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苔主病之常与变

中医舌诊之黄苔主病论及热证、里证、实证者多,提及表证、寒证、虚证者少。验之临证,黄苔主热证、里证、实证相对多见,乃黄苔主病之常,然黄苔主表证、寒证、虚证并不少见,乃黄苔主病之变。中医教学临证皆需揆度奇恒,恒者言其常,奇者言其变,知常以达变。因文献论述黄苔主热证、里证、实证之常甚详,言及黄苔主表证、寒证、虚证之变不足,故拟略述其常而详述其変,以期对临证与教学有所借鉴。

黄苔主热证、里证、实证

文献多谓黄苔主热证、里证、实证,似成定论。《舌鉴辨正·黄舌总论》云:“黄苔舌表里实热证有之,表里虚寒证则无。”[1]《伤寒指掌》曰:“白苔主表,黄苔主里,太阳主表,阳明主里,故黄苔专主阳明里证。”[2]可见黄苔多见于热证、里证。《伤寒舌鉴》言:“黄苔者,里实也……直至阳明腑实,胃中火盛,火乘土位,故有此苔……甚者干黄、焦黄也。”[1]黄苔多由热邪熏灼所致,故主热证。一般而论,依其黄色深浅,可知热邪轻重。舌苔黄厚,苔质干厚,黄苔表明里热亢盛,厚苔主邪盛于里,邪热熏蒸于舌面则苔黄,故里热证可见黄厚苔,津液已伤,津液灼伤不能上承则苔干,舌苔干燥主津伤,通常苔色愈黄,舌面愈干,邪热愈重,里热证多见黄燥苔,其舌质多红色或红降色,亦可兼见芒刺与裂纹。伴见壮热烦渴、大便燥结、腹胀满痛、脉数有力等症。黄苔质腻,腻苔多主痰湿,多见于湿热内蕴之证及痰热内阻之证。黄燥苔乃温热类病证之特征性舌象,因温热之邪消烁津液而致舌面干燥乏津之故,邪陷血分之际,格阴于外,舌苔黄燥而不觉口渴。

黄苔主表证、寒证、虚证

谈及黄苔主病,言主热者甚多,若言主寒似为臆测,实则黄苔主寒主虚临证不少,黄苔主热是其常,黄苔主寒言其变。于慢性疑难病证中黄苔主寒证、虚证者屡见不鲜,浅述如下。

01
黄苔主表证

主表证之黄苔多色淡黄而薄,舌质或正常或舌边尖红,常见于风热表证或风寒束表化热之证,表热证之薄黄苔多由薄白苔变化而来,因热邪轻浅,熏蒸较微,病位在表,里气尚和,故苔薄黄。风寒化热之初因病在表,所化之热其势轻浅,热邪熏蒸较轻,故亦见薄黄苔。表证见薄黄苔乃黄苔主表证之常,表证亦可见于黄厚腻苔等,并非表邪使然,此言黄苔主表证之变。如《敖氏伤寒金镜录》曰:“表邪未罢,将欲化热,则舌见边白中黄,其苔必然黏腻,因为水停胸中而津不升,则作烦渴,甚则渴欲饮水,水入即吐矣。”[1]此处黄腻苔因于表邪化热,水停胸中使然,就黄腻苔而言,与表证关系甚微,多为湿热阻滞所致。先患水饮,舌苔本腻,后感表邪,化热轻浅,熏蒸尚浅,故见薄黄腻苔。同理,若里热素盛之人,舌苔黄厚而糙,复感表邪,舌苔变化不大,依然黄厚而糙,此处之黄厚苔非表证使然,其例甚多,不再枚举。

02
黄苔主寒证

清·王学权之《重庆堂随笔》云:“淡白舌苔亦有热证;黄厚满苔亦有寒证”[3]。确为经验之谈。曹炳章之《彩图辨舌指南》曰:“若苔黄厚,而舌中青紫,甚则碎裂口燥,而舌不干者,此挟阴寒证也,宜温下之。”[1]此乃寒邪冷积使然。刘恒瑞之《察舌辨症新法》曰:“水黄苔,如鸡子黄白相间染成,此黄而润滑之苔,为痰饮停积。”[1]为痰饮阻滞,浊邪上犯使然。或见寒邪困脾,中阳被遏,阴寒凝滞,阴占阳位,迫阳上浮,浮阳熏蒸,因其浮阳乃离位之火,并非有形之实热,煎熬多轻,故舌苔黄或干,常伴见形寒肢冷、口淡不渴、脘痞腹痛、便溏溲清、面色淡白等寒象。

03
黄苔主虚证
阳虚不化

素体阳虚,温通不济,易感寒湿,更伤阳气,阳气愈虚,失于气化,生化不济,品物难彰,舌苔自不生化,先前之黄苔浮而难去,加之虚阳浮越,离位之火煎熬,舌苔见黄,舌质多嫩。另外,因阳气衰微,阴阳难以接续,清浊难分,黄苔难去,其象类洗锅,锅上之油渍无火岂能干净,釜底加薪则锅内油渍自除,临证之际常用苓桂剂而黄苔自去。

阴虚失滋

素体阴虚,濡润不足,易感热燥,更伤阴津,阴不制阳,气化虚亢,生化衰惫,品物不彰,舌苔生化乏源,先前之黄苔浮而难去,加之阴虚阳亢,虚火煎熬阴津,舌苔见黄,舌质多干。另外,因阴液匮乏,阴阳难以接续,清浊难分,黄苔难去,其象类洗菜,菜上之泥土无水岂能干净,菜入水中则泥土自洁,临证之际常用大剂地黄而黄苔自去。

脾虚失运

脾系病证多见黄苔,脾属土,其色黄,若脾气不足,失于运化,则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水谷难化,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反而上泛,舌苔色黄,食滞化热,其热升腾,煎熬致黄,故见黄苔。另外,脾虚化水无权,水停中焦,积水久则沤黄,水挟浊气上逆,故见黄苔。此类舌体多胖嫩滑润,并伴有脾系见症。研究表明胃溃疡多见黄苔[4],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程度、胃内炎症轻重程度与舌苔黄腻厚程度相关[5],随着病程之延长,消化道症状之加重,舌苔有从薄白向黄腻发展之趋势[6],可见,黄苔与脾胃病关系密切。

黄苔主衰

清·林之翰《四诊抉微》曰:“黄苔者,里证也。伤寒初病无此舌,传至少阳经,亦无此舌,直至阳明腑实,胃中火盛,火乘土位,故有此苔,当分轻重泻之。初则微黄,次则深黄,有火,甚则干黄、焦黄也。……慎庵曰:余阅历尝见有姜黄色舌苔,及淡松花舌苔,皆津润而冷,是皆阳衰土败之徵,必不可治。是又古人所未及言者,故补而录之。”[7]汪宏在《望诊遵经》中云:“苔如姜黄色,及松花色,津润而冷,或腹痛吐利者,阳衰土败也。”[8]《形色外诊简摩》曰:“又常见病困将死之人,舌心一块厚苔,灰黄滞暗,四面无辅,此阴阳两竭,舌质已枯,本应无苔,而犹有此者,或病中胃强能食,五脏先败,而胃气后竭也。或多服人参,无根虚阳结于胸中,不得遂散,其余焰上蒸,故生此恶苔。”[9]可见衰败危象,亦见黄苔。脾乃湿土,胃乃燥土,燥湿相因,则苔色黄,垂危之象,乃因脾胃衰败,黄苔乃真脏之色外漏,此种黄苔必无胃气。

另外,气血两虚,五脏虚损诸多虚证常见黄苔,虚实错杂者更是常见黄苔,如阳虚兼积、阴虚兼湿、脾虚兼滞等,临证教学贵在思辨,活法圆机。

04
服药致黄

临证所见,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较久之人,常可见黄腻苔,舌质多红,需四诊合参,重视病史,详查细诊,莫可抱有黄腻苔主湿热、痰热之定见,其实此类人群证候较为复杂,其病性多寒热虚实错杂,病位常涉及多脏腑。另外服用抗生素较久之人,累及脾阳,使其脾胃升降失调而见黄苔,寒热虚实尚需思辨,服用其他药物而致舌苔色黄者,临证教学不可不辨。

黄苔析因需合参

黄苔主病,需重视苔、舌、症相参综合分析,临证之际分清标本真假,把握舍苔从舌从症、舍苔舍舌从症、舍症从苔、舍舌从苔等诸多情形。对寒证见黄苔之情形需充分鉴别诊断,莫可拘泥于黄苔主热之定见。切勿但见一症,不及其余,需将其临床信息四诊合参,就患者体质状况全面分析以免误诊。《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云:“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10]此处腹满有虚实寒热之分,舌苔之黄自然有虚实寒热之分,舌黄未下者若为寒湿,可用温通之法,若为实热,则为苦寒泻下,然则该篇论及腹满寒疝宿食病时,以寒为主,到底舌黄属寒属热,尚需望闻问切合参而定。再如李东垣阴火之论,虽未详述黄苔,亦可分析其主病涵括虚实,涉及脏腑包括心、肝、脾、肺、肾、胃,性质虚实皆有[11]。黄苔主寒,其舌色常淡、常青、常暗,舌体常胖大,舌边常见齿痕,除见苔黄之外,常伴见畏寒肢冷、神倦体困、口淡不渴、渴喜热饮、纳呆脘痞,溲清便溏、浮肿冷痛、痛喜温按、脉弱等症。或见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过用寒凉、体弱久病等。黄苔主病,四诊合参,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减少误诊,提高疗效。

结    语

黄苔主热证、里证、实证,苔色愈黄,里热愈重,此其常也。然而亦主寒证、虚证、表证,此种症情机理较为复杂,必须结合患者,就苔色苔质结合四诊信息辨证分析。

中医思维乃恒定与变化之间揆度奇恒,把握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12],中医之舌象分析亦不外此。主热证之黄苔多见苔质老黄,苔面干燥,苔底深固,舌质红绛,舌体苍老;主寒证之黄苔多见苔质细腻,苔色嫩黄,苔面滑润,苔底浮浅,舌质淡红,舌体胖嫩,此亦为其常,还需查其変。概而言之曰:黄苔主病,热证、里证为其常,多见于急性病或病之早期,黄苔主寒证、虚证言其变,多见于慢性病疑难病或病之中后期,临证黄苔主病,尚有寒热错杂、虚实错杂、上下同病、表里同患等诸多复杂情形,本文不做阐述,尚需对历代舌诊信息进行系统分析总结[13],探究中医舌诊之常与变,以对临证与教学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陆小左,刘毅.中华舌诊观止[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472.

[2] 吴贞.伤寒指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7.

[3] 王学权.重庆堂随笔[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23.

[4] 孙静晶,赵晓丹,廉艳红,等.“阳道实,阴道虚”理论与消化性溃疡[J].环球中医药,2015,8(2):194-196.

[5] 徐丽,孙悦,李伟,等.黄苔成因与临床表征及意义探讨[J].江西中医药,2017,48(10):7-9.

[6] 张昕洋,郭子宁.舌苔与病、证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6):373-376.

[7] 林之翰.四诊抉微[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58-60.

[8] 汪宏.望诊遵经[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74.

[9] 周学海.周学海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76.

[10] 陈慎吾,陈大启.陈慎吾金匮要略讲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02-103.

[11] 陈莞苏.“阴火”机制辨析[J].中医药导报,2018,24(14):12-14.

[12] 弓雪峰,黄茂,李超,等.浅议兵家思想与中医[J].中医药导报,2018,24(9):13-15.

[13] 孟宪友,黄水清.中医舌诊源流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5):946-948.

引用本文献标准格式:
辛小红,张星平,邓宁,梁政亭.黄苔主病之常与变[J].中医药导报,2020,26(9):66-68.
作者:辛小红,张星平,邓宁,梁政亭
(0)

相关推荐

  • 执业药师考点8:八纲辩证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学习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在临床诊断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表里是辨疾病病位内外.病势浅深的纲领; 寒热是辨疾病性质的纲领; 虚实是辨邪正盛衰的纲领; 阴阳是八纲 ...

  • 道与术、取与予、利与害、常与变、方与圆、生与死

    上节我们说到孟洛川年少轻狂吃了大亏,知道自己不足后,正式拜李士朋为师,追求大商之道.李士朋对其母亲道:小器小成,中器中成,大器大成. 课堂上,李士朋与孟洛川开始大商的论道 古人云欲授之学,先问其志, ...

  • 魏长春诊脉须识常与变

    余从事中医工作达五十余年,研读许多脉学古籍,通过长期临证实践,认识到必须把脉诊和望.闻.问三诊结合起来,同时还必须充分认识脉诊的常规和其变化,注意各人秉性生理上特异的脉象,从其体性.工作.精神等等方面 ...

  • 守“常”应“变”

        这是一个"善变"的时代,也是一个"无常"的时代,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造访",打乱了 ...

  • 新力量:青年写作的常与变 | 诗通社 | 诗生活网

    来源:文艺报 想象一个当代基督山伯爵式的人物,这个人要体面地完成复仇大业.他得努力学习有一份工作,乘高铁或飞机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在法律健全的社会体制之下,他可以选择通过法律,或者在法律之外用&q ...

  • 古今政治的常与变

    一切都是文明的静态局限与动态进步的互动关系.这一切与人相关的不美好的政治问题,在本质上,都是哲学问题,是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结果. 当然,这一切也与人认识自己的工具--哲学--的不完善.不完美直接相关 ...

  • 「魏长春」诊脉须识常与变

    「魏长春」诊脉须识常与变 2021-08-19 18:25·医文杂谈 整理者(连建伟)按: 1974 年春节过后,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原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魏长春老先生给我寄来了他对脉学古籍研究和临床实践 ...

  • 面瘫之'常'与'变'知要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为"口眼歪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冬季和夏季.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 ...

  • 舌苔也有假象,当守常知变

    中医书友会 今天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中医书友会第2906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I导读:一般认为舌苔能较客观地反映病情,然在疾病变化过程中,因各人体质差异,舌苔会表现与本质不相一致的假象.有些病患 ...

  • 补脾第一X,常灸变美没商量

    补脾第一穴 常灸变美没商量.多多灸脾经原穴,健胃补脾,脾胃好了拍照不用开美颜,脸上不用抹美白,痘痘也没了. 补脾第一穴 常灸变美没商量.多多灸脾经原穴,健胃补脾,脾胃好了拍照不用开美颜,脸上不用抹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