以在这经营得比较用心;再一说是其它列强是通过殖民掠取利益,而法国更热衷于兜售文化,这话法国人爱听。
事实是全上海2500幢花园洋房的80%,亦就是其中的2000幢坐落在法租界。不仅那些外国银行、领事馆、各大公司的金白领纷纷落户,富有的中国人也接踵而至,更早的时候,大名鼎鼎的李鸿章在复兴西路和华山路口盖了一座丁香花园。
这座紫藤缠绕、巨龙盘踞的庭院成就了华山路一百年前的尊贵,现在已经是上海滩最负盛名、保存最为完好的老洋房之一。它的盛名,一则在于其建筑本身,二则还在于洋房主人身份的传奇色彩。
十九世纪末,现代化建筑的开创者之一——美国著名建筑师艾赛亚·罗杰斯设计了丁香花园内的一号楼和三号楼这两幢楼房。所谓现代化建筑,就是把当时世界上已经开始有的比如自来水抽水马桶淋浴等卫生以及灭火消防暖气电灯电话电扇等新型舒适享受的生活设备设施与建筑艺术的结合。
这是十九世纪后期典型的美国式别墅建筑,两幢楼的外观和内部结构皆相同,中间凸出,上层为阳台,下为门前过道,区别是但一号楼呈凹形,三号楼为半圆形。一号楼的下层三间主房朝南,分别为餐厅、客厅,北面有厨房、贮藏室,佣人房间。二层主房三间,中间凸出大阳台,内为卧室,旁有小书房、会客室等。楼前种丁香等。三号楼是藏书楼,前面种香樟等。丁香花园的南面是花园,无边绿野无须遮掩,曲径通幽,修竹蔽天,楼房间绕以婉蜒起伏的龙墙,长百余米,共有18个起伏,素有“一条蛟龙卧半园”之称。通入的洞门,因之被称为龙门,入门通道铺鹅卵石。
园中有湖,湖上架几曲桥,湖中心为湖心亭,素色琉璃瓦的八角攒尖顶,上立一凤凰,故名“凤亭”。湖畔还有船舫园中绿树,花圃、假山,也是早期西洋花园官邸建筑与中国江南园林于一体的中西合璧风格。
传说这里还是有清一代或许最堪负重的臣子,鼎鼎大名如雷贯耳的李鸿章晚年官宦买办生涯的居留之地。从19世纪60年代后期起,作为洋务派首领的李鸿章,在上海开办近代化的军事工业、纺织工业及航运业,如江南制造局、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等,经常住在上海,随从而行的是他的宠妾七姨太丁香。丁香的父亲是个武官,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殒命。因为丁香不甘心做小老婆,在天津与合肥时,便李鸿章正室及其家人不和,李鸿章也知道自己年老,便委托盛宣怀在上海为她置办一笔不动产。盛氏心领神会,便在海格路亦即今天的华山路购置了2.67公顷的一大片土地,特聘美国建筑大师艾赛亚-罗杰斯来沪设计。于是这座园子便作为李鸿章为他的七姨太所建的藏娇之所,这里就被唤做丁香花园。
另有一说是李鸿章在上海他娶了最后一房姨太太莫氏,原为李家丫环出身,后被李鸿章收房,故在李家地位不高;生了一个从小体弱多病的孩子——李经迈,这也是李鸿章最小的儿子,因为出身为庶出,又瘦瘦弱弱,颇招李鸿章怜疼宠溺,以为他不堪承受命运之重,为之买下一批房产,并对人说:这个孩子长得瘦小,将来恐难以自立,这些房产归其食用吧。这孩子再笨,收房租还是会收的吧。没成想,错看他了。这孩子以后异常机灵奸诈精明强悍心黑手辣诡异多端。李鸿章去世后分家时,因其庶出,几个兄长都看不起李经迈,就把当时不值钱的股票和地段最差的房产分给了他。而这些财物到了李经迈手里,被他抓住各种市场机会再尔虞我诈,使手中的股票和地产增值无数倍,上海滩翻江倒海惊天动地富甲一方,让人几乎闻虎色变,他的财富得来有很不光彩的一面。
因此,再有一说是丁香花园原本为是英国泰兴洋行大班林克劳夫的住所,后来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才卖给了李经迈的。因为园内种植了许多丁香丛,甚是高雅,后来人称为丁香花园。这是一个比较靠谱的说法:史料的查考,李鸿章就根本没有所谓的“丁香姨太”,他本人也没在这里住过。丁香花园建于上世纪20年代,那时李鸿章已经去世多年。丁香花园是李鸿章的儿子李经迈所置,李经迈晚年居住在这里直至1940年去世。
这里的藏书和古物丰富。李经迈去世后,他的儿子李国超在出国前,将全部兵书、地方志、年谱、抄本《远柔全书》以及《李文忠公全集》等藏书一万多册捐给了震旦大学图书馆,解放后50年代院系调整,这批书归入复旦大学图书馆收藏。
后来因为战乱,丁香花园的主人也是频频更换,先是卖给了湖州南浔籍的房地产商张芹伯,也是民国上海滩大佬张静江的侄儿;抗战中张家又将其卖给了上海颜料富商奚鹤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丁香花园归入中国联合制片厂股份公司总经理张善琨之手;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接收,成为邮政储金汇业局机关,当时的局长是李鸿章的一个曾侄孙女婿刘攻芸。解放后,中共中央华东局、上海市委机关设在这里,后来这里成为兴国宾馆的分部。上世纪80年代中,有关部门将两楼大修复原,单独营业,夏日开放夜花园,成为人们的休憩场所。
现在这里即是上海老干部活动中心,也是一个高档餐宿酒店。
如今,这满园春色、馥郁芬芳的园中广植各种植物,如腊梅、紫藤、梧桐、香樟、四季桂,而最令人怦然心动的便是那怒放的丁香,依然在诉说着那古老而浪漫的传说。上海人宁愿相信这座雅致的花园就是为了一个叫做丁香的女人而建造的,是以仍旧代代流传那个久远的浪漫传说,就像她们执拗的相信那幢如童话般的马勒别墅,是因为马勒女儿的一个梦设计一样。这不奇怪,细细想来,因为丁香花园和许多类似的别墅始终宅院深深,“墙外行人,墙内千秋”,所以人们宁愿用更多美妙的想象去填补那些繁华神秘着的海上旧梦。
回来之后,我问我父母亲,华山路和复兴西路那一带是什么情况,既不是四川路一带的外婆家也不是山西路一带的爷爷家,也不是常去的新疆路一带的叔爷爷家,为什么我在那里有童年流连忘返的记忆?我的父亲母亲把七大姑八大姨三舅舅四姥爷挨个排队想半天都没有想出点什么亲戚来。后来差不多都把这事给忘了的时候,父亲有一天跟我说,大概是他的大姑母的一个表亲可能在华山路一大户人家帮佣,老太太一个人有事没事的会去那聊聊天;而我的姑妈恰巧那时应该是知识青年插队落户的时候回上海,家里人都忙着抓革命促生产斗私批修,所以整天带着小孩子们满世界的瞎转悠,她和姑奶奶亲。除此之外,父亲说他想不出再有什么瓜葛,那地方是上海滩最有钱的人的集聚地,也是上海改变最小的地方了。
点亮文末的大拇指、分享文章是对作者的鼓励!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姚小红
编辑:洪与、邹舟、杨玲、大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