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大多人努力一辈子,也只能活成“阿Q”的样子

01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有这么一个形象鲜明的角色,他名为“阿Q”。

小时候读阿Q的时候,总认为这个阿Q为人浮想联翩,而且欺软怕硬,甘愿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甚至还自己安慰自己,充分展现了一“不幸”之懦夫的形象。

那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把阿Q当成是一个“反面”的人物,既不会认同他的做法,也不会对这样的人物思考过多,而是权当笑柄罢了。

可是,当我们逐渐踏出社会之后,我们才发现,其实阿Q不仅活在了书本里面,还活在了现实当中。甚至有些人,他们比阿Q还要不堪。

网络上有句话说得很好,年少不知书中事,到老已是书中人。

书中的一切,看似如虚如幻,可它却是现实的一个缩影,只是很多人未曾经历,便不认同罢了。

就像现实版中的“阿Q”,他们尽管知道自己是阿Q,可他们还是不会承认,总觉得自己可以活成理想中的模样。这,便是大多人“自己骗自己”的观念。

殊不知,在自己骗自己的时候,其实大多人已然成了“阿Q”。因为“精神胜利法”的理念,正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02

阿Q被人打了一顿之后,便自己跟自己说道,他们只是自己打自己罢了,我还是胜利者。

阿Q见到了一个弱小的小尼姑之后,便上前去挑衅她,嘲笑她,把心中的不忿之气全发在小尼姑的身上。

这样的情况,看似是以往的旧事,可从某个方面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在做着像“阿Q”这般的人。

在职场中,我们被人打压,受人欺负,可我们还是跟自己说,对方欺负善良,肯定会有报应的,最后遭到不幸的绝对是他。

可我们自己知道,所谓的“报应”不过是自己安慰自己的说法罢了,能否实现,其实谁也不知道。

当我们受到了一肚子气之后,便总在心中嘀咕。一旦我们遇到了新来的实习生,我们也会把气发泄在他们的身上,让他们也受到这般痛苦。

于是乎,从上到下,每个人都采取着“精神胜利法”,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痛苦转移到别人身上。到最后,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感觉到痛苦。因为这些人已然活成了“阿Q”的模样。

有个道理我们要清楚,这世间有很多的情绪和态度,都是会传染的。一个人成为了“阿Q”,那就会有许多人接连成为“阿Q”。这,便是世间的常态。

03

年少轻狂之时,总认为自己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殊不知在离开了象牙塔之后,便受到了社会的影响,棱角被磨平,个性被同化,就连真实的一面都不敢展现出来。

人这一生最“讽刺”的是什么?便是在这一刻,我们嘲笑着他的懦弱和愚笨。可在下一刻,我们却走了他的老路,活成了他的样子。

其实,每一个普通人,他们的命运都是差不多。只不过有些人运气好一点,受苦受难少一点而已。而有些人运气差一点,受苦受难多一点罢了。

无论我们承认不承认,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依旧存在,而强者欺负弱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我们,终究需要面对这样的现实。

当我们面对现实的时候,我们都会这么安慰自己,世道是公平的,世界是美好的,幸福就在前方,好运就在前头。所有的不幸都是伪言,所有的消极都不该被说出来。

实话实说,这就是自己骗自己。本来就是普通人,非要说成自己是圣人。本来就是领着几千元工资的平凡人,却非要说自己本事极大,能力不小。

其实,无论是消极也好,还是积极也罢,我们都无法选择。因为身处江湖的每个人,除了身不由己,便别无他选。

04

我们不妨想想,“阿Q精神胜利法”到底跟怎样的“观念”相似呢?

要知道,“阿Q精神胜利法”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心间。以往,它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出现,而如今,它便在我们所接触到的“鸡汤”文字中出现。

“鸡汤”和“阿Q精神胜利法”看似名字不同,可本质上的内涵却是相似的。

前者以温柔的说法劝告你要积极,要自信。而后者则是用虚伪的说法骗自己,跟自己说要乐观,要胜利。

为何如今的人们都那么喜欢鸡汤,都那么喜欢在鸡汤中找到自己的心理归属?

直白一点来说,因为我们都在现实的生活中过得有点忧愁了,而且压力特别大。当忧愁的情况和压抑的心理逐渐出现之后,那我们就会找一些“鸡汤”来安慰自己的内心。

“阿Q”这个人,可以说是虚幻的,也可以说是真实的。

虚幻在于,他不过是书中的人物,权且给人一笑而已。而真实在于,他就是现实的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活成想要的样子。到最后,我们终究是自己笑话了自己。

人生在世,本就是你笑笑我,我笑笑你罢了,本质上都是差不多的人。

文/舒山有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