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70年前,multilingualism是脏话

回想一下,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外语?

设想一下,你的孩子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学外语?

思考一下,你了解学习外语的真正意义所在吗?

对孩子进行双语教育这件事,家长们总是有很多理由。有些家长希望孩子们未来可以得到更好的职场机遇,有些则是专注于让孩子通过学习另外一种语言来获得的认知能力和智力提升,包括提高注意力、提高记忆力、掌握快速决策的过程。但是,总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人,想反对英语的全球支配地位,比如,aero的常驻作者Ben Faccini 这样的人。

说到底,对于无数的家庭来说,掌握多语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家长们想给予孩子的一种传统想法。但无论是何种因素驱动着家长对孩子进行多语教育,问题和隐患都是同样存在的。

该怎样教会孩子这些语言?

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又要如何应对那些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挑战和困难?

1

首先,这里有一些在术语使用上的模糊不清。

Many people use ‘bilingual’ and ‘multilingual’ interchangeably. Traditionally, the first term referred to the knowledge of two languages, while the other meant that someone spoke three or more. Annick De Houwer, a professor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multilingualism at the University of Erfurt in Germany, uses the term ‘bilingual’ to describe a person who knows two or more languages.

很多人会混淆使用“双语的”和“多语的”这两个词。从传统意义上说,前者指的是掌握两种语言,而后者说的是掌握三种或者三种以上的语言。德国爱尔福特大学,语言获取和多语种现象教授Annick De Houwer,则用“双语的”这一词汇形容掌握两种或以上语言的人。

很多聚焦于家长如何培养双语儿童的书籍和文章声称,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OPOL,(one-person,one-language method)即一个人一种语言的教育模式。根据这个方法,一名家长讲大众语种,另外一个讲小语种。但是出于很多原因,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事实上,当De Houwer分析了大量居住在比利时佛兰德地区的双语儿童案例后发现,只有一部分人最后可以掌握两种语言。当两个家长在家讲母语,而孩子去学校学习另外一种语言的时候,成功率比较高。与此同时,她还发现即使家长掌握两种以上的语言,孩子们也更倾向于接受家长们在家里常用的那一种。

这样一来,和孩子讲话所花费的时间和获取语言,这两者之间有直接相关性就讲得通了。然而,具体要花费多长时间并不能确定。有些人相信,一个孩子需要花费超过30%的工作时间去听一种语言,才可以自然的讲出来,但是这种说法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支撑。

2

20世纪上半叶,“会讲多语种的人”这一标签曾经是极具侮辱性的,会讲超过一种语言就会和低智商、低认知能力联系起来。

20世纪上半叶,“会讲多语种的人”这一标签曾经是极具侮辱性的,会讲超过一种语言就会和低智商、低认知能力联系起来。虽然这种消极的假设是错误的,但是却仍然风行一时。出于恐惧,无数家长们停止对孩子说母语,生怕说另外一种语言不仅会给孩子造成困扰,还会妨碍移民的融合。“这些恐惧是毫无事实根据的,而且是建立在不同肤色、文化和宗教身份的不信任之上的”De Houwer说。

在多语种现象中,语言的声誉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欧洲,像英语、德语和法语是备受尊重和认可的,而像俄语、波兰语这类东欧语种还有阿拉伯语、土耳其语这类中东语种,人们对其则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De Houwer 警告说,这种情况会让孩子们失去学习母语的动力。她指出,当他们的语言不被接受和认可的时候,孩子们也会觉得他们自己不被接受。而且,语言歧视违背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第30条。父母可以自主决定送孩子们去那些尊重他们语言和文化的学校。

需要感谢像加拿大约克大学Ellen Bialystok 这样的研究者们,多亏了他们,双语现象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美国,专门为了帮助保留这些语言的双语学校和沉浸式学校,如今吸引了很多中产阶级的白人家长,他们想抓住这个机会,将掌握多语种作为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出于这个目的的行为是值得赞颂的,实际上这也推动了学校所支持的目标群体走出来。

3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社会学家Annette Lareau提出了一种“协同培养”的方式,可以让家长积极参与孩子技能的培养,这种以最大限度的成功为目的的方式,吸引了很多中产阶级家长参与其中。但是这些孩子完全是超负荷的、筋疲力尽,他们缺乏玩耍的时间,对此感到无聊。这也反映出,在当今社会多语种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强烈的教育趋势。

今天的一些家长在孩子的多语种教育方式上,依旧采用老套的办法:一种零和游戏的方式,唯一正确的成功路径就是通过牺牲和放弃父母的需求来实现。然而这并不是必须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研究表明这些家长,尤其是信奉这种信条的母亲们,会更容易感到失望。

零和博弈 zero-sumgame,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也可以说是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双方都想尽一切办法以实现"损人利己"。)

还有一种观点也受到了攻击,那就是“越早越好”,De Houwer 说孩子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是在12岁以后,她指出,目前欧洲一些国家提早对孩子进行英语教育的趋势并未获得好的结果。过早开始学习外语,尤其是当孩子正在家众和父母学习一种语言的时候,很可能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动力。

关于多语种教育问题,家长们所获得的庞大信息量不可小觑,尤其是从其他父母那里得到的信息。结果这会让父母们变得焦虑、紧张,并对他们自己和自己的教育方式产生怀疑。

虽然培养掌握多语种的孩子是辛苦的,但也没必要时刻紧绷。从根本上来说,这个目标并不是那么独特。根据估算,大概世界上一半的人口已经会讲两种语言或者更多,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掌握方言。

学习语言的行为对于情绪发展也大有裨益。正如南佛罗里达大学语言学家Amy Thompson 的发现,这种行为最大的益处是掌握多语种会让人们变得更加包容,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两个更重要的技能——文化技能(更好的理解人们多样的行为和交流方式),和对不确定性或模糊事物的容忍度/承受能力(人们如何应对新的环境)。

那么,在双语现象中最重要的并不是技巧性的怎么做甚至是为什么。更重要的是,是通过多语种教育培养孩子的开放思维,宽容度和全球性的公民意识。那么,如果情况真的是如此,父母就应该克服挑战并引导孩子走上这条路。

作者:Olga Mecki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