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菌可侵入到健康肠道远端?PNAS:尚无证据 | 热心肠日报

今天是第1969期日报。

口腔细菌定植肠道=疾病发生?!

PNAS[IF:11.205]

① 通过生成精确扩增子序列变体(ASVs),同时采集两国66个健康成人唾液、粪便菌群,研究口腔细菌是否可定植远端肠道;② 筛选序列并梳理数据得到5494个ASVs,发现两个生境菌群完全不同;③ 唯一特例是一个Dialister invisus ASV,在口腔和粪菌中有重合;④ 这个ASV在59.1%的口腔样本、33.3%的粪样中出现,并同时出现在24.2%的个体中;⑤ 提示生理条件下口腔、肠道菌群不同,如出细菌重叠可能预示某种病理状态。

No evidence for colonization of oral bacteria in the distal gut in healthy adults
10-19, doi: 10.1073/pnas.2114152118

【主编评语】口腔和结肠中的微生物群落在解剖学上通过唾液相连。但口腔微生物是否可以到达并成功定植远端肠道一直存在争议。对此,PNAS最新发表的文章提供了否定的答案。但编者看来,争议尚存。(@solo)

Cell子刊:一物降一物!TM7菌“克”致病菌,减轻牙周炎

Cell Host and Microbe[IF:21.023]

① 牙周炎患者的牙菌斑中,TM7菌增多,其宿主细菌(放线菌)减少,二者在牙菌斑的特定部位呈现共定位;② 从牙周炎患者中分离出TM7的多个菌种,这些TM7细菌能减轻牙周炎模型小鼠的炎症和炎症引起的骨质丢失;③ 机制上,TM7不影响其宿主细菌在小鼠体内的生存,但能通过调节宿主细菌的功能(如:胶原结合能力、唾液酸利用等),来降低宿主细菌的致病性,从而保护小鼠减少牙周炎骨质丢失。

Episymbiotic Saccharibacteria suppresses gingival inflammation and bone loss in mice through host bacterial modulation
10-11, doi: 10.1016/j.chom.2021.09.009

【主编评语】Saccharibacteria菌门(此前被命名为TM7)是非常小的专性附生菌,以其他细菌作为宿主,生存在其宿主细菌(主要是放线菌)的表面。TM7与牙龈炎和其他炎症性疾病中的菌群失调有强相关性,提示其可能是潜在的致病菌。然而,Cell Host and Microbe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却发现,TM7通过调节其宿主细菌的致病性,对牙周炎骨质丢失起保护性作用。(@mildbreeze)

食管菌群或影响嗜酸性食管炎

Gastroenterology[IF:22.682]

① 小鼠出生早期食管内已定植多样化的菌群;② 食管菌群有独特特征,总体上以乳杆菌目占优,且从近端到远端的菌群组成呈异质性变化,分别富集双歧杆菌目和乳杆菌目;③ 食管环境塑造其菌群组成,无菌小鼠接受经口粪便移植可重建食管菌群;④ 菌群定植影响食管的组织形态和基因表达,这些基因主要与上皮屏障功能有关,部分涉及嗜酸性食管炎(EoE);⑤ 抗生素处理使初生仔鼠乳杆菌目丰度降低,恶化食管2型炎症,乳杆菌目细菌在EoE患者食管中减少。

Host-microbiota interactions in the esophagus during homeostasis and allergic inflammation
10-07, doi: 10.1053/j.gastro.2021.10.002

【主编评语】食管内的菌群组成以及宿主-菌群互作机制尚不清楚。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研究,揭示了小鼠和人类的食管菌群的基本信息,及其对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E,一种以食管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性疾病)的潜在意义。(@mildbreeze)

JAMA:嗜酸性食管炎的诊断与治疗(综述)

JAMA[IF:56.272]

① 嗜酸性食管炎(EoE)是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的食道炎症疾病,患病率约34.4/10万人;② EoE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生命早期的抗生素暴露)有关;③ EoE诊断基于食道功能障碍症状(呕吐、吞咽困难等),且内镜活检时高倍视野下可见>15个嗜酸性粒细胞,并排除其他疾病;④ 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局部类固醇制剂、饮食治疗(氨基酸配方饮食、排除致敏食物)、内镜扩张;⑤ 胶囊内镜等无创诊断方法和单抗等生物制剂,有望改善EoE诊治。

Eosinophilic Esophagitis - A Review
10-05, doi: 10.1001/jama.2021.14920

【主编评语】JAMA近期发表了关于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E)的科普性综述文章,从EoE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评估方法、治疗和干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合介绍,配图和表格等内容是精华,值得参考。(@mildbreeze)

Cell:中科院王二涛组在丛枝菌根共生“自我调节”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

Cell[IF:41.582]

① 本研究以水稻中菌根共生相关基因的启动子为诱饵,进行水稻转录因子文库筛选,首次绘制了水稻-丛枝菌根共生的转录调控网络,并验证了多个调控丛枝菌根共生的转录因子;② PHRs通过结合P1BS顺式作用元件激活菌根共生相关基因的表达,正向调控丛枝菌根共生;③ PHRs是菌根共生关键调控因子,SPX是磷的感受器,通过蛋白互作抑制PHRs结合到目的基因的启动子上,抑制低磷响应基因的表达;④ 高磷通过PHR-SPX模块抑制菌根共生。

A phosphate starvation response-centered network regulates mycorrhizal symbiosis
10-12, doi: 10.1016/j.cell.2021.09.030

【主编评语】本研究首次绘制了水稻-丛枝菌根共生的转录调控网络,发现植物直接磷营养吸收途径(根途径)和共生磷营养吸收途径(共生途径)均是受到植物的磷信号网络统一调控,揭示了磷营养通过SPX-PHR网络抑制菌根共生的分子机制,回答了菌根共生领域“自我调节”这一困扰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并展望可以通过提高PHR基因的表达,有望达到增加水稻直接吸收磷营养和间接通过丛枝菌根共生磷营养吸收的目的,降低农业磷肥的施用,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方案。(@刘永鑫-中科院-宏基因组)

王刚团队:丁基化淀粉可重塑肠道菌群,改善压力引起的神经和肠屏障缺陷

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7.561]

① 在慢性应激的抑郁小鼠模型中,口服短链脂肪酸(SCFA)酰化淀粉(乙酸、丁酸、异丁酸)可显著增加大肠中的SCFA水平,改善小鼠的神经生物学状况;② 丁基化淀粉能通过增加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和Occludin)基因表达 ,降低结肠通透性,从而降低血清LPS及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IL-6)的水平,减少炎症;③ 丁基化淀粉可能通过恢复肠道菌群组成(臭气杆菌属和颤杆菌属)和功能(色氨酸合成和肌醇降解),改善神经和免疫功能。

Consumption of Butylated Starch Alleviates the Chronic Restraint Stress-Induced Neurobehavioral and Gut Barrier Deficits Through Reshaping the Gut Microbiota
09-17, doi: 10.3389/fimmu.2021.755481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对宿主健康有多重益处。Frontiers in Immunology近期发表了来自江南大学王刚团队的研究成果,表明口服SCFA酰化淀粉(特别是丁基化淀粉)向小鼠的肠道中靶向释放SCFA,或能通过重塑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来改善抑郁模型小鼠的肠道屏障、减轻其炎症和神经行为缺陷。这些发现为研发旨在改善精神健康的功能食品和膳食补充剂,提供了新思路。(@mildbreeze)

尹恝+何彦+朱佳佳:补充丁酸钠或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

Microbiology spectrum[IF:7.171]

① 患有2型糖尿病(T2D)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粪便中,产丁酸菌和丁酸的水平明显低于没有T2D的AIS患者;② 在T2D小鼠中,补充丁酸钠改善了糖尿病表型,改变了肠道菌群,并改善了卒中后的脑损伤;③ 与移植T2D小鼠粪便相比,移植接受丁酸钠治疗的T2D小鼠的粪便明显减轻了受体小鼠之后AIS的脑梗死体积;④ 这种保护与肠道屏障功能的改善、血清脂多糖、脂多糖结合蛋白和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降低以及血脑屏障的改善有关。

Fecal Transplantation from db/db Mice Treated with Sodium Butyrate Attenuates Ischemic Stroke Injury
10-06, doi: 10.1128/Spectrum.00042-21

【主编评语】2型糖尿病(T2D)可加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脑梗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尹恝、朱佳佳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何彦与团队,近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文章,表明T2D肠道菌群与缺血性卒中后的脑损伤加重存在因果关联,补充丁酸钠可起到神经保护作用。这些发现为治疗T2D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了新思路。(@mildbreeze)

国内团队:丁酸或能改善糖尿病肾病的肌肉萎缩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IF:8.739]

① 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血清丁酸水平显著降低,与DN引起的肌肉萎缩存在关联;② 糖尿病(db/db)小鼠中,补充丁酸可通过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减轻肌肉萎缩;③ 在糖尿病小鼠的骨骼肌和高糖/脂多糖诱导的C2C12成肌细胞中,丁酸受体FFA2的表达显著降低,而补充丁酸可通过上调FFA2表达,激活PI3K/AKT/mTOR信号,抑制氧化应激和自噬,从而改善DN引起的肌肉萎缩。

Butyrate ameliorate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via enhancing gut barrier function and FFA2-mediated PI3K/AKT/mTOR signals
10-12, doi: 10.1111/bph.15693

【主编评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袁伟杰、戎殳与团队,近期在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发表研究,发现丁酸通过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以及激活其受体FFA2介导的PI3K/AKT/mTOR通路等机制,对糖尿病肾病相关的肌肉萎缩具有保护作用。(@mildbreeze)

印度人群肠道普氏菌属的多样性和功能

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IF:7.29]

① 分析586个西方和非西方健康人群肠道菌群样本(200个来自印度)及189个西方炎症性肠病(IBD)样本;② 发现普氏菌属在印度肠道微生物组中最为突出,非西方样本该菌丰度均高于西方人群,后者肠道富含拟杆菌属;③ 在非西方人肠道菌群中发现的普氏菌属主要由Prevotella copri构成;④ P. copri具备复合植物多糖代谢酶,特别是印度样本中富集支链淀粉酶多糖利用位点;⑤ 西方健康和IBD样本中普氏菌属多样性高,且富含口腔炎症相关菌种。

Western and non-western gut microbiomes reveal new roles of Prevotella in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and mouth-gut axis
10-07, doi: 10.1038/s41522-021-00248-x

【主编评语】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最新发表的文章,阐述了人肠道微生物组中普氏菌属的组成和地理分布。重点分析了健康印度人队列。并与其他非西方人群、西方健康人群以及西方炎症性肠病患者队列进行比较。(@solo)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solo,mildbreeze,刘永鑫-中科院-宏基因组,拍了花宝贝,王新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