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 | 二水居士:太极拳之气
太极拳以及其他的内家拳,讲究的就是内练精气神的。但,古人对气的理解,也许与今人不同的。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几句话所能讲得清楚的。
太极拳的气,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概念。由于几百年来,各位大师对拳论的理解,就使得太极拳界中有关气的理论丰富多彩。
第一个层面的气,其实就是五行学说中的“气”。这是哲学层面上的。进退顾盼中,为拳中之五行。四正四隅为拳中的八劲。合之为十三势。老一辈称太极拳为十三势,其实就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太极拳里讲究的就是这劲与气。哲学层面上的气,讲的是基本的元素,进步有进步之气,退步有退步之气。左顾右盼中,也无一不是气。
第二层面的气,讲究的是中医经络学层面上的。俗称“血气”或者叫“气血”。某些大师练完整套拳架,手是冰凉的,可见他演拳架时,气血是不畅通的。 所以,这气,还不是“人活一口气”这么简单。有些人虽然活着,但这气未必是通畅的。
第三层面上的气,讲究的是气氛。拳论所谓“布形候气”、或者“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等,讲的其实是气氛。二水平时在训练过程中,把这一层面上的气,与人体相对应的无形的空间对等起来。郑曼青先生说太极拳是陆地游泳,这其实就是对这一层面“气氛”的最精辟的描述。场的概念,确实也能从另一侧面来谈论这“气”,但还是没有“气”字鲜活。
第四层面上讲的气,也许是呼吸了。拳架中不刻意讲究配合呼吸。但是,拳架的起式和收势,不妨讲究些呼吸。这呼吸,各派自有不同的讲究法,每一派各有巧妙不同的。
第五层面上的气,讲究的是气的外在形式。这不是所有的流派都讲究的。只是部分流派执着于此。外在的形式,也有很多不同的表现。有些表现为硬气功层面上的玩意,有些表现为武术魔术层面上的玩意。其中最为极端的,就是所谓的凌空劲。
作者:江澜 ,自号二水居士,奉化棠溪人,寓居嘉兴。1987年从王清发老师学习杨式李雅轩老师一脉太极拳,1992年从蔡光圻老师学习推手。2003年初,因缘结识金仁霖老师,系统学习杨式叶大密老师一脉太极拳之拳技、拳理、拳史及教学体系至今。创立嘉兴一多庐太极文化传播公司,致力于太极拳传播与推广。受聘于新加坡传统杨式太极拳协会担任武术顾问。创立马来西亚槟城一多庐太极拳协会、马来西亚雪隆一多庐拳艺工作坊、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一多庐太极拳协会,担纲总顾问暨总教练。手谈之余,勤于笔耕,陆续在《武魂》、《太极》、《精武》、《武当》、《武术家》等杂志刊发文章数十篇,出版有《一多庐太极体悟录》、《杨家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探究》、《<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校注》、《<太极法说>校注》、《陈微明武学辑注》(包括陈微明《太极拳术》、《太极剑》、《太极答问》三册的校注)等。
【声明】作者系漾太极网站、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漾太极公众号无涉,本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