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棠古村

关于家园,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记忆的独特模样。在钢筋水泥丛林里长大的人,可能这个概念会越来越模糊。但至少在我这个上了年纪的人心里,记忆中的家园应该是这般模样...
先上两张网上找来的上甘棠的图片。中国风就是离不开牛,毕竟两千多年的耕读文化,早已经深深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了吧,无论你承认还是不承认。

千年古村上甘棠位于湖南省江永县城西南25公里的夏层铺镇,村前环绕着清澈的谢沐河,村后逶迤远去的是屏峰山脉,村西南面还有一大片肥沃的田野,环境十分优美。全村四百多户除了七户是解放前后从别处迁入的外姓,其余皆为周姓族人。关于村名的来由有几个版本,而实际上村中族谱记载的是这个说法:上甘棠村名源自《诗经·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召伯即召公,周氏族人系召公后裔,所以以甘棠为村名寄以怀念先祖。谢沐河水绕村而过,居上游的命名为上甘棠,居下游名之下甘棠,上甘棠村由此得名。据周氏族谱记载:周氏族人自唐天宝年间为平定南方十州之动乱从山东青州迁至宁远大洞;唐宪宗年间,周氏一族再迁居永明县谢沐乡机峰山;唐太和二年(公元827年),迁居甘棠山。自此,周氏家族就开始定居上甘棠,世代繁衍,延续至今已有40多代,前后历经1200多年。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村庄的村名始终不变,村庄的位置始终不变,居住的家族始终不变,这在湖南省乃至全国都是极其罕见的。 早在宋代,当地人就这样描述上甘棠的风景:“春陵周氏溪山胜,多少骚人为发扬,我道其间描不尽,一图太极是甘棠。”上甘棠据称也是湖南迄今发现年代最为久远的古村落。周敦颐、鲁迅、周恩来都是上甘棠周氏同族后人,就问你服不服?

但若论有人居住,那上甘棠的历史就更为悠久了。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起至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止在此地建谢沐县治,时间长达700年。现在村中尚存有古谢沐县衙遗址。谢沐县以谢沐二水汇合为谢沐河而得名。这两条水实则为雌雄二水。雄水发源于都宠岭雄川源,源于高山雨水;沐水为雌水,源于石灰岩地下水。雄雌二水汇合处,山环水抱,气场信息得天独厚,确是一方风水宝地。
这张网上找来的航拍图,大家看村子地形是不是像个太极图?


我去到的时候古村正在进行配套建设,恐怕以后要开始收费了。进到村子,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上甘棠的标志--文昌阁与步瀛桥。


步瀛桥,又名度仙桥,为三孔石拱桥,长30米,宽4.5米,每孔跨度9.5米,拱径高5米。步瀛桥始建于宋靖康元年(1126年),由当时的周氏几位族长“唱率子侄偕族属辈,共为鸠集裒金几二十万”而修建的。历经宋绍兴五年(1135年)、元至元二年(1468年)、明成化四年(1468年)及清乾隆年间几次重修或大修,半边桥长久不塌,堪称我国桥梁史上的奇观。此桥也是湖南省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拱桥。

从图片大家可以看到,步瀛桥采用半圆形薄拱,造型小巧别致。千百年来,步瀛桥维系着村前的古驿道,这条古驿道由青石板辅成,自古就是湘南通往桂北的交通要道潇贺古道的一部分。


桥边矗立着的一座雄伟的楼阁--文昌阁。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至今已几经修葺。楼阁共4层,整体呈护城墙箭型,高16米,宽10.6米,深10.2米,占地面积108平方米,一、二层为青砖砌筑,三、四层为木结构。历史上其东侧曾建有仰濂书院,现只留存几栋建筑物。据介绍,文昌阁的左侧是前芳寺,右面是龙凤庵,前有戏台,后有驿道、凉亭,构成了宫殿式的建筑群。可惜当日没有开放。文昌阁现在属于甘棠小学,也算是使命的一种继续吧。


柳枝摇曳,倒影如画


从侧面可明显看到塌了半幅的桥面


水牛哥悠闲地泡在水里避暑


村子依河而建。河边爬满青藤的就是的谢沐河防洪墙了,长约500米。古人做事思虑之细不禁令人叹服啊。


上了桥面,虽塌了一半,但剩下的这一半仍然在发挥着桥的功用,青石板桥面磨得铮亮。

关于这塌掉的桥面,还有一个传说。据说石桥落成庆典时,八仙云游到此,化身为布衣凡人,村里无人认识。因修桥本是积德行善之举,有陌生乡邻光临是一大幸事,所以村人们还是非常高兴地请这八个来客临桥。这八仙步至桥心,不料铁拐李一脚过重,把一座新桥踏破了半片,村人顿时面面相觑,有苦难言。不料那柱拐杖的跛子反哈哈大笑起来,说:"这是天意!贵村地灵人杰,日后桥上每掉下一块石头,贵村就会出一个官员,众乡亲勿忧也。"说完,这八个客人就不见了。村里的有识之士这才如梦初醒,急向村人破释说:"这是八仙来踩仙,吉祥之兆啊!"于是,这桥亦称为度仙桥。仙人的话果然非常灵验,这座桥从修建到现在八百多年来,从桥上掉下去102块石头,村上就出了文武官员102名,其中京官18名,进士11名。最后一个是国民党时期毕业于黄浦军校的爱国将领周翰宗,曾跟随张治忠先生参加过"重庆谈判"。而后桥上不掉石了,村里也就再没有出当官的。


先不进村子,选择沿河边往南走。

龟塔和祈雨台。边上有仰濂书院旧址。


沿着山边有一段石阶,通往村子可谓文化气息最浓的一个去处--月陂亭。


沿路的石壁上有许多摩崖石刻。原来该石刻是由上甘棠村周氏家族在1000年间陆续镌刻下来的,主要内容是讴歌上甘棠村的美好风光和周氏家族在该村进行的各项建设,共有功德碑、劝谕文、感怀诗、八景诗等24方古代石刻,属北宋的2方,南宋的4方,元代的1方,明代的11方,堪称是一部千年石刻家谱。它对于研究宋元明清时期的乡村历史、民俗,尤其是本地的历史、文化和宗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月陂亭”题刻。下面是“甘棠八景”。明代“甘棠八景”诗云:“独石时耕景色明,甘堂晓读旧书声,山亭隐士敲棋局,清涧渔翁坐钓亭。西岭晴云浓复淡,昂山毓秀翠还青,龟山夕照纱笼晚,芳寺钟声对鹤鸣。”精辟地概括甘棠八景为:独石时耕、甘棠晓读、山亭隐士、清涧渔翁、西岭晴云、昂山毓秀、龟山夕照和芳寺晓钟,是上甘棠村景色的真实写照。


月陂亭,其实为一天然石亭,就是山体突出部位形成,据传为唐代征南大元帅周如锡读书处。下面刻的这“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来头不小,是南宋宰相、民族英雄文天祥手笔。文山公的墨宝怎么会出现在此?也有一段故事。据史料记载,时上甘棠村周德源在杭州与文天祥为同僚,其人廉政爱民,后官至太史,和文天祥相处甚笃。公元1273年,时任湖南提荆使的文天祥奉命平定恭城秦孟四起义而进驻永明。周德源回乡探亲时拜访了文天祥,请为题辞,文天祥即书赠“忠孝廉节”四字,赞扬他为官清廉、公正不阿。周德源如视珍宝,带回故里,后人传为座右铭。乾隆二十八年(1736年),永明(今江永)县正堂黄平、王伟士十分崇敬文山公,在得知文天祥手书藏于上甘棠之后,即令临其手书摩崖镌刻,以传后世。这四字每字宽1米,高1.5米,字迹苍劲有力,镌凿工艺甚佳。据考证,此石刻比岳麓书院和长沙学宫所藏文天祥“忠孝廉节”碑为早,是湖南最早的文天祥“忠孝廉节”石刻。

仔细点看,忠、孝二字各有一半常年受雨水侵蚀,颜色有别于其他部位,是否冥冥之中也在暗示着“忠孝不可两全”呢。

“先贤嘉言事亲”碑,由清光绪三十年村人周道臣刻录,其主要内容是教育为人子女者要如何与人为善、孝敬父母,碑中有诗云:“出身恩重岂能忘,禽有慈鸟兽有羊,为子若还忘孝养,纵居人类是豺狼。”


“乾隆28年永明县正堂黄平伟士临”,是忠孝廉节碑刻时间。


当时只走到了月陂亭,我就往回向北去参观古村了,没想到居然走了宝。从月陂亭往南里许,古驿道边有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的寿萱亭。只能找几张图片顺带介绍一下。

寿萱亭,建于光绪三十三年,村人周际隆因其曾祖母毛太夫人受到“五品宜人”的封诰而建。萱,指母亲,寿萱亭,就是为母亲寿辰而建的亭子。周际隆的的曾祖父周振邦是五品官,其曾祖母素以慈悲为怀,体悯乡亲邻里,而以善言感化乡亲。她又信佛吃斋,故尊称她为“慈悲佛母”。封建朝代对她的品德给予肯定和表彰,因此受到封诰为“五品宜人”。凉亭为青石结构,宽4米,长10米,高4.7米。亭内有碑刻二合:每合高2米,宽0.7米,厚0.2米,砌在亭内两侧的墙体之中。


亭内两边有青石条凳供路人歇息。


这碑刻就是此亭精华所在了--《慈悲佛母他字歌并序》。慈悲佛母他字歌云:事事有成有败,休争谁弱谁强。无论富贵贫贱,须存本份忠良。圣贤千言万语,谆谆告诫精详。我再现身说法,奉天开化飞鸾。八十一个他字歌,并无一字说谎。一字一句细读,方知词短意长。正文:凡人世上有父母翁姑,孝他,先要顺他,切莫逆他,傲他;下有妻子奴婢,养他,便要教他,切莫娇他,纵他;伯叔如父母待他;兄弟如手足爱他;妯娌姊妹和他;儿子不可嫌他,女多不可溺他;先灵显远必要祭他,坟墓勤修培扫他;九族寒贱莫疏他,乡邻贫穷莫慢他,年高有德敬重他,知书识理请教他;忠厚老实莫洪他,积德修福之人须扬他,无衣乏食之人莫笑他,时运未提拨他,瞽目残疾扶持他,老幼乞丐随便施与他;得人恩情莫忘他,受人寄托莫误他,鲧寡孤独莫欺侮他;遇富贵莫谗媚他,见贫贱莫轻亵他,生意买卖莫欺他,大秤小斗莫用他,佃种小户莫亏负他;国课早完莫拖欠他,王法森严莫轻犯他;阴司刑惨要修免他,人有小过莫检点他,人有患难要救全他;恃强凶恶莫大帮助他,酗酒相连莫惹他,以势诓人莫奉承他,打牌赌钱莫看他,来历不明莫留他,向人取债莫逼他;非义之财莫贪他,闺门亵事莫谈他,淫书小说莫观他,淫歌状子莫写他;官司口舌自己莫好他,别人莫纵他;训人子弟责他、严他、细细教他;娇姿美色未见不想他,既见莫图他;牛犬虾蚕莫食他,春来之鸟莫打他,虫蚁贪生莫贱他;龟蛇灵物莫伤他;总之,退步让他,转一念容他;于是有人说我、笑我、量我、欺我、辱我、骂我、凌我、败我、防我、厄我、算我、打我,我何以待这?只是随他、怕他、饶他、忍他、不逢他、事理他、不信他、不计他、躲他、避他、我慢慢看他。后面是“例授奉政大夫周际隆男菩荫、尔荫、修荫薰沐敬刊,献石周祖修”。

“八十一他字歌”,充分昭示了周氏族人为人处世之道,值得今人借鉴。


屋顶梁架简单别致。


寿萱亭往南前行数百米,还有有寿龟凉亭,远近闻名,有兴趣的看官可不能如我般错过了。

从河边远眺文昌阁与步瀛桥,美尽在不言中


从南槽门步入村子


进了古村,第一幢建筑就是周氏宗祠--忠厚祠


据说祠中挂有周氏宗族历代取得功名者水粉画像,可惜没开放


上甘棠博物馆。据说此馆是用已经塌毁古房子的砖砌筑而成,外表却贴上瓷砖,真是呵呵了。


接下来就是一个门楼--九单门楼。

上甘棠周氏分十族,称为九家门楼十家厅,每一族系沿次干道向后延伸布置房屋建筑,与主干道交叉处,建有各族系门楼和小型广场。各门楼的族人在河边建有一个自己的码头,供取水、洗刷之用。在主干道南北村口设置有栅门,全村共八扇栅门,栅门的墙上有瞭望窗口,均派专人看守。现沿河流至上而下依次有一单、四单、五单、九单四座门楼和一座十单厅。四单五单门楼为明代建筑,一单九单门楼为清代建筑。


通向河边的门


村中沿河边与谢沐河平行有一条青石板路贯穿全村,路两边都建有铺店,此为主干道,也就是古代上甘棠的主要商业街道。这“古早味”招牌就别了吧,扯到闽南有点远啊


主街的房屋布置十分科学,一楼是铺面柜台,二楼则有外挑走廊增大房屋使用面积。


这巷道中还有过街天桥


这个小广场属于五单门楼了


五单门楼口的柱础


门当石,雕刻精美


五单门楼。里面有谢沐县衙遗址


户对也雕刻得十分精致。这个是花卉图案


这个户对是两个字,采用两层浮雕。一个“谷”,一个“戬”,谷容易理解了,戬查了一下,原来还有幸福吉祥之意。看来不学习真的不行啊


这条狭长的巷子有个特别的名字--挤女巷。

原来在以前,青年男女在这里相遇,如果互相有那么点意思,男方就会挤一下女方,如果女方没表示不满,那就是对上眼了,接下来男方就会请人提着礼品上女方家说媒。说来这还是一条月老巷啊,简单、粗暴、直接。


墙角石,估计有风水上的考虑,与泰山石敢当类似吧。这一带地区很常见


偶尔也可看到这样的雕花窗


又见过街栈桥


这户对就是国粹了--太极八卦图


花卉的


四单门楼。村民们聚集在门口聊天。四单门楼建于明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造型庄重,因该门楼里曾出过地位比较显赫的官员。圆形石鼓,寓意圆圆满满;祥云雕饰,寓意青云直上;底座左鹿右凤,寓意奉禄和鸣。


门楼正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门楼右边的惜字塔?

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惜字文化的具体体现。"敬惜字纸"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一种良好美德,代表着古人敬重文字、文化的思想。相传,中国文字是由上古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发明的,历代的帝王将相和平民百姓对文字都相当敬重,久而久之,古人认为应当对字纸,即写有文字的纸张表示尊敬和爱惜。北齐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说文字是“古圣贤心迹”,所以字纸不可秽用,废弃的字纸必须焚化。这里面还有一个火化成蝶的美好传说:如果写了文字,字纸必须焚烧。当每一个字随字纸被焚烧为片片纸灰时,会化为翩翩蝴蝶,飞到天上,告知仓颉,人们没有乱用字,没有辜负其造字的原意。而且大家非常感谢他发明了文字。
当然,我第一次看到惜字塔还是在广西灵川江头村,那里是宋代大儒周敦颐后代所居。江头村可是上过央视《记住乡愁》节目的。在广西贺州也看到几个惜字塔,都是周姓村子,这是不是有某种特别的联系呢。

最北端的一单门楼


走着走着到了北槽门


从外面看北槽门。以前门楼上层皆住有守夜人。


往北是谢沐河的上游。山边古树苍苍


村边的小山--昂山

峭壁上的“昂山”两个字,每字宽1.5米,高2.5米,笔划刚健、字体浑厚,让人有壮志凌云之感。

据说,南宋宝佑年间,上甘棠村出了一个太守,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出生时,他说“我儿子长大了要升官”,便取名“子升”;老二出世时。他说:“我儿子长大了要荣昌”,便取名“子昌”;老三出世时,他说“我儿子长大了要富贵轩昂”,便取名“子昂”。子昂号昂山,从小对山水字画情有独钟,长大后,他见南山村景与众不同,峭壁悬崖上,苍松古榕郁郁葱葱,心神仰慕之致,遂在陡峭之处将其号“昂山”刻上,以让后人保护林木,庇护村荫。“昂山”因此得名。


在村子北面外围,还有一个门楼和石砌围墙。这在湘南桂东北很多,贺州管这叫石城。我猜应该是周氏先民筑起防御用的寨墙。


路边一口废弃的石井。井是有几坎石阶下去,应该是地下水。这一带与广西桂林接近,属于喀斯特地貌,地下水资源丰富。


“傻瓜种瓜东瓜南瓜西瓜北瓜瓜瓜有、阿豆撒豆春豆夏豆秋豆冬豆豆豆香”,横批“豆香瓜甜”。湖南省还是你最成功好不好?


这棵扎根岩石上的两百年古榕树变成了许愿树


无忧无虑的童年,自由自在的天真。城市里的孩子恐怕很难体会到这种童趣了

一路往北,是为了另一座古桥--寿隆桥。


乍一看,也许你会觉得平平无奇吧


前半部分是普通石平梁结构,也称栈道桥。


河里的水葫芦,学名凤眼莲。虽然这外来物种现在已经成了生态灾难,但不能否认,确实很美


古桥的后半段在柳林中若隐若现


这个角度就非常明显了。组成桥墩的两根石柱从构造和外形上,很类似老式长凳一边的凳子腿,是向外撇的外八字形。


寿隆桥也称汉寿桥,长约10米,宽1.3米,4对桥墩,桥墩高1.85米。这座桥采用了木建筑常用的榫卯结构,在中国南方地区实属罕见,对研究石桥建筑史具有重大实物价值。寿隆桥被专家确认为湖南省内年代最久的宋代石桥。这样结构的桥梁江永还有一座,是位于允山镇回岗村的汉缕桥。它们也被看做是木质桥向石质桥过渡的实物例证。


几百年来,这青石板承载过多少行人的匆匆步履,又见证过多少人世的风雨沧桑?


踏着夕阳归去...


朴实的村民,依然做着牵牛的快乐老实人


牛哥,拜托,你们都已经泡了一个下午了

别了,上甘棠,梦中的家园...
(0)

相关推荐

  • 【永州古村落】江永新桥村:散落在山脚水口的红砖记忆

    [永州古村落]江永新桥村:散落在山脚水口的红砖记忆 陈瑜 新桥村属江永兰溪瑶族乡,是一个行政村,申报的自然村--山水口村被列为2019年中国传统村落.   走进新桥村,一派新农村建设的景象,我所向往的 ...

  • 【永州故事】气势恢宏的祁阳大忠桥双凤古村

    [永州故事]气势恢宏的祁阳大忠桥双凤古村 陈瑜 悉闻祁阳大忠桥双凤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就激发我前往探究的兴趣,3月19日,伙同摄影爱好者驱车前往,下大忠桥高速不远就到 ...

  • 周氏古村-三都乡周山头村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三都乡周山头村

  • 【永州古村落】江永城下村:“保合太和”绵延的周易思想脉络

    [永州古村落]江永城下村:"保合太和"绵延的周易思想脉络 陈瑜      在江永西南部的粗石江镇有一个叫城下村的村名,其实这里并没有城.也许曾是清代永川乡十九都及清溪古调二瑶之地, ...

  • 【讲述永州故事】“湘北有桃源,湘南有甘棠”的“画中游”:永明上甘棠

    [讲述永州故事]"湘北有桃源,湘南有甘棠"的"画中游":永明上甘棠 有机会游玩上甘棠是一件很幸运的事.进入江永,真可谓风光无限,公路两旁奇峰林立,各具姿态,惟妙 ...

  • 瑶山“三古”

    出抚州城区往金溪,距灵谷峰牌坊里许,公路旁有临川区湖南乡山塘村瑶山村小组.这里,公路西侧是抚州市最大的一座灌溉工程--金临渠,东侧散落着近几十年来建造的砖混结构的农舍,就是瑶山村.多次路过此地,都不曾 ...

  • 散文||惬意的秋游

    惬意的秋游 人在城市里待久了,心情会变得烦躁起来,欲找个地方放松一下,但又放不下手上的工作,只好找个一天的短途旅游. 周末,阳光明媚,秋高气爽.一大早赶到广州一家旅游团指定的客村地铁站B出口汇合,地铁 ...

  • 上甘棠赋

    永州   王万荣 女书故里,风物俱殊:上品甘棠,旅游圣地.千年古村,八卦布局,明清古居,坐东朝西.矗水墨丹青里,如诗如画:立青山绿水间,亦梦亦幻.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上榜:教德文化之乡,源远流长.思召公 ...

  • 【长乐古建】古村格局与历史风貌

    古村格局与历史风貌 长乐村村落结构由一条横向古驿道.三条纵向街道和成枝杈状分布的巷道组成.同中国传统村落布局格式有其独特之处,所有的民居和公共建筑的大门一概朝北开.其缘由是深受易经风水理念影响,彰显长 ...

  • 2019年4月赣皖游《九》

    海蓝 2小时前 阅读 10 关注 小众景点推荐 4月21日由绩溪来到宣城桃花潭镇查济古村,这里是唐代诗人李白写出那首脍炙人口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地方.虽然桃花潭景 ...

  • 月陂亭:石壁上的石刻家谱

    刊发日期:2021-01-07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张华兵 永明巨族是甘棠,从古贤豪姓氏扬. 忠厚遗风犹未远,维持名教在纲常. --<周氏族谱·咏甘棠> 从江永县城出发,向西南行进,S ...

  • 寻梦泰顺

    诗与远方 关注 寻梦泰顺 05-12 阅读1964 "走走泰顺,一切都顺",冲着这句旅游广告词,我们来到了泰顺. 泰顺,因廊桥而闻名,全国32座国宝级廊桥,泰顺占了15座.一座座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