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岁月朝暮,山河故人/张鸿举(编辑亚静)

​     岁月朝暮  山河故人

文/张鸿举

“假期半程太匆匆,

转身奔赴东北东。

高铁无聊望原野,

低头有感酿诗中。

大地金黄丰收景,

小子玄衣行囊空。

人间岁月朝暮至,

山河故人一酒盅。”

这首旧体诗,是俺一惯的《无题》系列。写这首诗时候,俺正在大连去珲春的高铁上,行程需要七个多小时。正如诗中所写,假期尚未过半,俺却要结束俺的假期奔赴项目现场,因为珲春在吉林省东部且毗邻朝鲜和俄罗斯,所以诗中有“东北东”的说法。在高铁上俯瞰大地上一片丰收的金黄景色,看着自己穿着一身黑色运动装而奔波江湖,故有最后两句的感慨。其实近几年每到这个季节,我都很有些感慨和记忆,都是发生在这个季节,往事历历在目,索性记录在此。

在没有离开家乡之际,少年的我对于秋天的记忆,大多数是和收庄稼有关。在我的老家,民间素有“三秋不赶一秋忙,娘娘小姐都下床”的说法,可见秋收庄稼对农家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小时候家里孩子多,排行老三的我长得又瘦又小,父母很少让我干农活,就连年长我好几岁的哥哥姐姐也不看好我,在他们眼里,“老三就是个学生伢子,学习好也罢了,干农活儿肯定不行!”——结果一到地里,无论是割玉米、高粱还是大豆,我都把父母、哥哥、姐姐远远地抛到了后头,一时间让家人惊喜异常。我至今还记得那时候天还没有大亮,我们一家人早早起来往地里走去。天气凉意十足,路上草木带着浓浓的露水。那会儿俺的脑子里忽然想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诗句,虽然拿着镰刀,满脑子里却是“古人诚不欺我也”的感受。玉米地到了,我家是两晌多的玉米地,光是收割,就需要家里人干个一周左右时间。没有人分配任务,父母、哥哥、姐姐都是每人一条垄。站在那些足足高过我一小半身高的玉米秸秆前,看着父亲干净利落地手拢、起镰、割根、放倒,我就照葫画瓢、有模有样地干了起来。你还别说,听着镰刀飞快地割玉米根的声音居然让我很兴奋,那些高过我身高的玉米秸秆倒在地下的那一瞬间,俺居然很有成就感。——就这样,少年的我一马当先,把父母、哥姐都远远地抛在后头。我一条垄割完了,他们居然才过一大半,害得母亲连连说“老三注意安全,悠着点啊。”午休的时候,大家都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喝着暖瓶里的自家井水。这时候我才发现,虽然带着手套,右手已经打出了血泡。木讷的父亲悄悄走过来,往我手上贴了两块医药胶布。等他走后,我躺在地头看着那些高大的白杨树在风中沙沙作响,看着蓝天下的白云悠悠,忽然就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我早晚会有一天离开这片黑土地,而且走的很远,不会再回来啦。时隔多年后,这个想法实现了,做为一个城里人远远看着地里劳作的农人,却一点惊喜也没有。

和秋季有关的第二个记忆,是我下海之后的事情。那会儿为了生计做房地产行业的下游行业——供暖和给水设备的销售和安装。说老实话那些锅炉、供水设备之类的我从来就没有懂过,但是不妨碍俺每年可观的销售额。后来弟弟加盟了我的公司,他是个优秀的电焊工出身而且远比我聪明,于是他就带着工人负责安装。我印象最深的是设备安装完事,调试设备的“试水”和“打压”。前者是因为楼层高,需要看每家每户的自来水是否供应上,后者则是锅炉开通后看看各家的温度是否达标。“试水”这事是个不折不扣的体力活儿,需要俺爬上每个单元的最高层,打开水龙头看到满意的水流之后,再打开窗子冲楼下大喊:“好啦,水上来啦。”“打压”和“试水”大同小异,往往都是楼下楼上地奔波几十个来回,汗水湿透了内衣。后来工人多了,俺这个老板也学乖了,就尝试用“大哥大”和“BB机”指挥工人们上下楼。北方的深秋已经很冷,往往是暮色四合、万家灯火之际,我们收工去饭店就餐,面对那些丰盛的饭菜格外有食欲,朴实的工人们往往多敬俺这个老板几杯。几杯高度白酒下肚,看着窗外温暖的灯火和急匆匆奔赴家里的路人们,俺心里有点小成就感的同时,也有一丝丝暖意。

最后一个和秋季相关的记忆,是源于一个女人G君和俺的一段情感故事。那是俺来大连一段时间、自己又做了一家房地产代理公司之后的事情。G君在北方一个城市,我们先是在网上认识的,彼此都喜欢对方的文字,喜欢说些和风花雪月有关的诗句。她的诗句和散文很女人,文字孤芳自赏的同时又有着不一样的缠绵和悱恻,QQ空间里有天南地北的好多朋友留言。刚好我有业务去她的城市,她在QQ上留言给我说,她在这个城市一家不大不小的餐厅做大堂经理。忘了是谁的提议,我们就在这家餐厅见了面。刚好是我宴请客户,就点了许多菜也喝了好多酒。后来是G君送我回的酒店,照顾喝多酒的我。那晚估计是酒精作祟,两个单身男女表现的都有点疯狂,以至于第二天早起的时候两个人都有点尴尬。第二天她请假陪我游览当地一处著名的寺院,伊人在观音面前拜了许久,不知道她在祈祷什么,反正是下山的时候开心了很多。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转眼间到了我回大连的时候,记得那也是一个秋季,站台上的她裹了一条驼色的围巾,小小的身影在秋风中格外显得单薄。也是今生无缘吧,我后来再去她的城市,她只身一人去了遥远的南方。她在她的QQ留言里写道:“转身。无语。泪倾城。”现在写这段文字时,俺的高铁刚刚过了她的城市,看着秋雨连绵的站台上,俺还记得推荐她看一个叫做《周渔的火车》的电影,而电影改编的原作小说,就叫做《周渔的呐喊》。

“人间岁月朝暮至,山河不改故人情”。如今的俺已经五十多岁,算是一生的秋天了。少年田间挥舞镰刀、汗如雨下的情形犹在眼前;青年时楼上楼下、汗流浃背的奔波以及“水来啦”的喊声还在耳畔;秋风里伊人站台送别的泪眼婆娑、围巾飞舞的样子永远难忘。也是这样一个深秋季节,东北大地的雨水不停敲打车窗,以感恩和怀念之心敲下上面这些文字,俺的心和这车子一样纵横原野,一任它载俺,去任何地方。

写于2021年10月3日,去珲春高铁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