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PYP课程核心:概念式主导的学习
国际文凭小学项目(PYP)是针对年龄3-12岁的学生设计的。它注重在课堂内外将儿童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探究者。小学项目是一个教学体系框架,以具有全球重要性的6个超学科主题为主导,运用在6个学科领域中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超学科技能对它们开展探索,重点强调探究。
对于“概念式学习”的理解深度甚至可以决定一个PYP项目的优劣。由此可见,“概念式学习”对于IB幼儿小学项目的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
那么,到底IB的“概念式学习“是什么呢?
传统式教学vs概念式教学
“概念式学习”的定义其实很简单,总的来说“概念式学习”的学习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形成理解,扩展并深化他们对概念的认识和对世界的理解。而传统式的教学,学习的重点在于将掌握真实的信息(例如日期、人名或国名)当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国内高中的地理和历史知识,比如背出中国的工业基地有哪些等等。
在教育学家的眼里,“概念式学习”更像是一种由上往下的方法论,而传统学习则是一种由下往上的方法论。传统教育更倾向于让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点,而“概念式学习”更看重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将知识运用到新环境里的应变能力。
传统教学的“死记硬背”对于夯实的基础也是很有贡献的。但如果整个教学都集中在死记硬背上就失去了学习本身的意义,就变成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这种时候我们就需要引入概念式教学的思路。概念的分类
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概念,比如花。
以及有部分属性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概念,比如“政客”这个概念。从具体的角度来看,“政客”一般都在政府或党派里有具体的职位。但这个概念也有一些特点是抽象的,比如“为人民服务”这一点。
没有太多具体特点的概念,比如“感觉”。“感觉”很难用非常清晰明了的语言去描述,而且每个人对不同的事都会有不同的“感觉”,且“感觉”的种类多种多样:害怕,兴奋,激动,慌张等等。同理,下图的“变化”、“文化”也是抽象概念。
抽象概念
抽象概念vs具体事例
家具——桌子、沙发、电视柜水果——苹果、梨子、荔枝
感觉——害怕,兴奋,激动,慌张变化——天气、战争、年龄
文化——中国文化、基督教文化、玻璃天花板IB的“概念式驱动”教学
“概念”可以说是IBPYP里最先进也是对于教师来说最富挑战的领域。现在国内的应试教育还停留在内容式主导(content-based)课程,而IBPYP已经将概念式驱动(concept-driven)课程设置成了整个项目的核心。
世间存在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都可以被组编到一组纲领性或关键性概念之下,其中每个概念都具有超越时空的、学科内部或超学科的重要意义。
形式:它是什么样子的?
理解每个事物都有自己存在的形式,都有可观察、可识别、可描述及可分类的特点。
功能:它是怎样运作的?
理解任何事物都有可以对之进行调查研究的存在目的、所发挥的作用或行为方式。
原因:它为什么是这样的?
理解任何事物都不是偶然发生的,必然有前因和后果,每个行动都会产生结果。
变化:它是怎样改变的?
理解变化是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的发展过程。变化普遍存在而且不可避免。
联系:它与其它事物如何连系起来?
理解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各种互动系统组成的世界中,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行动都会影响到其他因素
观点:有哪些观点?
理解知识是由观点来调节的;不同的观点导致不同的诠释、理解和结论;观点可能是某个人的,也可能属于某个团体、某种文化或某个学科。
责任:我们的责任是什么?
理解人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选择,而他们据此采取的行动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反思:我们是如何知道的?
理解有不同的认知方式;重要的是我们要不断反思我们做出的结论,考虑我们的推理方式,以及我们所采用证据的质量与可靠程度。
这精心筛选出来的八大概念分别为:形式;功能;原因;变化;联系;观点;责任;反思。
IB小学项目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习特点,将这八大概念融合在内容当中,孩子通过探索某一个具体的主题来理解他们所学习的概念。这八大概念会在每一年的学习里通过不同的话题、不同的知识区域来展现,让孩子的理解能力成螺旋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