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学习工具制作综述 参考论文

特色与亮点

1.简单易用

《题西林壁》学习工具无需使用说明,简单尝试使用后,即可顺利操作。教师可在备课或上课时使用;学生可在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时使用;非本年级的学生也可以随时使用。

2.资源丰富

丰富的资源有助于学生全面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学习工具信息量大、角度新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高了教学效率

《题西林壁》学习工具有效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成功地将与本课有关的课内外知识有机整合起来,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制作背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学生只有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才能启迪智慧,享受乐趣。为此,我专门设计并制作了适合学生学习古诗的学习工具——《题西林壁》。

学情分析

《题西林壁》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的内容。这是一首写景诗,又是一首说理诗,是苏轼游庐山时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学习古诗有了一些经验,掌握了一些方法,但在学习《题西林壁》这首诗时,理解诗中哲理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更好地突破学生学习上的难点,我制作了学习工具《题西林壁》。

设计思路

1.教学设计思路

学习工具的教学设计包括激趣导入、背景介绍、诗文品读、拓展资料四个板块。其目的在于通过播放视频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题西林壁》的兴趣;通过了解诗人生平和创作古诗的背景,全面地理解古诗;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品读古诗的内容及内涵,深入体会诗人想表达的情感,领悟诗人诗中蕴含的哲理;通过拓展资料,引导学生品读不同诗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描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习工具设计思路

我在设计学习工具时从以下几方面做了考虑:①为了有效激趣导入,设置板块一,提供视频资料;②为了了解诗的背景,设置板块二、三,提供文字资料;③为了学习诗的内容,设置板块四,提供字句的文字解释、动画演示、视频资料介绍等;④为了拓展知识面,设置板块五、六、七,提供名人大家的精彩点评、学生书写的书法作品、录制学生朗读诗文的微视频及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的古诗欣赏(如图1)。

内容结构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工具的内容结构有七个大板块,分别是:朗读欣赏、诗人简介、创作背景、诗文品读、作品鉴赏、学生展示、拓展学习。

1.朗读欣赏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观看视频、朗读欣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整节课的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诗人简介

通过读文字资料和图片了解诗人苏轼的生平简介。借助文字、图片资料直观地认识诗人,拉近古代诗人与现代学生之间的距离。

3.创作背景

通过读文字资料和图片了解诗的创作背景和题壁诗的来历。借助文字、图片资料及师生交流,直观深入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4.诗文品读

(1)读诗歌,感知美

此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让学生在反复感受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走近庐山,感知庐山的美。

(2)明诗意,理解美

学生先小组合作自学诗歌,再结合视频学习古诗的大意,结合教材教师强调重点字、词、句的含义,集体交流反馈。针对前两行诗句,我引导学生结合图片从不同角度观看,并体会其中的不同。我要求学生放飞想象补全句子,体会庐山的雄伟奇特、千姿百态,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针对后两行诗句,则是通过对重点字的理解、师生间的交流和联系实际的教学,来理解诗人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中视野有局限,而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样理论联系实际,既深化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又提高了认识水平和朗读能力。

(3)悟诗情,感悟美

教师引导学生整体回顾古诗,这既是一首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前两行诗句赞美庐山景色壮观,后两行诗句,告诉我们要全面正确客观地处理问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整首诗。通过总结,学生由表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朗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只有入情入境地吟诵,才能使理解更上一层楼。

5.作品鉴赏

作品鉴赏包含文学赏析和名家点评,有更加专业的诗文分析,有更加精练的大家点评。仅仅是一堂课听教师的诗文分析还是较片面与肤浅的,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学习古诗,品读名人大家的点评是有必要的,只有通过点滴的积累,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6.学生展示

学生展示由学生朗诵和书写诗文两部分组成,也即课前学生录制的朗诵音频和一篇篇俊秀的书法作品(如图2)。录制学生朗诵视频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朗诵者是自己本班的同学,仿效起来会有亲切感,练习时也会随时找到榜样示范,不拘于一时地观看学习。展示学生们的书法作品,可以激发学生写字、练字的欲望,因为语文离不开文字,也离不开写字。

7.拓展学习

我在拓展学习板块中,嵌入视频《望庐山瀑布》,并引导学生欣赏不同诗人笔下的庐山美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素材,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另外,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将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艺术布局

整个学习工具以棕黄色为主色调凸显经典文化主题。背景音乐《高山流水》正好与古诗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清幽典雅的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进入诗的意境。

1.首页

首页的设计以一幅画卷的形式展开(如图3),将一幅庐山美景的图片嵌入到画卷中,并设置了工具的名称。这样,学生在使用时,刚一看到首页就会被庐山美景吸引,也能直观清晰地了解工具的名称。

2.主菜单(一级菜单)

主菜单的设计简单明了,操作容易。将设计的七大板块以竖排的形式从左至右一一罗列,每个按钮都设计成小画卷的形式,这正与首页遥相呼应(如图4)。

3.导航按钮

学习工具的每一页最下端都有导航按钮,可以随时选择更换学习板块。导航按钮的位置统一、合理。

每个板块初始页的右上角都有“返回上一级”的按钮,可以直接返回一级菜单。如果一级菜单中包含二级菜单,在相应内容结束页的右下角处有“返回”按钮,可以直接回到二级菜单(如图5、图6)。

总之,在不影响精美的前提下,将重要内容放置在显示区的明显位置,让主体更引人注目。整个学习工具虽然内容繁杂,但不同级别内容风格、界面布局协调一致而又富有变化,在“大同”中求“小异”,遵循了“单一时找变化,变化时求统一”的艺术规则。

评价与反思

本学习工具能够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操作简单、资料全面、沉浸感强,不仅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而且便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能够很好地辅助他们完成数字化学习及教学任务,实现了双赢。反思整个学习工具,其中还是有不足之处的,如没有制作每页均可“停止播放音乐”的按钮,没有设置专门的自测板块等。

幕前幕后

我是一位年轻教师,教龄才两年。参加NOC活动也是第一次,自己深知资质尚浅。最初,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参加了比赛,但最终却获得了一等奖,这是辛勤耕耘的回报,也是对我的莫大鼓励。

回顾整个比赛的历程,我如今还历历在目。在准备的过程中,一开始我对这项比赛的形式、内容一点都不了解,毫无头绪,好几次几乎就要放弃。但是,在领导的鼓励、身边其他教师的帮助下,我又产生了参赛的念头。试想:即使没有入围,没有获奖,准备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历练。何不迈开这一步,试一试呢?于是,我重新踏上自己的备赛旅途。

日复一日,我摸索着,在制作途中反复修改内容和形式,几经辗转终于制作完成,成功上交作品。随后,是漫长的等待。终于,我入围了决赛,但面临的却是更严峻的考验。我无数次忐忑地问自己:“全国各地高手如云,领奖台上能有我的一席之地吗?”

我在准备答辩时,又遇到了难题——10分钟的时间,我要说些什么呢?评委老师又会问一些什么问题呢?还好身边有过多年参赛经历的教师及时给予了帮助。自己制作答辩PPT、文稿,反复修改文稿内容,思考如何用最恰当的语言介绍自己作品的亮点。经过几日的雕琢,终于有了一份相对成熟的文稿。

参加NOC活动,为我的教师生涯增添了一抹亮色,但成绩只是暂时的,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将继续耕耘在教育信息化的最前沿,只要自己还有新的创意要实现,只要还有新的技术要学习,只要周围的教师还需要我,我将不停地探索、创作。

评委印象参考论文

北京市昌平区城南中心小学陈颖老师作为一名语文学科教师,能用PowerPoint制作出如此精美的学习工具实属不易。PowerPoint能兼容多种媒体、易上手、普及率高,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得很普遍,但能制作成像陈老师这样的并不多。

陈老师围绕教学内容《题西林壁》制作的学习工具,界面美观,导航目录清晰,包含的信息量大,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学习工具的设计思路来源于教学思路,学习工具内容的选择,是为配合教学设计而制作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去学习。该学习工具采用了多种形式、多种媒体,从多维度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古诗,少有资源堆砌的感觉。

PowerPoint作为一款简单易学的学习工具制作软件,很受教师欢迎,希望陈老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带领身边的老师,深入发掘它的更多功能,制作出更多的好作品来。

(白华华  NOC活动评委/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

参考资料;http://zimeitichuangzuo.com/index.php?c=show&id=329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