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毒治大病,治疗梅毒恶疮就用这味大毒之药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丹药本草》,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丹药本草
中医不能不学 中医外科秘诀
张觉人(1890—1981),字梦禅,自号觉因老人。少年迭遭不幸,却勤勉好学。自13岁先后师从伯父张义泰、道人倪静庵及廖复阳等学习中医内外诸科及丹道之学。张觉人先生一生光明磊落,道德高尚,治学谨严,矢志国术,潜心著述。临证教学70余年,以丹医济世,活人无数。在中医外科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列丹药的研究尤具心得。著有《外科十三方考》《中国炼丹术与丹药》《丹药本草》《五禽气功》《外科学讲义》《方剂学讲义》《本草学讲义》《红蓼山馆医集》等著作。
别名:青铅,黑锡,金公,水中金。
来源:铅为重金属元素的一种,天然单独产出者极少,大都是由方铅矿、硫酸铅矿等化合物产出。
性味:味甘,性寒,有小毒。
成分:为金属元素铅。
功能:安神,镇静,镇逆平喘,坠痰,解毒,乌须黑发。
主治:治痰痫癫狂,反胃呕逆,气喘痰嗽,瘿瘤,痈肿疮毒等症。
铅回散:铅回散是“铅灰散”之讹称,治杨梅疮毒发于咽喉,糜烂疼痛,汤水难入者,用铅250克,于铜匀内化开倾入水内,将铅取起再化再倾,如此百遍,铅尽为度,候半日待水澄清,倾去上面清水,用缽底沉下铅灰,倾于三重纸上,下用灰收干水气,取起晒干,与硫黄等分,研细罐收,每服3克温酒调服,至重者不过三次即效。徐灵胎谓此方至稳而有新意。(外科正宗)
燻杨梅毒疮法:黑铅3克,水银3克,先如法结成砂子,黄丹3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为末,以纸卷作捻,染油点灯,日照疮三次,七日见效。(民间秘方)
方广《心法附余》燻梅毒方:黑铅6克,水银6克、结成砂子,银硃6克,白花蛇3克,共研末作纸捻七条,头日用一条,至后日用一条,香油点灯于炉中放被内燻之,勿透风,头上有疮者则连头盖之。
又一方是用黑铅、白锡各2.4克,水银3.6克,共结成砂,黄丹12克,朱砂18,共为末,分作十二根纸捻,以香油浸灯盏内点于小桶中,以被围病人坐之,以鼻细之吸烟,三日后口出恶物为效。
瘰疬结核方:铅90克,铁器炒起黑灰,醋和涂上,故帛贴之,频换去恶汁,如此半月不痛自破,内消为水而愈。(传信方)
《土宿本草》说: “铅乃五金之祖, 故有五狴犴, 追魂使者之称, 言其能伏五金而死八石也。雌黄乃金之苗而中有铅气, 是黄金之祖矣,与锡同气是青金之祖矣, 朱砂伏于铅而死于硫, 硫恋于铅而伏于硇, 铁恋于磁而死于铅, 雄恋于铅死于玉, 故知金公变化最多, 一变而成胡粉, 再变而成黄丹, 三变而成密陀僧, 四变而为铅白霜。”铅的四种变化其功能皆与铅同,都是铅的化合物, 和铅的功用相同, 表示仍然有毒, 也就是说铅虽有化合作用可是铅的毒性仍未改变,这是值得玩味的。
雷敩说:“令铅住火须待修天(补天石),如要形坚岂忘紫贝(紫背天葵)”,这是说铅经过补天石和紫背天葵处理后遂转为坚硬。
李时珍说:“铅禀北方癸水之气,阴极之精,其体重实,其性濡滑,其色黑,内通于肾,故局方黑锡丹,宣明补真丹皆用之。得汞交感,即能治一切阴阳混淆,上盛下虚,气升不降,发为呕吐眩晕,噎膈反胃,危笃之疾。所谓镇坠之剂,有反正之功。但性带阴毒,不可多服,恐伤人心胃耳。……铅变化为胡粉、黄丹、密陀僧、铅白霜,其功皆与铅同。但胡粉入气分,密陀僧镇坠下行,铅白霜专治上焦胸膈,此为异耳。方土又铸为梳,梳须发令光黑,或用药煮之,尤佳。”
按:我国古人对铅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张华《博物志》中记载了“烧铅锡作胡粉”。《神农本草经》也收载了粉锡和铅丹,并谓其有杀虫,治惊痫之效。随着炼丹术的发展,铅化合物的制备品种也随之增加,同时在临床上的应用,对其性质的了解也就更为深入。李氏对这几种铅化合物的认识也很清楚。
据现代医药文献记载,铅的化合物能与蛋白质及其他组织成分化合,形成难溶性的蛋白化合物,其适当量对局部的皮肤黏膜的表面组织呈收敛作用。若多量则会发生腐蚀作用。故在适量下,对肠炎下利、溃疡糜烂的创面效果甚佳。
“方土又铸为梳,梳须发令光黑。”这可能是取铅的黑滑作用。《普济方》中就有“乌须铅梳”的记载。
在炼丹术中,铅与汞是两种重要的骨干原料,常常铅与汞同用,甚至有的丹药,离开了铅就炼不出丹来。
铅和锡在外观上很相似,而且某些物理性质也接近,如颜色灰白,断面有金属光泽,质地柔软,具有延展性。区别是铅比锡重,熔点较高一点。如不细致观察,则易于混淆。古代常把铅叫锡。
丹药本草
张觉人 编订
学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