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必事事圆满!

相传,明朝洪武年间,景德镇御窑曾进贡过“九龙杯”。
一日,朱元璋宴请大臣,特意命人拿出九龙杯和美酒,赐群臣每人一杯。
有些大臣自恃功高,将酒斟的满满的,但不想竟一滴都没喝到。
反而没斟满酒的大臣,却喝到了酒。
众臣疑惑,朱元璋大笑说:“圣人曰:谦招益,满招损,众爱卿今日一试其公道,以为如何?”
知足者酒存,贪心者酒尽,做人不必追求太满,太满容易招灾出事。
1、话别过满,事别太绝
曾国藩说:“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
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要为别人和自己留点余地。
这么做不是为了彰显一个人品德有多高尚,而是当你以宽大的胸怀与度量待人接物时,可以给以后可能发生的事情留有缓冲的地带。
战国时期,齐国公子孟尝君门下有一位食客叫冯谖,此人虽没有什么名望,却总是提出很多无理要求,孟尝君什么都没说,一一满足了他。
有一天,孟尝君询问府中门客谁愿意去薛邑收债,这时冯谖自告奋勇的接了这个任务。
临行前,他问孟尝君,回来需要买些什么。
孟尝君随口一说:“缺什么买什么”。
冯谖到薛邑后,把百姓的借据都烧了,并告诉他们这是孟尝君的命令。
孟尝君得知此事之后,问他为何如此。
冯谖对他说,相国什么都不缺,唯独却一个“义”字,所以借着他的名义把借据都烧了,把“义”字带了回来。
孟尝君一听,觉得这人就是胡扯,害自己损了不少钱物,只是他依旧没有责怪冯谖,也没有驱赶他,只是慢慢疏远了他。
一年后,孟尝君被齐王免去相国职位,只能回到薛邑,薛邑的百姓知道消息后,在离薛邑百里外的地方就去迎接孟尝君。
孟尝君见此场景,才知晓冯谖早前为他买的“义”字的真正含义,之后冯谖更是为他铺了两条后路,使得他在齐国安稳的做了十几年的国相。
话留三分,事不做绝,也是一份机警的处世智慧。
以一颗包容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冷静思考,凡事自己心里明白就好,不必全部说出。
2、爱别太满,余生太短
金庸先生在《书剑恩仇录》中写道: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物极必反,人这辈子,无需过度求满,求而不得未必就是遗憾。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也是最爱徐志摩的一个女人。
但因着对旧社会包办婚姻的厌恶,徐志摩非常讨厌他的这位妻子。
甚至在张幼仪怀孕的时候提出离婚,将她一人丢在异国他乡不闻不问,一人回国去追求他心心念念的林徽因。
或是早已心灰意冷,张幼仪同意了离婚。
离开徐志摩后,张幼仪变的独立坚强,她开始为自己而活。
放弃那场名存实亡的感情,张幼仪才真正开始重生。
学习深造,当过老师,开办服装品牌,拥有自己的事业,曾经柔弱的女子,成了独挡一面的女强人。
之后,移居香港的张幼玲,还遇到了自己的真爱。
爱本身没错,只是太在乎一个人,容易失去自我。
一段极度失衡的感情里,爱的那个人总是卑微,委屈的。把全部的爱给了对方,被爱的人只会更加不珍惜。
爱要刚刚好,任何一段过猛的情感,都不会长久。
花看半开,人的感情也是如此,七分留给别人,三分一定要留给自己。
老子说:“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有些东西看似完满,实则正在走向残缺,而那些看似残缺的事物,实际早已获得另一种“圆满”。
传统文化总讲求中庸之道,忌讳“太满” 、“大满”,讲求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所以二十四节气里只有小满而无大满。
人生也是如此,我们能抓住这些小小的满足和欢喜,那我们的人生就有了一箩筐的小幸福,不必事事完满,生活有舍才有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