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是熟悉的陌生人 切勿做陌生的陌生人
就在两天前,作者在本公众号里发表了一篇题为《不懂自省是狂妄 过度自省是软弱》的文章后不久,文章的留言区引来了一位好友的留言评论,评论的具体内容就不便在此处转述啦,总之,那是一条在我看来,或许够客观但不太善意的留言。
看到留言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位好友一定忽视了作者是谁?或勿以为这篇文章来自于一般的网络,作者一定是与他八杆子打不着的陌生人关系,因此,才会不太顾及与我往日的情面,直接语言犀利且毫无掩饰地“真情流露”。
第二反应是,他评论之前就知道我是谁?我们是什么关系,他可能觉得我们的关系足够铁,铁到大家彼此吐槽、半开玩笑、相互打击都不会生气的地步。
第三反应是,他觉得我们关系也就一般,所有的评论都是发自内心最为真实的声音,遇到看不惯的人和事,不管之前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也是只对事,不对人。就像古代的直言进谏的宁折不屈的忠臣一样,不管皇帝或是上级官员,喜不喜欢,他最为身为君主的臣子或是领导的下级,他都有义务有责任把该说的话毫无保留、不计后果地说出来。
内心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纠结了许久,具体来说是纠结了一整天,一天后,我在他的留言下面大致回复说“虚心接受***的批评指正”。在表明了我的态度的同时,也同时强调了我的身份,以及我和好友之间彼此的关系......
留言回复刚发出去没几分钟,我的纠结和等待许久的疑虑,终于有了回复。
果然不出所料,他留言的当时,并不知道所要留言的作者具体是谁?他只是第一时间,发表了自己对于当事人所作所为的看法及观点,一吐为快罢了。他只是一位中立且客观的第三者和观察者。
随后,他又极力地解释并希望通过请我吃饭的方式 ,来弥补自己对于此评论的内疚之情。我的回复是,吃饭可以,内疚千万不要有。当时,我并没有跟他说明原因,不妨借此机会,说说我的真实想法。也希望这篇文章,如果有机会再次被这位朋友看到。
首先是感谢,因为生活在如今的社会,人人都早已习惯了戴上自己的面具生活,而是在陌生人面前,尤其是在与网络之上的陌生人交流或是评论时,才会撕开面具,不加过多顾虑地用真实的自己去示人。
换言之,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对你说真话的朋友,哪怕这样的真话你可能突然一下子听上去不是那么地对你的口味,但那毕竟是你在绝大多数的朋友那里很难听到的。
如此以来,熟悉的人或者相对熟悉的人之间交往,反倒是有了对于彼此身份的多余地在意与顾虑。
我想这其中可能的原因是,大家都为了使彼此的关系更加稳固且长久,才会愿意牺牲一些真实的自我。
仔细想来,生活中能够有这么一两位肯对你说真话、讲实话的朋友,如果有机会,不管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我们是否更加应该珍惜呢?
而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完全陌生的关系存在,这种关系下,人们有时候会扭曲自己的一些行为,因为,它背后隐藏着一条这样的逻辑就是我即使伤害(尤其是语言上的伤害,因为通常情况下并不会构成犯罪)了你,你也不能拿我怎么样,总之,能够让老子此时此刻地痛快才是决定我行为的第一标准。
大家一定都还记得,就在几天前,甘肃庆阳19岁女生李某奕跳楼身亡的事件,最近有多段记录她跳楼前和跳楼瞬间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很多围者起哄高喊“跳啊”、“跳啊”……
试问,如果你是跟这个女孩认识,或是哪怕有一点地的关系,你会这么做吗?当然不会,因为,她的存在,今后会与你有太多的彼此关联,有了纠缠与瓜葛也就有了交集,有了交集就会多一层的顾虑。否则,便成了,你死与我何干?
对于,那个女孩以及关心和爱护的她的亲人们,这一天的这一幕毫无疑问会是影响极其深远且永远也无法消除的悲惨记忆,而对于那些围观的群众而言,这只不过是一场结局看上去有些悲惨的闹剧而已。
人类学家曾说过我们人类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便是我们拥有着动物所不曾拥有的同理心,对于很多人而言,如果这连一点都失去了,那么试问,他们还可以称之为人嘛?
如果不能,那些呐喊着相比跳楼的女生而言,谁更可悲,还真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一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