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杰出乡贤①——斗穀於菟
斗穀於菟
斗穀於菟(dòu ɡòu wū tú公元前7~6世纪),斗姓,名榖於菟,字子文,京山县人,春秋时楚令尹(yǐn,令尹:楚国最高行政长官,统摄文武),即“令尹子文”,相楚成王二十八年,除旧布新,开启楚国“成庄盛世”。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斗穀於菟系楚王宗室,其祖是楚君若敖,楚若敖原名熊仪,熊咢之子。周平王七年(前764)熊仪卒,被尊为“若敖”,这是楚君有谥号的开始。若敖的长子熊坎立,是为楚霄敖。斗穀於菟生于郧(yún,今京山、安陆一带),其母系郧国国君之女,与斗伯比未婚先孕,生子不举,弃于云梦泽中。相传有虎用乳哺养,得以不死。郧国国君田猎,见此情景,害怕就回来了。郧夫人告以实情,郧国国君立即命人把他抱回抚养,并将女儿嫁给斗伯比为妻。楚人谓乳为“穀”(ɡòu,通“糓”,哺乳。),谓虎为“於菟”(wū tú),因而得名。
楚成王八年(前664),出任楚令尹。当时,王叔子元掌权,对外用兵无功,国人怨恨;对内垂涎寡嫂文夫人息妫(guì,俗称“桃花夫人”)、欺凌幼主,留宿宫中,心怀篡逆。文夫人派人告急于斗穀於菟。斗穀於菟带人入宫靖(jìng)难,诛杀子元,稳定了局势。当即被任命为新令尹。正当齐桓公摈(bìn)楚之时,楚国多难,子文极其勤慎,献出家族财产,以帮助解决楚国困难。这就是著名的“毁家纾难”典故。受到楚成王尊敬,呼字而不名,全国上下尊称为“令尹子文”。由此执掌楚国军政大权二十八年,其间曾两次去职,很快又复职,升降去留泰然处之,并不曾形于颜色。为政勤勉,每天天不亮就上朝,天黑后才回家吃饭。子文不蓄私财,居家极贫,甚至炊烟不继。楚成王知之,多次给他赏赐,每每将脯一束、糗(qiǔ)一筐以馈子文,他都“逃”而不受。楚君见子文逃避,不敢复馈(kuì),子文方才回家。家中人私下问他:“人生求富,你为什么偏偏拒绝赏赐呢?”他说:“从政者要想到民众。民穷而我富,劳民以自厚,死期即不远矣。我是逃死,不是逃富。”从此,家人们再也不敢劝他了。子文自奉甚廉,事母至孝,一生忠慎清介,老来无疾而终。后人有诗赞曰:
身居宰辅抱深心,只积清心不积金。
博得高风千古在,欲从后世觅知音。
在令尹任期内,斗穀於菟除旧布新,治兵训武,进贤任能,励精图治,使楚国很快走上了富强之路。齐桓公称霸中原期间,他于楚成王十七年率楚军灭弦(今河南潢川西北),使楚国的疆土达于淮南。三十二年,随国(今湖北随州市)伙同汉水以东诸小国叛楚,他出兵伐随,而后媾(gòu)和,很快稳定了汉水以东的局势。三十四年,他又率师与宋作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之战,战胜宋师,使宋襄公图霸失败而留下了“仁义之师”的笑柄。在他的治理下,楚国日益强大,出现“成庄盛世”。有一次,楚王攻打陆浑之戎,因此直抵洛水边,在周都洛阳城郊陈兵示威。周定王屈尊派遣使者慰问,楚王趁机问起九鼎(三代王权的象征)的“大小轻重”,大有欲取东周而代之的雄心大略。
斗穀於菟执法公正。族中有人犯法拘捕后,执法的廷理(廷尉)发现是令尹族人,便立即释放。他得知后,责备廷理不应为讨好他而背弃法令,说:
凡立廷理者,将以司犯王令而察触国法也。夫直士持法,柔而不扰,刚而不折。今弃法而背令而释犯法者,是为理不端、怀心不公也。岂吾营私之意也?何廷理之驳于法也?吾在上位,以率士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国也。执一国之柄,而以私闻,与吾生不以义,不若吾死也。
复将犯法的族人送交廷理,并说:“不判刑,我就死!”。廷理害怕,于是就判了刑。楚成王知道后,来不及穿鞋,到他家赔礼说:“是我年轻,置理失其人,有违先生您的本意。”贬退了廷理,将内政也交给他处理。国人闻之,都说:“像令尹这样公正,我们老百姓还有什么担忧的呢?”相互作歌唱道:“子文之族,犯国法程。廷理释之,子文不听。恤顾怨萌,方正公平。”
斗穀於菟主动让贤。楚成王三十五年,楚将成得臣领兵攻打陈国(今河南淮阳)胜利归来,他认为得臣有功于国,自己年事已高,即主动辞职,推荐得臣当令尹,并将自己当政期间的经验和教训全部告诉得臣,以资借鉴。有些大臣不同意他辞职,他说服他们应以国家利益为重。
楚成王三十九年(前633年)以后去世,具体时间不详。
史载其曾“三舍令尹”,子张问孔子:“令尹子文,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罢免)之,无愠(yùn)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孔子肯定他为“忠”。后世为纪念他,在安陆建子文庙。北宋重和元年(1118),当地农民在子文庙后获得西周初期铜器六件,即有名的“安州六器”。2006年荆门市又将他供奉于荆门乡贤馆中,予以纪念。现录荆门乡贤馆赞诗一首:
令尹子文青史流,成庄盛世展鸿猷。(猷:yóu)
毁家纾难忠心献,逃富守廉德政修。
除旧布新匡社稷,励精图治主沉浮。
公平方正口碑颂,国有干城民不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