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经历了些什么?从秦汉到明清,从繁盛到另外一个境界

中国戏剧历史源远流长,历久弥新。而关于中国戏剧究竟萌芽于什么时代?在什么时代最为繁盛?第一个问题戏剧学者们各有各的说法,在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曾提到:“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这其中透露出了中国戏剧的源头。

当人们踊跃表达自己的心声时,中国戏剧便诞生了。

中国戏剧曾经历了秦汉、宋金、元代、明清四个时期的淬炼,从原始社会全民性祭祀歌舞蜕变成了现在系统完善的表演形式。在这四个时期里,中国戏剧经历了许多,但没有哪个时期能被评定为最重要,因为每一个时期对于中国戏剧的成长发展都是缺一不可的。

秦汉——形成期

中国戏剧的形成期很长,长至两千多年,历经周、秦汉、六朝、隋唐、五代等多个朝代的更迭。

早在西周中国的早期戏剧就已开始有形成的征兆,《大武》便是当时的宫廷演艺的代表。中国早期戏剧的形成并不简单,在《大武》的身上戏剧样式出现了理性觉醒的表现,并且在其戏剧精神的影响下,中国早期的戏剧已经在形态上呈现了多元发展的趋向。

《大武》是周公旦通过当时的真实生活改编的。讲述了武王伐商,商朝覆灭这一重大社会事件,表达对武王的崇敬与赞美之情。文本及其经典,就连现在关于《大武》中的舞台文本都还能在《诗经·周颂》的《武》中找到。

到了秦汉时期,散乐兴起,在民间广为流传,且影响重大。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记载,秦每灭一国,就会在咸阳造一座和该国相同的宫殿,并且还会放入那个国家的女乐、倡优,以此来完美复刻该国的宫殿内容。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促进城市的繁荣发展,满足国民的娱乐需求;2、展示帝国的威仪。

因此,秦汉产生了“百戏”和“角抵戏”这样的表演艺术。

百戏是汉代对表演艺术的统称,也称为散乐,散乐包括了当时一切的表演艺术,例如

歌舞表演、吞刀、吐火、爬竿、走索等杂技表演。百戏表演按照秦汉的审美观——“以巨为美,以众为观”,形成了在广场聚众演出的表演方式,这使得百戏更加的平民化。《汉书·武帝纪》中就曾记载过举办百戏演出时,300里内的人都赶来观看的盛况。而《总会仙倡》便是当时的经典表演篇目。

角抵戏是以竞技——角抵为主要内容舞台表演。《东海黄公》作为其中的经典篇目讲述的便是黄公这样一个硬汉,不屈服于自然生命的法则,大胆伏虎,敢于抗争,但最终被虎所杀,被自然力量所打败的故事。角抵戏便是中国早期戏剧多元发展的一个表现。

(角抵戏)

中国戏剧的繁华程度并不是能以时期来简述,就算只是形成时期的秦汉,也有“古者诗三千”的时候,而且,根据各种史料的记载,光只是先秦的戏剧繁盛程度就能说明当时入乐、备以歌舞的诗就不仅仅只有三千首,三千,只不过是一个概数而已。

那为什么现在会出现当时的诗歌流传至今所剩无几了的情况呢?不仅仅是保存的技术与时代审美的迁移,其实还有由于人的理性的觉醒所导致的对诗歌的裁剪,留下大家认为对的,抛弃错的。

(唐代墓出土的彩陶乐俑)

宋金——发展期

在经历“大唐盛世”的深厚经济基础后,宋朝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依然处于当时的世界领先水平。《清明上河图》就形象的展现了当时商业、经济繁荣昌盛的景象,但在这样的表象之下,也产生了太多拜金、欺弱的社会现象。“程朱理学”便就此应运而生,大量含有程朱理学精神的戏剧作品也就此诞生。

(《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代戏剧在当时也被称为“杂剧”,泛指各种表演。等到了北宋时期,杂戏就被细分,成功与百戏分开,成为一项一场戏由两段或三段构成的独立的艺术。

而滑稽戏与歌舞戏则是宋杂戏的精华。在《梦梁录·妓乐》中对滑稽戏的描述为“大抵全以故事,务在滑稽”,或者《童蒙训》中的描述都可以看得出当时对杂剧的编写都偏向于滑稽调笑。滑稽戏有《眼药酸》、《急慢酸》、《老孤遣妲》等剧目。

(滑稽戏《眼药酸》)

遗憾的是,两宋时期的所有杂剧剧本,今无一存。就算存有,那也许也只是一个剧名,或者被改编过的,但是当时的杂剧发展的繁荣景象却是能从遗址(山西省万泉县桥上村后土庙戏台遗址)与记载(“向者汴京教坊大使孟角球,曾做杂剧本子”)中实实在在的存在的,就算是北宋时期发展迅速的“瓦肆”、“勾栏”也无法抹去的。

北宋时期的戏剧有多繁荣?从“瓦肆”、“勾栏”便可看出。瓦肆是杂技或者其他表演演出的地方,多存在于商业活动的中心区域(例如现在的一二线城市),而且瓦肆分布密集,一座城里能有二十多个瓦肆,每个瓦肆里能有十多个大小勾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大量从事有关瓦肆的“写作人”、“服务员”、“服装设计师”涌现出来,促进了北宋时期的戏剧发展。

(瓦肆)

元代——成熟期

元明及清代前中期是以创作为中心的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戏剧名家,名作。

(连环画中的《西厢记》)

大多数人对元杂剧有着较高的评价,而元杂剧能有如此的魅力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离不开关系。元朝是蒙古族统治者的天下,少数民族成为统治者大多都会推动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在蒙古族这个马上民族的积极开拓疆土之下,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急速增多,所以当时的作品中也常表现出戏剧的多元性。

(藏戏中使用到的面具)

元朝的商业繁荣至极,首都大都作为东方大都会可以说是极其繁荣,当时的开放性也极大,大都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的大都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杂技艺人大量的汇集在大都,登台献艺,繁荣至极。

而那些戏剧名家的产生得益于那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但是更多名家投入对元杂剧的写作并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

蒙古族统一中原之后,对于原本的汉族人民以及汉文化不屑一顾,极其不重视科举取士,甚至废除科举制度近八十多年。所以汉族的知识分子想用学识来升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社会地位也相当的低。当时甚至有“七匠八倡九儒十丐”的说法,由此可见,当时的汉族文化知识分子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多么恶劣。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汉族文明本来应该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是那些寒窗苦读,胸怀国家的知识分子们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强迫自己以歌妓为伍的同时,积极创作,积极表现内心。在长期的与歌妓、民间艺人为伍中,他们更了解民间的生活,更了解底层人民的辛酸苦辣,更多的表现出对底层人民的怜悯与赞美。这样的人有关汉卿、王石朴、马致远等人,甚至还有少数的高官贵族参与其中。

(关汉卿的画像)

故有人说元代的杂技之所以如洪波涌起,杰作如林,正是于这些有很高文化修养,艺术修养的知识分子的加入分不开的。

明清——繁荣期

明代中后期以来中国戏剧逐渐转为以表演为中心,在这个时代里,出现了众多戏剧表演的名家。

明代嘉庆年间,明代的戏剧被统称为“南戏”或者“戏文”等,那时的明代戏剧还未被称为明传奇。在戏文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之后,才形成了“明传奇”的说法。

明前期的戏文被分为根据宋元南戏旧本改编和新编戏文两种类别。《金钗记》、《东窗记》、《孤儿记》、《白袍记》、《胭脂记》、《拜月亭记》等等剧目都是元朝根据宋元南戏改编的经典剧目,甚至无抄袭情况只是沿用题材这情况出现。如宋元有《莺莺西厢记》,明前期戏文则有《崔莺莺西厢记》。这样的经典剧目非常的多,数量上甚至远远超过新编的剧目,所以明前期的戏剧甚至也被称为“改本时期”里的作品。

相比之下,新编的戏文数量较少,就连名气也没有那么的大,《宁王记》、《珍珠记》、《浙江亭》、《张员外》等,就是新编的戏文。新编的戏文虽说名气不大,但是却是根据当时的现实生活而作,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仍有可取之处。

(《珍珠记》的剧照)

再这样剧本如云的时代里,一大批演绎艺术家也就此出现。他们遵循剧本,但也有自己的创新之处,作为那个时代的“偶像级”人物,他们不仅促进了城市的繁华,也为明传奇迎来了更多光辉的时刻。只可惜,留下的资料甚少,让人难以寻求他们的踪迹。

回顾中国戏剧的四个重要时期,无论是最早的秦汉,还是最晚的明清,他们对于中国戏剧史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事物的发展是曲线的,有最高点便有最低点,但是中国戏剧不管是哪个时期,他们都能展现出足够繁华的一面。不管是哪个时期,它都不足以用“最繁华”来形容。

同时我们也相信,中国戏剧的另外一个境界将在我们的未来出现。

感谢您的阅读!

您还可以通过下方二维码获取更多“泠江阅读”的内容~

(0)

相关推荐

  • 中国古代音乐独具神韵

    古时音乐的形态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形态.留下来的遗产很多,有反映音乐美学的论著<乐记>,有反映农牧生活的乐舞<八阕>,有反映狩猎活动的歌谣<弹歌>.古时用于祭祀. ...

  • 鲜为人知的贵州省瓮安县南戏——《鸳鸯镜传奇》

    南戏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戏剧,北宋末年至明朝初年(12世纪-14世纪)流行于中国东南沿海,为区别同时代的"北曲杂剧",后人称之为南曲戏文.南戏或戏文.南戏的存在,使中国的古代戏 ...

  • “戏剧”“戏曲”辨析 ——解读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肖旭 [内容提要]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提出了"戏剧".戏曲"两个概念,由于与今人对"戏剧""戏曲"的认识. ...

  • “戏曲”——江南人文情怀的鲜活表达

    戏曲,古时也称戏文,是柔媚的吴侬软语和绚丽的水袖舞动出的别样浪漫.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江南经济的繁荣,商业化进程的加快,民众消费能力提升,物质享乐与休闲娱乐也随之繁盛.人们不再满足于基本的衣食温饱,开始 ...

  • 关于南戏的知识,都在这里了!

    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艺术,也是流传最为悠久.影响后世最为深远的戏曲艺术.现今流行的中国数百种地方戏曲,追溯其历史渊源,不少系由南戏递经演变.繁衍而来. 知识点1:什么是南戏? 南戏是北宋末叶至明嘉 ...

  • “戏曲精粹”题库

    说明: 2017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初赛分"戏曲精粹"."诗词经典"."人文民俗"三个阶段.   "戏曲精粹& ...

  • 曾永义:《戏曲剧种演进史考述》自序

    1959年9月我考入"台大"中文系,1963年6月毕业,随即被录取中研所硕士班,休学于马祖服预备军官役一年.翌年9月肄业,1967年6月获硕士学位. 曾永义先生 9月顺利进入博士班 ...

  • 黄齐峰角逐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丨《狄青》南京竞演受热捧

    中国戏剧梅花奖被誉为我国戏剧表演领域的最高奖,获奖者均为各剧种的代表人物和骨干力量.2021年5月8日至21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 ...

  • 杨少彭今晚南京问鼎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北京京剧院 杨少彭 京剧<游百川>片段 感谢 赵是动画 先生的上传 北京京剧院青年团著名杨派老生演员杨少彭今晚19:30 将携新创剧目<游百川>在江苏省南京市的江苏大剧院问鼎中 ...

  • 中国戏剧

    2. 关于中国戏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中国戏剧包括戏曲与话剧,戏曲是传统戏剧,话剧引自西方 B.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C. 明清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剧进 ...

  • 喜讯丨上京第十朵“梅花”绽放!熊明霞成功“摘梅”!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

    今天(5月21日),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晚会在南京举行.上海京剧院熊明霞以京剧新版<乌龙院>中阎惜姣一角成功"摘梅"!这也是上京的第十朵"梅花" ...

  • 黄齐峰荣摘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5月21日晚,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晚会在南京市江苏大剧院隆重举行,15位梅花奖获奖演员共同出席颁奖仪式,我院国家一级演员黄齐峰喜摘梅花,为津添彩. 喜 摘 梅 花 天津京剧院新编武戏<狄青 ...

  • 喜讯|祝贺李晓旭荣获第三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梅绽金陵,香飘云天外:礼赞百年,奋进新时代",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24届曹禺剧本奖于5月21日晚落下帷幕.南京市越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李晓旭,凭借诗韵越剧<凤凰台> ...

  • 运营公众号两个月,我经历了些什么(干货分享)

    (全文共2000字,阅读约5分钟) 大家好,我是有道君.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做公众号以来的一些经历和想法,以及为什么要选择做公号. 记得在读高中的时候,看到一些报刊杂志等上面刊载有别的学校的同学写的 ...

  • 张和 | 梨园花红更艳丽​——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杨红丽

    往期回顾  ·  协和医院到底有多牛? ·  为读者打开心灵之窗的金钥匙 | 师道强 ▼  点击收听  ▼ 梨园花红更艳丽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杨红丽 作者:梧桐村-张和 杨红丽,艺名" ...

  • 这些年,营销人都经历了些什么?

    上礼拜恰逢新世相四周年,看到新世相的朋友发的朋友圈,原来当年红极一时的"逃离北上广"都已经过去3年多了. 前几天有人问我为什么今年更新频率这么低,我开玩笑的说,2019年都看不到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