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夜行船/张彩虹

记得我九岁的那年深秋,爸爸患病在城里住院,两个多月没见爸爸,十分想念。有一天,妈妈忽然问我:“你想去城里看爸爸吗?”我高兴得快要蹦起来了。回答:“当然想呀,怎么去?”因为我家距县城七十多里,没有公路,要走山路,我一个九岁的女孩是不可能步行去县城的。妈妈说:“坐船去!大队的船今晚要去城拉货,托人说了,顺便捎我们去。要去,快帮我收拾东西,后晌就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令我非常兴奋,我表现出所有的殷勤,帮妈妈收拾好一切该带的东西。

太阳快落山时,我和妈妈背上行李走了二里多的山路到了洛河边,二舅和小舅已在等我们,他们也是去看爸爸的。到河边,看见一艘不太大的木船靠在岸边,汹涌的水浪拍打着船身。刚到河边,一个外号叫“水老鹳”的伯伯就大声吆喝着:“快上船!快上!就等你们呢,如果明早五点多赶不到县城,后天晚上就回不来了!”随着他那近乎是斥责的声音,我们赶紧上船。七八个撑船人都在外面,其余的人都坐进船舱里,船舱里有几个小凳子,大人们安排坐好后,把舱里的“窗户”拉上帘子,撑船人解开了绑在河边大石头上的缆绳,船出发了。我想看外面的风景,还想看看水手们们如何撑船,不时爬出船舱,妈妈一见就喊我回舱,不让我出去。当教师的二舅说:“想出去,就让她出去看一会儿!”答应过他们的千叮咛、万嘱咐后,我终于被应允走出船舱。一到外面,那几个撑船人就吆喝着让我回去:“快进去!快进去!你咋不怕危险?!”二舅搭腔说:“她非要出去,没事,让她在外面看一会儿”。拗不过撑船人的吓唬,我不敢再到甲板上去,只好蹲在舱口看着外面新奇的一切。

汹涌的河水载着大木船顺水而下,深秋的洛河水带有一种清冽的绿意,水浪拥着船身,船在河里悠然地前行,十分惬意,两岸的高山在向后退去,不觉家乡的山已远。环顾木船,这个拉货的船并不大,听说能装两顿的货,船舱很小,能容纳五六个人,里面是木板,有一张较大的塑料纸,还有两床很旧的被子,是供人们夜间轮换休息用的。靠近舱口有一团很粗的纤绳,旁边还有一口小铁锅,说是在回来的路上,到岸边煮饭用的。船篷上用塑料布蒙得很结实,防漏雨。其他的还有每人带的干粮都用布兜装着放在舱边,由于这艘船年龄已大,颜色很旧,它不知在洛河上往返了多少次了,为我们运输日用品,仿佛一个临近中老年的黄牛,使出浑身力气为生计奔忙。不一会儿,船就到了龙驹河段,深秋的洛河两岸,树叶全发黄,北边陡峭的山上密密麻麻的灌木的叶片已变成红、褐等颜色,非常漂亮,随着天色的暗淡,它们美丽的身影也像披着一件灰纱,朦胧中透着萧索的味道。由于是顺水,撑船人也坐在船板上休息观光,只有“水老鹳”在掌舵。船进入一个河湾,船身摇摆不定,水老鹳”大声说:“快撑!右边有一个漩涡,小心船进入漩涡,那就不知要多长时间才能撑出来了!”四个水手一起掌槁,船顺利避开了那个特大的漩涡继续前行。我趁机慢慢挪到一个年轻的水手身旁,坐在他身边,让他给我讲关于撑船的故事。他说:“船一年大约进城拉七八次货,大队里有很多撑船人,都是轮值上船,我这是第二次撑船,之前我用村里的小船在河里练习了几天,到了大船上才能学到更高的撑船技术,撑不好‘水老鹳’是要批评的……”

脚下的水在哗哗地流着,船仍在河里平稳地前行,眼前的山影在模糊中扑面而来,随即又在恍惚中离去,天黑了下来,风不大,但很冷。

船员们让我回舱里睡觉,妈妈和舅舅也一再呼唤我回舱,我被大人们按进了被窝,不知什么时候就在摇篮般的船舱里,走进了童年的水上梦乡。

不知过了多久,我还在做梦,突然被几声炮声震醒,原来船已过了黄村的望云庵,这里正在修通往西南山和家乡的公路,是工人们在夜间加班放炮的。翻身又不知睡了多久,忽然听到舅舅喊:“快醒醒!快醒醒!要下船了!”我还没有醒来就被小舅背在肩上走下了船。睁开眼,只见船员们七手八脚地把架在船与岸边的木板取下来放到船内。大家忙碌着。只听见“水老鹳”说:“我们赶紧去背货啊,赶太阳出来之前把货装完,谁要买什么东西,等装完船再去!”听说这是城西的寨子码头,这个小码头一般不让久留,大码头在城东的高村古渡,那里距县供销社太远,背货太费劲,“水老鹳”就让船停在寨子小码头。岸边是很大的树林,小舅背着我穿过树林,在城西的一个岔路口,妈妈、舅舅和我与船员们分手告别。

我问舅舅:“回去时我们还坐船吗?”舅舅说:“想得美!回去时是逆水行舟,满满的一船货,七八个人都拉不动,我们还能坐在船上让他们拉吗?再者,他们回去时要走两天呢,还要在岸边过夜,不像来时这么快了。回去时我们要坐车到横涧,翻山走小路步行回家了。”听了此话,我仿佛看见了水手们喊着号子,穿着草鞋,拉着纤绳吃力地在河边的乱石里艰难前行的身影。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坐船经历,也是平生最远的一次水上航行。在那个交通异常落后的年代,那艘承载着家乡人生活重负的木船,像一个历史的剪影,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

作 者 简 介

张彩虹, 网名“云诗雾画”,汉族, 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南卢氏县人,从教。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生态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卢氏县诗词协会副主席、春萌诗社副社长。作品散见于《中华楹联报》、《中华诗词报》、《三门峡日报》、《伊春日报》等。有诗歌被收录《诗人》《大森林诗草》等书,出版游记散文专辑《梦吟天涯》并被南京大学等图书馆收藏,系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




玉润时光·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目录

玉润时光·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征稿启事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鸟碗/郭建立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我的幸福就是你的模样/马玲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福建邻居/刘永祥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难忘睡大通铺的岁月/武斌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牛肉面飘香的襄阳时光/尤小红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仰望一棵树/范恪劼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茶面糊涂寄乡思/冯二霞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那条小土路/曹明黎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禅意腊八粥/孙利芳

(0)

相关推荐

  • 悠悠榕江水

    70后农村生活的集体记忆 22. 悠悠榕江水 在榕江边长大的我从小就对水里的漂浮物充满着神奇的想象.夏季炎热的下午,大大小小的风帆船成群结队从我眼前飘过去,尖尖的桅杆挂着一面巨大无比的帆,在微风的吹拂 ...

  • 洛宁故县水库工地的“钢铁炮工排”

    洛河是黄河进入河南境内之后最大的一条支流.故县水库是洛河干流上一座最大的水库.从1958年开始到1992年,故县水库的修建经历了四上三下.我有幸参与了它的第二次修建.其中,关于我们西山底民兵连&quo ...

  • 河里涨了大水,船往阿达搁——华州渭河记事之什锦篇

    邮箱:3125136050@qq.com 河边纪事之什锦篇 作者 秦获幸 这是一条让人爱恨交织的河流.她的名字,官方和书面的写作:渭河,沿河两岸的人们都叫她雨河.民间有俗语:黄河没底,雨河没岸.说黄河 ...

  • 民间故事:渔夫半夜撑船,船底吸附着三只船虱,牵出一桩风月丑案

    宋朝淳熙年间,乌江河畔住着一个渔夫,名唤武签签.此人从小在江边长大,水性极好.他白天出船打鱼,夜里则撑船拉人,他的船也从来没出过意外.因此,来往商客都会点名坐他的船过江. 武签签手脚不干净,每次有商客 ...

  • 家乡的滴水篙子/清风徐来徐汝清

    我和几个青年人聊天,我问他们"你们会撑船吗?"他们笑着,不屑地说:"徐爹爹呀,您小看人了吧.撑船嘛,哪个不会呀,家在水乡嘛!"是呀,船是水乡的腿,水乡人谁不会撑 ...

  • 运河人界船 || 金矿

    作者:金矿 所谓人界船,就是在还没有机器船以前运河里航行的民营小客船.那个时代应该比较久远,多是在建国前,或者更远一点.笔者只是听老年人口语诉说,有可能是用了白字,我分析这种人界可能与曹冲称象有关,界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白公仙渡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白公仙渡 湖南  范诚  这次回到故乡,我又来到白公渡口. 这是我最为熟悉的渡口.从记事起,跟父母进城,到18岁离开 ...

  • 史马话西游(87):水贼刘洪的痴心&杀心

    前文书说到,陈光蕊一家路经小镇万花店时,陈母张夫人忽然莫名其妙地卧病在床,光蕊等待母亲养病时,偶遇一个渔夫贩卖金色鲤鱼,光蕊买下后发现鲤鱼对他眨眼,颇感异样,便把鲤鱼送到洪江放生了.三天后母亲之病仍不 ...

  • 花善祥 | 罱渣

    [往期回读] 有客南方来   我的初中石碌 带父母进城   赵一锅   我是老前辈 罱  渣 小纪镇   花善祥 作者花善祥先生:小纪镇竹墩村人,扬州作协会员,现任小纪镇文联副主席,在报刊发表过多篇小 ...

  • 长篇小说《红色年代》之《船 的 女 儿》(上16)

    长篇小说<红色年代>描写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方志敏和中共闽北分区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府,领导老百姓翻身求解放的故事.<红色年代>由长篇小说<船的女儿>( ...

  • 有盐有味话云安24:秋船,鹅船与汤溪大动脉

    乔在益 云安盐业的兴盛其实应该和一条河分不开,这条河就是汤溪河.山泉般的河水不仅养育了云安的人民,更重要的它还承载了云阳境内,特别是云安盐厂的交通大动脉的功能. 汤溪,发源于巫溪县的尖山区湾塘河,流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