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中国对外投资和外国直接投资“双向双新高”说明了什么人大重阳问答 直接投资 基础设施
问:2013年,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达到124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更值得关注的是,同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创下107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为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对外投资和外国直接投资“双向双新高”说明了什么?
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国直接投资实现“双向双新高”,不仅说明中国正在实现从“商品出口”向“资本出口”的转变,还说明中国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融资和建设能力的全球性输出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好了铺垫。
从“商品国”向“投资国”的转变,表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初步成功。目前,中国业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和第二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全年贸易总额突破4万亿,达到41603亿美元。在基数如此庞大的情况下,再保持贸易高增长就颇为困难,中国对外经贸需要新的动力。自2002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由27亿美元连续11年增长,至2013年,年均增速高达39.8%。2013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较上年增长1.4%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同比增长22.8%,连续两年位列全球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外国直接投资不断提升,并逐渐占有重要地位,这无疑释放了良好讯息:新常态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出口推动和吸引外资的局面将发生重大转变,以投资为驱动力助力中国对外经贸体制和结构逐渐合理化,对外投资将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双向双新高”还表明中国吹响了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集结号”,为人民币对外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积极参与成立的、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为宗旨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正在筹备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兴起了全球性的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新模式和建设新高潮。在推进全球基础设施升级和完善的同时,也为中国主权货币的全球投资渠道和流通打好了前站。当前,人民币已走向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为SWIFT组织统计的全球十大支付货币之一;人民币的国际应用范围正不断扩大,从贸易结算货币发展到投资货币,从经常项目走进资本项目。目前,“双向双新高”为人民币走出去、并顺利回流打造了闭合路径,有力地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人员曹明弟 董展育执笔。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