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总第:247期)座谈会讲稿选编(1)
白石人家
活动中心
湘潭县嘤鸣诗社
座谈会讲稿选编之一
词中常出现对偶句的地方,我们填词时是否也一定要用对偶句?如不用是否违律?
撰文/刘凌云
(一)问题的缘起
(1)2018年4月网上有人发了一个链接,题目是《要求对仗的词牌》,其中要求必须对仗的词牌有27个,建议用对仗的词牌12个。
(2)笔者1990年时,向《嘤鸣》诗刊投了一首《西江月――纪念夏明翰烈士诞辰90周年》的词,被主编退了回来,原因是头两句没有用对偶句。
(3)2010年省运会在湘潭召开,当时市诗协组织了一次诗词大赛,评定给奖后,在《湘潭日报》头版发表了一篇文章――《省运升腾扬四水,诗潮澎湃壮三湘》,是总结这次诗赛的。文章说,有一首《沁园春》“首先为评委们看好,但后来发现有一处失对……最终未能进入等级奖。”这就是说《沁园春》中有一处本应写成对偶句,但没有,等于违律了,所以未评上。
基于以上三点,所以才会出现本文题目所提的问题。
(二)从古人的词例中来分析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笔者就2018年4月在网上发表的链接资料以要求必须对仗的词牌中常用的几个词牌举例来说明问题。
(1)《鹧鸪天》,要求三四句和两个三字句必须对仗。如辛弃疾的《鹧鸪天》:
陌上柔桑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村头荠菜花。
此词三四句和两个三字句对得非常工整。但下面我们看贺铸的《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念挑灯夜补衣。
此词是悼念亡妻的。词中常用对偶句的两处均未用对偶。
(2)《西江月》,要求上下片开头两个六字句必须用对偶。如柳永的《西江月》: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两竿红日上花梢。睡梦厌厌难觉。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此词两处对偶句非常工整。下面再看苏轼的《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倚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此词只是上片用了对偶句,下片并未用。
又如张孝祥的《西江月》: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此词上片未用对偶,下片半对半不对。
(3)《破阵子》,此词牌要求必须前后片的前四句写成两副对偶句。如辛弃疾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此词上下片两两皆用对仗。但李煜的《破阵子》却有变化: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此词上片用两组对偶,下片句式相同,却不用对偶。
(4)《临江仙》,有六字句开头的,也有七字句开头的。各举例说明。先看六字句开头的,一般要求上下片开头两句和上下片的结尾两句用对偶。先看晏几道的《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暮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此词上片两处都用对偶句,而下片开头未用对偶,尾两句半对半不对。再看史达祖的《临江仙》:
倦客如今老矣,旧时不奈春何。几曾湖上不经过。看花南陌醉,驻马翠楼歌。 远眼愁随芳草,湘裙忆着春罗。枉教装得旧时多。向来箫鼓地,犹见柳婆娑。
此词上片首二句未用对偶,尾二句却用对偶;下片首二句用对偶,而尾二句又未用对偶。
下面看开头七字句的《临江仙》,一般尾两句要求对偶,但著名的《三国演义》开篇的《临江仙》却上下片均未用对偶: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5)《沁园春》,此词上下片两处带领字的四个四字句要求写成对偶句,一般写成扇对形式,也有的写成前后两联的形式。如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毛泽东《沁园春》(扇对)
况雁门阨塞,龙沙渺莽;东连吴会,西至秦川。
――刘辰翁《沁园春.送春》(两副对联)
下面看完全不用对偶句的《沁园春》例句:
a宋.陈人杰《沁园春.浙江观潮》上片:
旋千骑万棹,一时东指;青山断处,白浪成层。
b宋.陈人杰《沁园春.送马正君归东嘉》下片:
把从前豪举,著些老气;不应造物,到底无情。
c宋.苏轼《沁园春.情若连环》下片:
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记书邮。
d宋.刘过《沁园春.见稼轩承旨》上片:
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
(三)结论
词中并不是所有相邻两句字数相等的地方都要求对仗。一般词谱并不标明是否要求对仗。后人填词用对仗,大都是依据传世名作为样板,即前人用对仗,我也用。可是传世名作中有些可用对仗的地方并没有用,而前人没用对仗的地方,后人也有用的。
故结论是:词中可用对偶句的地方是灵活的,对亦可,不对亦可,全对可,半对半不对亦可;前人常用对偶句的地方,可用对偶句,但不用对偶句并不违律。用不用对偶,一切以表达需要而定。
作 者 简 介
刘凌云,男,75岁,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南湘潭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曾参与大型工具书《中华新韵府》的编撰工作。
8月座谈会预告
主讲嘉宾:
网海寻帆(黄鸣放先生)
主持嘉宾:
韩夫子(韩白圭先生)
主讲内容:
《从诗词造境的角度赏析窑湾采风部分作品》。
时间:
8月4日(星期天、农历七月初四)下午2.30至4.30。
地点:
白石人家:(易俗河杨柳路,新一中西门对面,公交车有:23路、108、116在建材市场下,从市内过来在二桥南下;601、602、101在西门下,123、10路在水印康桥下。)
上 期 花 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