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相如:“辛凉解表剂”桑菊饮方证辨析
肖相如:“辛凉解表剂”桑菊饮方证辨析
一 《温病条辨》中的桑菊饮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六条: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咳,热伤肺络也。身不甚热,病不重也。渴而微,热不甚也。恐病轻药重,故另立轻剂也。
辛凉轻剂桑菊饮方
杏仁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薄荷八分 桑叶五分 菊花一钱 苦桔梗二钱 甘草八分 苇根二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二钱,犀角一钱;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各二钱;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花粉。
此辛甘化风,辛凉微苦之方也。盖肺为清虚之脏,微苦则降,辛凉则平,立此方所以避辛温也。今世佥用杏苏散通治四时咳嗽,不知杏苏散辛温,只宜风寒,不宜风温,且有不分表里之弊。此方独取桑叶、菊花者,桑得箕星之精,箕好风,风气通于肝,故桑叶善平肝风;春乃肝令而主风,木旺金衰之候,故抑其有余,桑叶芳香有细毛,横纹最多,故亦走肺络而宣肺气。菊花晚成,芳香味甘,能补金水二脏,故用之以补其不足。风温咳嗽,虽系小疾,常见误用辛温重剂而销铄肺液,致久嗽成劳者不一而足。圣人不勿于细,必谨于微,医者于此等处,尤当加意也(吃紧语——眉批)。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五十五条:感燥而咳者,桑菊饮主之。
亦救肺卫之轻剂也。
以上是《温病条辨》中桑菊饮的内容。从以上内容可知:
第一,《温病条辨》中的桑菊饮叫“辛凉轻剂”,不叫“辛凉解表”。
第二,桑菊饮的主治证是“咳”,不是表证。
第三,桑菊饮证的病机是“热伤肺络”,不是风热表证。
二 《方剂学》中的桑菊饮
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方剂学》教材中,桑菊饮是《下篇各论.第一章解表剂.第二节辛凉解表剂》中的第二个方。下面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12月版的《方剂学》教材中有关桑菊饮的内容。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邪客肺络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证治机理:本证系风温初起之轻证。温热病邪从口鼻而入,邪犯肺络,肺失清肃,故以咳嗽为主症;因邪浅病轻,则身不甚热、口渴亦微。正如吴氏所言:“咳,热伤肺络也。身不甚热,病不重也。渴而微,热不甚也。”治当从“辛凉微苦”立法,即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解:方中桑叶甘苦性凉,善走肺络,疏散风热,又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辛甘性寒,疏散风热,又清利头目而肃肺。二药相须,直走上焦,协同为用,以疏散肺中风热见长,共为君药。薄荷辛凉解表,助君药疏散风热之力;杏仁苦降,肃降肺气;桔梗辛散,开宣肺气,相须为用,一宣一降,以复肺之宣降功能而止咳,共为臣药。连翘透邪解毒;芦根清热生津,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伍,使上焦风热得以疏散,肺气得以宣降,则表证解,咳嗽止。
配伍特点:本方一以轻清之品,疏散风热以除表证;一以辛苦之品,宣肃肺气以止咳嗽。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风热犯肺咳嗽之常用方。以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使用注意:因本方为“辛凉轻剂”,故肺热著者,当适当加味,以免病重药轻,难以胜病。
临证加减:若见气粗似喘,是气分热势渐盛,加石膏、知母以清解气分之热。
从以上《方剂学》中关于桑菊饮的内容,至少有以下质疑。
第一,既然将桑菊饮放在辛凉解表剂中,其功用为什么要叫“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而不叫“解表”?
第二,其主治证中的“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哪一个是表证?
第三,证治机理中引吴鞠通语:“咳,热伤肺络也”,“热伤肺络”是表证吗?
第四,治当从“辛凉微苦”立法,即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那“辛凉微苦”等于“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等于“辛凉解表”吗?
第五,方解说:“方中桑叶甘苦性凉,善走肺络,疏散风热,又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辛甘性寒,疏散风热,又清利头目而肃肺。二药相须,直走上焦,协同为用,以疏散肺中风热见长,共为君药。”。但同一版教材的《中药学》中的菊花为“甘、苦,微寒”,并无“辛”味。两味主药都没有“辛”,怎么就成了“辛凉解表剂”了?其中的“风热”是什么热?“肺热”又是什么热?“肺中的风热”又是什么热?
第六,“诸药相伍,使上焦风热得以疏散,肺气得以宣降,则表证解,咳嗽止。”“上焦的风热”是什么?就是“表证”吗?其临床表现是什么?是表证吗?
第七,配伍特点:“本方一以轻清之品,疏散风热以除表证;一以辛苦之品,宣肃肺气以止咳嗽。”“轻清之品”是什么?“轻清之品”就可以“除表证”吗?
转自:肖相如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