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经验浪费了

得到高研院校友读书会第126期第3/3篇文章
编辑 春流
感谢文青的邀请,很荣幸能够来到咱们读书会分享。各位读书会的同学,大家早上好。我是侯成龙,来自得到高研院北京4期5班,现得到总编室的一名成员,在总编室从事的是得到的知识管理工作。
在得到,知识管理是个“新事”,当然这里的新是打引号的,是新提到公司级高度的事儿,其中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我们的品控手册,从最早的1.0到今年526发布的7.0版本,每一本都是得到在知识管理上的成果。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别让你的经验浪费了”,内容源自启发俱乐部第34场、《知识炼金术》这本书,以及工作中的学习和总结。
高光时刻
在正式开始前,先问大家个问题,咱们不少同学都经历过得到高研院的面试,在面试时可能被问到些问题:
你工作上的高光时刻是啥?这份高光时刻是如何取得的?如果有机会再做一次的话,有什么已经积累下来了经验可以直接用?现在想想有哪些经验和知识是可以积累和传承的。
这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对于企业,如何让企业的积累的经验不浪费?如何保存组织的记忆、提升组织的能力?对于个人,如何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或者一门知识。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启今天的分享。
介绍
既然来到咱们读书会做分享,先说Why me,为什么我来和大家分享。
有两个原因,第一条,我是得到第一名弃码从文的程序员。就在半年多前,我还是一名大数据工程师,在敲着代码。而现在我来到了总编室,从得到积累的知识中受益,快速适应了自己的新岗位。第二条,我作为总编室的成员,全程参与到了得到知识管理工作,从中感受到了知识管理的好处。
接下是Why you,为啥你来听,我相信咱们读书会的每位同学,都是终身学习者。
如果你关心,如何总结自己的知识,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如何在组织中开展知识萃取,甚至是知识管理,今天的内容会很适合你。
什么是知识萃取?
说到这儿,什么是知识萃取?如何才能不让你的经验浪费掉?我们先说答案,用知识管理,也就是要在工作和学习中把知识沉淀下来,应用起来。
那什么是知识管理?听到管理这个词就挺高大上,它和知识萃取有什么关系?
简单来说,知识管理是体系,知识萃取是技术。
对于知识萃取和萃取的结果,定义可能会很多,例如抽象内容、SOP、固化标准流程等,这些都是,也都有可以补充的空间。
我借用罗振宇老师在启发俱乐部中讲到的内容,知识萃取不是浓缩,而是还原。
罗振宇老师在启发俱乐部里讲了知识萃取的三个要点:因人而来、因变而生、对继任者说话。
接下来我就从这三点结合工作经验,来为大家具体来阐述知识萃取这门技术。
第一个,因人而来,知识的源头不在部门内,不在组织内,而在每个人的头脑里,并且因为人不同,看到的事儿也不一样。
给大家举个例子,得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也就是每年年底的《跨年演讲》。特别反直觉的一点是《跨年演讲》这件事具体怎么做,在每个人头脑里都是不同。罗老师头脑里的知识是如何做好演讲,把4个小时的内容为大家讲好,呈现好。花姐头脑中的知识是如何让整个《跨年演讲》活动能顺利进行。总导演脑中的知识是如何让各环节协调好,呈现一份完美的体验。
你看,每个人头脑中的《跨年演讲》怎么办,这件事儿都是不同的,所以并没有具体如何办《跨年演讲》这件事,因为知识因人而生。人不同,对应的知识也不同,所传承的经验也不同。
第二个,因变而生。在这块人们会拿SOP,也就是标准操作流程和萃取出的知识做比较。

在此可以做个简单的比喻,SOP是动手的,而萃取出来的知识是动脑的。当然这里并不是说SOP不好,而是两者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如果在标准操作里,例如流水线,例如麦当劳的后厨,这些都是非常必要也是有效的。但同时,萃取出来的知识是要应对更多的变化,例如上面提到的《跨年演讲》,具体的每件事,在每一年都会有所不同。
对准萃取知识的本质,那么工作才能顺利地开展。核心目的是拿着萃取出来的经验,把原生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质也附带上。
第三个,对继任者说话。这一条是说,要定准一个具体的说话对象,把隐性的知识萃取出来。

记得是我加入得到后,第一次参加跨年演讲时,罗老师中间休息,走下舞台时摔了一跤。事后,总结经验时,咱们的得到同事,总结了一条知识,大家都觉得挺好的,评价是有用、有效、下次照办。
但罗老师,看过之后,慨叹了一翻,说这条总结的经验,简直就是“丧心病狂”。当然,这里的丧心病狂是打引号的。
究竟是什么一条知识,大家都说好,但罗老师却有相反的感觉?这条知识是这么写的,再办《跨年演讲》时,一定要多准备一套衣服和一副眼镜,万一再出了类似的事情,可以快速给罗老师把摔破的衣服换掉,让罗老师可以继续上台为大家分享,并保证效果。
但罗老师说,咋就没人想着备一副担架那?如果是罗老师写给他的继任者,肯定要加上备上担架这条。
我们看,这就是面对不同的继任者,会有不同的知识。
我们再回过头看一下,知识萃取的3个要点,因人而来、因变而生,对继任者说话。
我的体会
我的做知识管理后,也有三条体会,给大家汇报一下。它们分别是,让知识流动起来很重要,写知识的“姿势”很重要、知识的结构很重要。

第一条,让知识流动起来很重要。就我自己而言,以往不断在干的一件事,就是把觉得不错的文章,放到收藏夹。然后,就没有然后……
整理的时候全力投入,整完之后,束之高阁。
面对这种情况,想要让知识发挥力量,提升自己的工作,那该怎么办那?就一定要让知识流动起来。让知识流动起来,分为两个层次,分别给大家介绍下。
第一层是做“人找知识”,让知识能够被找到。这里推荐一个得到用的工具——飞书,还包括飞书文档和飞书知识库。将知识置于便于使用的工具之下,效果就是在想找的时候能够快速且顺利地找到。
第二层,做“知识找人”,也就是说让知识在它该被用到的地方主动找到人。这一块得到做了很多工作。例如花姐在526上为大家呈现的,得到是如何在工作中做知识找人的,其中描述了我们的文稿编辑中的“划重点”、企微中的会话建议等。
给大家说个生活中的场景,一个知识找人的场景。我妈,会给我在冰箱上给我留的便条,上书八个大字,“昨晚剩饭,加热再吃”。这就让我早上爬起来在找吃的时候,直接看到了答案。让这份知识,在关键的时候,在必须用的时候,主动地找到我。
第二条,写知识的“姿势”很重要。用写作的姿势来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隐性知识”的萃取。这里说的,“姿势”是个打比方,简单地说,就是写的时候要以传授给继任者的角度来写。这里说的继任者,其实就是引入一个外部视角,说给一个具体的人,把真正的幕后知识写出来。最好,还要有个具体的人,用外部视角来萃取。
为什么这么麻烦那?因为我们很难写出来一条默会知识,例如平时口中的各种专有名词、黑话等。
得到在做知识管理中,有个角色KMer,其主要职能就是充当外部视角,来解决这个问题。得到为KMer颁发的锦旗上,用一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职责,叫“员工赋能无微不至,知识萃取颗粒归仓”。
将隐性知识萃取出来有多重要那?举一个例子,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其中讲到了顺溜自幼随父狩猎,练成了神枪手。在战争中用枪法屡立战功。部队想推广顺溜的枪法,在询问他的时候,得到的答案是“天生的”,而这个“天生的”就是隐性知识,是无法被学习和迭代的。文书翰林经过观察,总结了一个套顺口溜,“鬼子上山,打头;鬼子下山,打脚”,这就是用外部视角萃取知识的重要性。同样的案例,还有《卖油翁》中的那句“惟手熟尔”。
第三条,知识的结构很重要。这里先给大家聊聊一篇知识要有哪些要点。我们就拿罗振宇老师举的英国皇家空军,用骆驼粪擦座椅的例子。
我给大家简述一下,话说战争期间,英国皇家空军有个规定,说战斗机的皮革座椅保养的时候要用骆驼粪擦一遍。这个规定执行了很久,后来因为战事吃紧,找不到骆驼粪,才开始探究原因。原来早期英国军队在沙漠地区作战,需要骆驼来拉车,但车的座椅使用牛皮制作的。当时有聪明人解决了这个问题,用骆驼粪擦座椅,掩盖住了牛皮的味道,使得骆驼拉战车。这个操作就逐步形成了规定,甚至执行到了飞机的座椅上。
那怎么解决这类问题那?
首先是还原,一篇好的知识,要还原到具体挑战的场景。例如当时是在沙漠中需要让骆驼拉战车,这就是还原到了当时的场景。
在当中还要写清楚,具体的挑战是啥,对照着来看,如何让骆驼拉战车就是挑战。
其次是本质,例如,不是强行压榨骆驼,而是让骆驼觉得战车是自己人。
再次是建模,例如通过找骆驼粪、擦骆驼粪等几个步骤,解决了这个挑战。
再次是阐述具体模型中,是如何一条条来解决的。
同时,知识的结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倒逼生产。对比以往的憋一大篇内容,现在只需要按结构来生产,容易得多。
上面是我做知识管理的三点体会,汇报给大家。
说到这儿,再延伸一点。就是要不吝输出,咱们的亲同学是你知识的磨刀石。在读书会我们还可以继续分享、交流。
收尾
最后,这里再给大家划个重点。
如何做才能“别让你的经验浪费了”?我的答案是做知识管理。
知识的萃取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萃取的时候,要因人而来、因变而生、对继任者说话。
知识管理有三个“重要”,让知识流动起来很重要、知识的结构很重要、写知识的“姿势”很重要。
上面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再次感谢能有机会和大家交流,祝各位,周末愉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