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上的瑕疵:往往是真品的佐证!

釉面瑕疵

古瓷

古瓷

自古以来,人们对瓷器的评价是真,精,美。
所以一旦有人看到瓷器上有瑕疵,便直接否决它的本身价值。
但有时候一些小瑕疵,掩盖不了瓷器的精美,而且有的瓷器反倒有疵为真。

陶瓷生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细致的过程,从原料至烧成任何一道工序稍有疏忽,即有引起缺陷甚至报废的可能。

所以釉面通常会出现一些小的瑕疵,如气泡、棕眼、缩釉等。

另外,瓷器出窑后,在长期的使用和把玩过程中,釉面又极易产生一些人为损伤,如划伤、磕伤等。

所以这些小的瑕疵在不同时代、不同器物的表面出现,形成了一些器物独有的时代特征。
这些瑕疵都是在瓷器烧成和长期使用后的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有时候又是鉴别中不可缺少的时代证据。
也正因此,通过了解这些瑕疵,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瓷器的整个烧制过程,也是我们鉴赏学习古瓷时的一个重要方面。

划伤

老瓷器在长期的使用、陈设、把玩过程中,釉面通常会留有不规则的少量划痕。

现代仿古瓷为了做旧的划伤痕迹,则是很有力度的划纹,或仿佛是用工具划出的一团团或一片片划纹。

磕伤

古瓷器口边、足边在使用过程中极易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就会出现大小不等的缺磕痕迹,形成磕伤。

观察如今新仿伤缺处,会发现有打磨后的痕迹,大多较光润,或有假修补的现象,与陈旧磕伤痕迹差别较大。

釉面开裂

这些釉面不同形状的裂纹是烧造工艺上的一种缺陷。

宋代哥窑开片有“金丝铁线”一说,它的形成一般来说是由于器物出窑以后,用草木灰均匀涂抹,使之渗入较大的裂纹之中,纹线即成黑线。

随后一些小的裂纹内的铁元素受空气氧化而呈现出褐黄色,两种纹线交织布满釉面即所谓的“金丝铁线”。

▲清康熙成化款青花山水直颈瓶

在明清两代青花或单色釉瓷器的釉面,一般来说是没有“开片”的,但有个别器物受保存条件的影响会偶然形成开片,没有形成时代特征。

鸡爪纹

老瓷器的腹部或底部在不小心碰撞后,器体受撞击处容易出现鸡爪状的裂纹,因而有“鸡爪纹”一说。

老鸡爪纹由于形成时间久远,裂纹内多渗入其它杂质而呈褐黄色纹路。

气泡

釉在高温熔融状态下某些化学成分会产生气体,大部分气体会散逸,未及散逸的气体被釉面包裹住,就在釉内形成了气泡,有的密集,有的稀疏。

常见的一类现代仿品,釉内气泡极小,用放大镜看有的几乎形成小白点,均匀地分布在釉面内。

气泡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气泡的显微效果要从多方面考虑,对瓷器鉴定来说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是绝对的。

棕眼和缩釉

这是由于器物釉层较厚,里面含有较多水分子,焙烧时坯体内水分子大量溢出,使处于熔融状态的釉层出现像毛细管一样的小孔,烧成后,温度降低,釉汁还来不及将小孔填平补齐,釉面就凝固了,于是留下了许多“棕眼”。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底部

明宣德时期瓷器釉面常布满下凹的星点,犹如桔皮状,被称为“桔皮釉”或“桔皮棕眼”,这是明宣德时期瓷器釉面的主要特征。

▲明洪武釉里红荷花菊花纹盘 缩釉

缩釉则是釉面气泡破裂时釉子回缩,形成大小不均的无釉小孔,天长日久孔内容易进入污垢,形成缩釉点。
也有由于缩釉较严重时导致釉面成片露胎的现象,如明洪武青花、釉里红大盘,大片的缩釉现象比较严重,形成了洪武时期的时代特征。

毛口

又称毛边。老瓷器中常见器物的口边因为小气泡破裂或轻微损伤导致口沿釉面剥落,用手指顺着口沿捋过去,会略有棱刺之感,称为毛口。

这种毛口现象在元青花大盘、大罐和清康熙盘、碗、瓶、罐中较为常见,给人一种老旧之感,形成时代特色。

剥釉和剥彩

古代低温彩釉瓷器中常有釉剥落或彩剥落现象。
此类器物无论是釉面还是彩绘,都有小小的开片,证明胎釉或釉彩之间结合不紧密,当受到潮湿空气的影响后,釉层或彩层会从胎体或釉面上逐渐脱落,如黄釉、孔雀绿釉、唐三彩釉等。

▲元孔雀绿釉盖罐 盖 器身剥釉

这些低温釉的釉面都有小的开片,也常见釉面出现小块儿的剥釉或剥彩。

清代粉彩瓷器彩绘花纹中的黄彩、绿彩、粉红彩等色彩易出现剥彩现象。

釉面出土痕迹

水碱、水锈、土锈这三类现象都是出土瓷器器身上表现的痕迹,这些痕迹有的是呈灰白色、灰黄色的土疤,或是铁锈状斑痕。

▲明 龙泉窑刻花梅瓶腹部残件 出土痕迹

无论是铁锈还是土疤,这些瑕疵由于地下环境潮湿,泥土中的元素与釉面产生化学反应,痕迹深入釉面,锈迹坚实,不易洗刷掉。

▲明成化斗彩菊花纹罐修复器 出土痕迹

釉面锔子

手艺人将打破的瓷器片儿拼拢起来,用线扎缚固定,然后用金刚钻在瓷器外壁接缝两侧分别钻出小孔,接着取铜质或铁质的锔钉用小槌细心钉入小孔。

最后在打了锔子的地方涂上一种特制的白色灰膏,再用布擦拭,抹去多余的灰膏,瓷器就修好了。

明代多用铁锔子,体型宽大厚重;清代用铜锔钉,体型较小。

釉斑

釉斑是元青花瓷器底部特有的一种现象,但也不是所有元青花都有此现象。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镂空花盖罐 罐底釉斑

交易担保                 德视宝微商城                                                           古陶瓷鉴定必备神器!                                         小程序

实际上元青花的釉斑是工艺上粗率的表现,在入窑烧之前未能将器底的釉刮干净,是一种随意的表现,与新仿品点几笔釉作伪的表现截然不同。

釉面粘补

民国时还有一种在老瓷器上补釉的作伪方法。

在故宫馆藏的瓷器中,有一件宋代钧窑天蓝釉三足小香炉。

有民国时的古玩行商人将炉身挖掉一块儿釉,然后再补上一块儿红釉,冒充成宋钧窑天蓝釉红斑小香炉。

▲翠青釉罐 明永乐

由于古瓷年代较远,一些传世之品虽然是真品,但器物上多少留有一些伤损,有些

是烧造时形成的,有些则是人为的。

而目前出土之器较多,窖藏之物也不少,这批瓷器由于埋在地下,水浸土埋,也多

少留有疵病。

▲青花飞龙炉 明正统

因此,大家看到有瑕疵的瓷器不要一票否决。
这些文物,每一件都有着独特的价值,通过仔细观察学习这些瓷器也会在无形中提高瓷器鉴赏水平。

我们尊重原创!

德视宝所推送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0)

相关推荐

  • 青花釉里红瓷器有哪些渠道

    由于釉里红的各期发色特征明显,在抛开青花发色等其它时代特征的情况下,观察洪.永.宣.成.雍.乾釉里红制品发色,除康雍乾早期制品有相似处外,其它各时代特征一目了然,仅靠该器釉里红发色便可大致断代.如果同 ...

  • 论瓷:什么是好瓷器?(三)澄怀堂被“碰瓷”!

    <前言> 六月的一天晚上,天气逐渐热了起来. 刚从作坊离开的澄怀堂堂主熊亚清突然收到了一条短信. 此前,他为了实验新煅烧出来的珠明料料性,已经守在窑炉前一天一夜了. 做一个新的窑口,意味着 ...

  • 经验所谈:教你元青花不打眼,微观剖析早中期元青花特征(建议收藏)

    小编写的元青花系列主要针对带有典型特征的早.中期产品.元末,明初属成熟型,其工艺.胎质.青花发色与元早.中期产品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不要进行比较.目前国内外各家藏馆收藏的95%都属元末,明初藏品(注: ...

  • 古瓷上的瑕疵:往往是真品的佐证

    古瓷,自古以来,人们对瓷器的评价是真,精,美. 所以一旦有人看到瓷器上有瑕疵,便直接否决它的本身价值. 但有时候一些小瑕疵,掩盖不了瓷器的精美,而且有的瓷器反倒有疵为真. 陶瓷生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细致的 ...

  • 识别古瓷上的假土沁:就用这几招

    土沁之痕是器物入土受浸所致. 土沁可分两大类:一是器表之沁,二是釉内釉下直入胎骨的沁. 土沁之痕与自然界中的多色泽酸.碱.盐等土质相关. 原则上宋以前一元配的器物较二元配的器物受沁严重. 当然也与存放 ...

  • 古瓷上传统吉祥图案”的寓意

    中国吉祥纹饰源远流长,通常都是以吉祥语.民间谚语.神话故事为题材,用借喻.比拟.双关.象征等表现手法,将图案和吉祥语完美结合,凝结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经过2000多年的历史沉淀,吉祥图案日趋丰富,下面 ...

  • 浅谈古瓷上的假土沁识别方法

    土沁之痕是器物入土受浸所致.土沁可分两大类:一是器表之沁,二是釉内釉下直入胎骨的沁.土沁之痕与自然界中的多色泽酸.碱.盐等土质相关.原则上宋以前一元配的器物较二元配的器物受沁严重.当然也与存放环境的墓 ...

  • 浅谈古瓷上的老光

    古瓷经过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的沉淀,一路走来可谓复杂而又简单,复杂的是他与周边所处的各种不同的环境物质接触后发生了物理和化学的作用,这种变化是自然的和谐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简单 ...

  • 海底古瓷上出现简体字,考古发现令人不解,三百年前怎有简体字?

    福建省平潭县海域,由于位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上,加之此地暗礁较多,海流变幻莫测,所以古代不少商船沉于此地.当地人根据打捞出的沉船上货物,依次将这些白糖礁.银珠礁.碗礁之类的称号. 2005年,在一 ...

  • 水滴筹:管理上的“瑕疵”与公益的“大善”

    国内最知名的互联网大病筹款平水滴筹,如今正陷入一场舆论的漩涡,随着事态的发展,外界对它的看法也出现了重大分歧.   近日,梨视频拍客的一段"卧底水滴筹"视频消息登上网络热搜.消息称 ...

  • 买评级钱币,要注意上面的瑕疵代号

    图1:同治重宝当十 但对新手来说,买假货的几率非常高,如何不被坑?买评级公司的评级币(也叫盒子币)似乎非常稳妥. 但也是有玄机的,比如分数(分越高价值越贵),另外有一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瑕疵代号. 图 ...

  • 古瓷上龙纹的演变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中国龙文化,上下数千年,源远而流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