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知识就是力量”的倡导者
当日历掀开到2021年1月22日的时候,我想到了诞生于1561年1月22日的英国哲学家和散文家培根,他已经整整460岁了!记得诗人臧克家的一首诗里有一名句:“有的人死了,但他仍然活着。”培根恰恰属于这样一种“仍然活着”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赞扬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是整个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马克思对培根的方法论尤其予以高度评价,并将该方法论提炼为“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的方法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和重要条件。”
作为“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创始人”,培根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它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他特别重视科学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必须借助于实验,才能弥补感官的不足,深入揭露自然的奥秘。显而易见,培根的唯物主义哲学对近代哲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培根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新工具》《学术的进步》《新大西岛》《培根随笔》等著作中。其中《新工具》一书,在近代哲学史上特别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哲学家普遍认为该书最先实现了古代唯物论到近代唯物论的转变。
培根有一句格外响亮的名言,即“知识就是力量”。有专家考证,这句名言源于培根未发表的《沉思录》(Meditations Sacrae)片断中。它的拉丁文是“Ipsa Scientia Potestas Est”,译成中文即是“知识就是力量”。如何获取知识?途径当然很多。窃以为,读书应当是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关于读书,《培根随笔》中有不少精彩的说法,不妨一引。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有一技之长鄙读书,无知者慕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读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需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译文出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教授的手笔。记得自己当年做大学生的时候,每逢拂晓,总是坚持在朝阳下或晨风里,将培根的原文和王教授的译文反反复复、认认真真地吟咏乃至背诵。此情此景虽然过去半个多世纪,如今回忆起来,宛如昨日。
一位名叫霍勒的西方前辈曾经作如是说:“培根的书,教会我们如何获得成功,如何造就伟大。他让人们相信一点,天才不是拜上天所赐,而是靠勤奋得来,劳动能够创造一切奇迹。”如此切中肯綮的评价,无疑印证了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理念即便在当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现实性。由是呼吁广大青年朋友不断读书,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用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智慧为国家、为人类作出自己应该作出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