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的院子
文/李固国
找同学闲玩,他说:“村里有处地主家的院子,还保存着!”我顿时来了兴趣。
刚下过雨,小胡同,有点弯曲,还泥泞,不时看到一片片的积水。两侧的房屋,也不规则,高的、矮的、大的、小的,乱七八糟的。同学解释说:“村子大,人多,宅基地一直没有规划。离县城近,面临拆迁,现在不让建房了,一些有钱人、年轻人,纷纷在外面买房。”
说话的当儿,我们就到了地主家的院子前,真的让人大跌眼镜。这处院子,面积太小了,比我老家规划好的宅基地面积还小,仅仅二分多一点,怎么觉得不靠谱,可这就是事实。
土坯院墙,多半倒了,摊了一地,胡同里的被人清理了,院子里的无人问津,里面长满了稀疏的杂草。从这里,看院子里,一览无余,小小的院子,太局促,只有一棵老枣树,早枯死了,光秃秃的,在里面静默着,似乎诉说着往事。
同学说:“这地方,在过去也算得上'高大上’,下再大的雨,也没有积水。”我看去,不错的,这个地方确实高,胡同从这儿为中间,顺着地势向两边低下去。可是,我看看房子,满是疑惑,别管堂屋还是配房,都非常低矮,在周围的瓦房中,“鸡立鹤群”,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村里养鸡的房子也比这好多了。
他似乎读懂我的眼神,笑了,说:“这个地方,原来是个沙土岗,把房子建在上面,再大的雨也没事,还不泥泞;听老年人说,有一年黄河发大水,到了这儿,水势就弱了,宅子安然无恙。”同学这么解释,我是相信的,在我老家,解放后,就有人把房子建在废弃的垓子墙上,都是一些有头脸的人家。
我先看配房,和大门连在一起,所谓大门,小小的,就连我这样的中等个,不低头走进,就要碰着上面的门框。房子矮到什么程度?一个小伙子,一举手,足可以够到屋顶,和想象中的地主住的房子比起来,真的让人不可思议。
主房,也比配房强不多少,稍微高点,小窗户、小门。窗户,木格,多半腐朽了,残余的部分附在墙上,似乎还有纸张贴过的痕迹。木门,早没了,小小的屋子里面,不得阳光,泥土潮湿松软,老鼠拱出的土堆分外打眼。
当然,地主的房子毕竟是地主的房子,还是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别管主房还是配房,底层都用青砖垒了一圈,支撑梁头的地方,几个砖垛延伸上来。砖垛之间,是土墙,很有讲究,里面掺有麦秸,清晰可辨,直到今天,还没有出现大面积的脱落痕迹,甚至裂缝。
房顶,是黑瓦片,小小的,一趟趟的,整整齐齐排列着,和周围的红瓦红墙比起来,确实另类。可惜,年代久远,屋顶长满了荒草,也塌陷了几片地方,无声地诉说着人间的沧桑。同学告诉我说:“别看这房子现在不起眼,解放前在村里,可是最好的!”
“地主,还有后人吗?怎么觉得这院子有点寒碜。”我说。
“有啊,否则这房子就不存在了,两个孙子,一个当村干部,另一个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外地,”同学说,“他这家子,那个时候总共一百亩地,还包括水塘,只能算个小地主。”
我笑了,毕竟时代不同了,一切听起来都那么陌生。我再看看地主的院子,真的,满是沧桑,像打开了一本无字的史书。
壹点号李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