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三大阳谋果真无解?未必,在实力面前,''谋''都是浮云

阳谋是什么?就是完全坦白地告诉对手你会如何,但是对手就是束手无策!它不像阴谋需要小心地伪装自己,它是大大方方地向对方暴露自己的行动。

有人说,阳谋是对对手在战略层面的碾压,基本无解!果真是这样吗?未必。

历史上的阳谋很多,咱们以比较有名的三大阳谋“围魏救赵、二桃杀三士、推恩令”为例,进行分析。

前方高能,比较烧脑,请认真阅读,阅读全文约需4分钟,如果时间不允行,请先收藏。

围魏救赵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谁傻多少,自然也没有谁比谁聪明多少,大家彼此彼此,你预判了我的预判,我也预判了你的预判。

庞涓围攻邯郸,带走的是全部主力部队,然后齐军攻击魏国的国都大梁城。大梁城里的魏王急了,给庞涓下命令让回救。

你如果是庞涓,该怎么办?

回救?

邯郸城没打下来不说,多半在回去的路上还有齐军的埋伏在等着,损失会很大。但这是在执行魏王的命令,自己不负主要责任,没人会怪自己。只要有魏王的恩宠,有多少损失都无所谓。这就叫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魏王就是那个高个儿。

不回救?

如果打不下邯郸,魏王的信任和军功都没有;打下来,如果魏王没了,你犯的就是弥天大罪;打下来,魏王还稳坐在大梁城,你敢抗命?你居然敢拿大王的命当筹码去赌?军功依然是你的,但你一定会死得很惨。

综合考虑,魏军只能回撤。

对于这个结果,庞涓知道,孙膑知道,庞涓知道孙膑知道,孙膑也知道庞涓知道自己知道!

大家都知道。

这就是阳谋,庞涓撤兵!

庞涓知道孙膑在他回程路上设了埋伏在等着他,还知道就那几个地方合适设伏。可回大梁就那几条路,如果你要绕远路,就要耽误很长时间,你居心何在?

庞涓一点也不傻,自己带领少量精锐先头部队走近路,快速赶回大梁,让大王吃下放心丸,也让齐军知道自己回来了,大部队几天就到。这种情况下,作为深入魏国作战的齐军,极有可能被切断粮草补给,大概率会主动回撤。

况且对于齐国来说,救援赵国的任务已经完成,撤退对齐魏两国来说,就是他好我也好;对于赵国来说,邯郸城保住了,去齐国求救的决策是对的,赵王很高兴;对于魏国来说,魏王的命令得到贯彻,魏王的安全得到了保障,魏王很高兴。

魏王可能会批评庞涓为啥不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自己安危是小,打下邯郸是大,庞涓可以再唱一段君忧臣死的大戏。

想到这些,大家就明白庞涓为啥往回赶了。

从邯郸到大梁的路可不近,又没几条能走大军的好路,一路上小心小心再小心,结果还是着了人家道,被打了埋伏。

看似是军事问题,背后是政治问题。对君王来说,如果将领不听话,特别是威胁到君王生命安全的时候,这是很可怕的。

围魏救赵,庞涓虽然失败了,但魏王对他的信任依旧,这才有了后来的马陵之战。

围魏救赵果真无解?

二桃杀三士

三士的名字分别叫做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

公孙接的“公孙”,指的是诸侯公的孙子,大致是齐国宗室的后代,齐景公的远亲;田开疆一般认为是历史上的田开,字“疆”,是当时把持齐国朝政的田氏家族族长;古冶子大概率是一位军事勋贵,春秋时被称为“XX子”的基本上不是贵族就是因功受封的勇士,故事中,其他二人都佩服古冶子的武勇和功绩,也能说明这个问题。

也就是说,这三个人背后代表了三个势力:宗室、权臣家族和军事贵族。

“二桃杀三士”的本质就是齐景公和晏婴希望挑起这三个势力之间的内乱,从而将权力收归自己手里。桃在这里桃子本身的关系不是很大,它是一种权力受到国君认可的象征。

面对桃子,任何退让的行为,都表明了自己放弃了手中的权力。哪怕只要谦让了一下,都是表明承认自己“德不配位”,此人和其背后的派系将彻底失势。

如此,齐景公和晏婴的目的就实现了。

而三个人选择集体自杀,这是对王权的反抗。三个人死了,这三笔血债就记到了齐景公和晏婴的头上,从此齐景公对于国家的控制力逐渐下降。

这两个桃就是用来整人的。这样一来齐国国君就多了一条“逼杀重臣”的罪名,而三士虽然身死,反而成了义不受辱的勇士。

二桃杀三士果真无解?

推恩令

汉朝经过七王之乱等劫难后才发布了推恩令,说明汉王朝是下定了决心要削藩的。

汉武帝在公元前127年发布推恩令时,汉朝正处于兵强马壮之时,两年前卫青刚刚取得了对匈奴战争的大胜。

有些人肯定会说,推恩令是自愿的,诸侯可以选择不推。

是吗?卫青的刀是木头做成的?

我现在是一方诸侯,我明知道汉武帝你心里打的什么小九九,现在我该怎么办?

反了?先别说实力够不够,自己孩子和其从臣都不跟自己一条心了,拿什么反?

这就是分而治之。把诸侯一拆十,十拆百,分崩瓦解对手的实力。权利的分解,一定带来权利的角逐和纷争,最终让诸侯成为一盘散沙,而无力与中央抗衡。

这就是移花接木。把皇权和诸侯的矛盾,转移成诸侯和诸侯的子孙矛盾,转化成诸侯子孙之间的矛盾。把国家的矛盾转化为细小的家务矛盾,则大矛盾消融,小矛盾崛起。

推恩令果真无解?

彩蛋

天下万物的兴衰,时也,势也,任何阴谋阳谋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是浮云。

围魏救赵,关键在于攻其必救。

如果魏实力够强,一边继续攻打赵国一边回师救援,他分兵分出来的兵力都比你能派出的兵力更多更强,你能怎么办?或者你根本不可能攻下我的国都,我靠地势险峻城高墙厚城内广积粮草跟你耗个七八年,你能咋地?

秦灭六国的时候,怎么不见有人去攻咸阳解天下围?实力摆在这儿,你没招儿。

二桃杀三士的关键在于能掌控了三士。

如果三士够强,他们完全可以把桃子抢过来自己分,你要咋地?你自己是那任人宰割的桃子,还杀三士?

清帝溥仪退位的时候,满朝文武就没人知道二桃杀三士的典故?为什么不借机让北洋军阀内部内讧?

因为你已经没有那个实力,你是那个桃子。

推恩令拼得更是实力。

从刘邦开始就削弱诸王实力,让他们没法和中央政府抗衡,一直到汉武帝时才基本达到目的。

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汉武帝的手下的诸王是韩信、英布之类的角色时,推行推恩令会有什么结果?

人家一家老小反了你,自己坐天下。人家一家老小比谁都团结。

推恩令的前提是你敢不听话我就能杀你全家。

实力才是王道,习武人讲的一力降十会,说得也是这个理,大家说对不对?


大家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每次遇见,都是再次相识,点击关注@听雪说史,和每位朋友品茶论道,无关风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