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与归纳】§19.3 必修3实验汇总

九、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一、实验原理:
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二、实验材料:酵母菌菌种,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

三、实验用具:无菌水,试管,棉塞,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无菌滴管,无菌移液管,小烧杯或小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纱布、滤纸、镊子、盖玻片。

四、方法步骤:

1、取相同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5ml肉汤培养液,塞上棉塞。

2、用高压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标记甲、乙、丙等。

3、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各5ml,摇匀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液个数,做好记录。

4、将各试管送进恒温箱,25℃下培养7天。

5、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

结果分析:在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刚接种到培养基上,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第二个阶段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第三个阶段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并处于稳定状态,即达到K值;第四个阶段种群数量显著下降。

十、制作生态瓶或生态缸

实验原理:

一个生态系统能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是衡量这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非生物因素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将少量的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闭的广口瓶中,便于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小生态瓶。

通过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其中动植物的生存状况存活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并进一步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

供选择的材料:浮萍、满江红、黑藻、生有杂草的土块、螺蛳、蜗牛、蚯蚓、小鱼。

河水(或井水、凉晒后的自来水)、洗净的沙、凡士林(或蜡)、广口瓶。

方法步骤:

(1)设计制作小生态瓶的方法步骤。(选择生产者的种类、数量,选择有捕食关系的消费者的种类、数量等)

(2)制作小生态瓶,每天观察1次。

(3)若发现小生态瓶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就停止观察。

(4)小组交流。

实验结果与分析:生物存活时间长的小生态瓶比生物存活时间短的小生态瓶稳定性高,生物存活时间长的小生态瓶中物种组成及营养关系等更合理一些。因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制作小生态瓶的注意事项:

①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

②生态瓶要放在光线良好,但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

③生态瓶要密封

④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之间要构成营养关系,数量比例要合理

⑤生态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留出一定的空间,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⑥研究结束前不要再随意移动生态瓶

囡波湾生物

扫码查看更多

点击即为支持

觉得不错就给我个"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