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忙于“跑江湖”的中国学者
#文化#中国不同阶段的学者都在干嘛?有相当一部分人都在忙于申请课题发文章或者给后进者讲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这不是很好的现象吗?
1、忙于“跑江湖”的学者
学者应该出版学术著作,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但为何要出版学术著作,很多学者却把这个着眼点,放在“不发表、就出局”这种过分功利性的目的上。
在资本制的社会里,一个人有私心并不会受到责难。如果这个私心能够有产生利于公共利益扩展的效应,那它将是受到鼓励。
张载在其《横渠语录》中,有四句话被后世津津乐道,原文如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很多人把这四句话,当作是公务员的最高行为准则。其实这四句话也应该是当代学者们,应该奉为圭臬。
但现实当中,我们普通人看到、听到的学者模样,多是“跑江湖”、学阀、大搞学术利益小团体。以致民众把他们戏称为,“砖家叫兽”。
面对公众,经常发表一些远离生活基础和现实的饶舌胡吹。一些智库的研究报告,更是有一种令人生厌的“阿谀奉承”。甚至是一些华而不实的情感主义言论。
2、学者的使命是什么
偶然在网络上看到一个直播,看主播不断“跑江湖”式地,向直播间的观众,灌输自己申请课题基金的经验之道。
甚至直接表述自己,已经不再申请小基金课题,而是专对准大基金课题。
也就是说,有部分学者在选题的时候,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研究问题和方向,而是以“有利可图”为标准。
部分学者在选题时,都会倾向于“快、准、狠”的应景、应时的方向,甚至是一些过于脱离现实基础的课题方向。
例如前几年很火爆的P2P,一开始就有很多学者扎推研究此类方向,不管不顾自己是否真正地了解它,就开始“唯上”地猛吹,这是利国利民的互联网+新经济。
后面事态的发展,不要说大家都知道。现实的打脸总是来得那么快。
还有人可能会说,很多哲学社科类的课题,本身就是一种“高屋建瓴”的存在。
但问题是哲学是一个时代精华的总结,它本身是“高屋建瓴”,但不脱离时代和现实。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一切脱离现实基础的思想,都不会是深邃的。
打着为年轻学者解决问题的旗号,不断地推销自己,如何“模式化”也就是“捷径”式地申请到课题项目。不断强调发表文章的重要性,全然不顾是基于何种目的发表文章。
一个学者的重要性不是他所谓的高学术能力和盛名,而是他的责任心,那种为生民立命的责任心。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为了获得某种身份,鼓动他人去做脱离现实的研究,无疑是一种谋财害命。
就算因此获得学术盛名,也不会得到民众的尊重。
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在于它能为人类社会现实遇到的难题,提供一种可能解决的视角,为未来性提供一种展望。
换言之,这才是学者的使命,而不是单单那种所谓的创新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