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初心⑤ |王音旋:观众为什么愿意听我唱?因为我把他们当成亲人
人物档案
王音旋(1936-2013),山东益都县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原党委委员,著名音乐教育家、民族声乐歌唱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48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196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族声乐学会理事等职务。1988年被文化部授予“文艺拔尖人才”荣誉称号;1989年获山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1991年被文化部、原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王音旋为电影《苦菜花》《红日》《大浪淘沙》配唱的插曲及演唱的《我的家乡沂蒙山》《谁能比得上咱》《红花献雷锋》等歌曲广为流传。
在民族声乐教学方面,培养了一批有影响的青年歌手,如王世慧、罗余瑛等。
尊敬的王音旋老师:
您好!请原谅我冒昧的隔空叨扰!
有人说,一个人的名字里藏着他/她的一生。如您,王音旋——每念及此,余音绕耳,经久回旋。
您1964年到山东艺术学院任教,我2005年到山东艺术学院上学,中间隔了四十多年。那又何妨,请允许我从心底,敬重喊一声:王老师!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哎谁不说俺家乡好∕得儿哟依儿哟∕一阵阵歌声随风传……”歌声琴韵,记忆瞬间拉回山艺老校那一排小平房——如果有时光机,我一定偷偷溜到您的琴房,不为您给学生们端去亲手做的牛肉、鸡蛋,也不为您倾尽所有奉献出的道具项链、耳环。王老师,平凡如我,可否旁听您的一堂课?
“只要我们往台上一站,别人一看,就知道是王老师的学生。”我屏息凝神,环顾四周,王世慧、罗余瑛、贾堂霞……果然,您教过的学生,个个蜚声乐坛,大名鼎鼎,随便提起一个,都能让您骄傲地讲上半天。
但是,您却那么低调淡泊,温润亲和。不到十三岁参加革命,从军十年,一专多能,在渤海军区文工团打腰鼓、拉二胡、唱歌、跳舞。您说:“只要官兵们喜欢,我就唱,不在乎有多少人、给谁唱。即使有一个炊事员因为做饭没听到,我也专门跑去给他唱。”您还说:“观众为什么愿意听我唱?因为我把他们当成亲人,我们始终是站在一起的。”
把观众当亲人——王老师,这是您的坚持,也是您带学生的坚持。与歌为伴的漫长岁月里,您经常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讲:“我培养你,是要让你成'家’,而不是做'匠’。如何才能成为'家’而不为'匠’,这里面,品德是第一位的。艺术比拼到最后,关键就是如何做人。”
您还常说:“你要把观众当成你的亲人,他们就是你的根,你要把我们山东人民的心声带给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表演,让观众感觉这个歌唱演员很亲切,山东人很朴实。”
斯人已逝,言犹在耳。王老师,您应该欣慰吧 : 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谨记您的谆谆教诲,她们唱功扎实台风稳健,她们精益求精轻巧别致,她们质朴情深德艺双馨,让咱山东民歌遍地生花!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从小在苦水中泡大的您,一身朴素扎根田间地头,以如炬慧眼和觉察之心,从小山村中、从“土坷垃里”拽出一棵又一棵好苗子,温柔地牵起她们的手,用心教授,以情灌溉,然后慈爱地看着她们节节拔高,气场全开迈进民族声乐的大门。
王老师,若不是您,石旮旯里怎会飞出小百灵?站在时间之上回望,贾堂霞怎么都没想到,十七八岁的她在您的引领下,从名不见经传的山村走进声乐艺术殿堂;也没想到您像母亲一样带她挑选布料,亲手设计完美的演出服装。直到您生命的最后六年,贾堂霞,这个多年来的“校外生”还在接受您殷切的鼓励和无私的指导。而这身演出服,也成了她最宝贵的珍藏。
传承、传播和创新传统民歌,是您自愿自觉扛起的一杆大旗。在这条路上,您和丈夫金西老师比翼双飞、呕心沥血,《我的家乡沂蒙山》、《清蓝蓝的河》……一个作词一个献唱,唱着他为您私人订制量身打造的歌儿,肩并肩走过一同看过的风景,您说:“我一辈子都很幸福。”吃最清淡的饭菜,穿最朴素的衣裳,唱最美好的民歌,接受最诚挚的礼赞!您,这样的您!
“一生苦菜因空绝,三界甜旋永绕存。”山艺校园里,您的雕塑前,松竹环绕,四季青葱。王老师,下次再回母校,我会捧一束苦菜花,站到您面前,深深鞠上一躬:愿您在那个世界里,再无苦累,甜音永旋!
晚辈:陆菁菁
2021年9月29日
策划:于全义
执行:孙瑞永 马慧丽
统筹:陆菁菁
设计:刘逢霞
音频:尹一宇 郎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