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经典必读-伤寒经方——半夏泻心汤
导读:本方是目前治疗寒热错杂证首选方,已有大量的临床报道。
【经典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半夏泻心汤方组: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以上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掰) 甘草三两(炙)
方解:方中重用半夏降逆止呕,配干姜助半夏温胃和中,二味相协,增强辛开散结除痞之功;因邪热结于胃脘,气机升降失常,故以黄连、黄芩苦寒泄热除痞;中焦已虚,用人参、甘草、大枣,补脾益胃,以收键运之功,又助姜、夏、陈、连之力。诸味相伍,寒热并用,苦降辛开补气和中,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方证
原始证:中虚湿热痞证
病因病机:脾胃不和,升降失序,中焦痞塞,寒热错杂,痰饮内生。胃气素虚,中气已伤,胃失和降,不能升清降浊,故上为呃逆,下为肠鸣下利;无形寒热夹杂之气结而痞满。
临床表现: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
治法:补中泄热,除湿消痞
主症: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应用方证
①中虚湿热痞证
等等......
【现代临床应用】
①消化系统疾病
②心血管系统疾病
等等......
案例分析
云某某,男,28岁。病史,口腔溃疡半年余,伴见胃脘疾满胞中肠鸣辘辘,大使稀干不等,溲黄饮合压吕起口苦咽干。服清热泻火之剂,不仅不站 G 而更剧。西药“维生素B2”、“维生素 C ”长垧服之不应。查体:舌质红,苔白腻,脉濡数。
【辨证分析】:患者经常外出工作,饥饱不均,寒热不调,导致脾胃功能不调,寒热错杂。脾胃虚弱、则饮食欠佳、脉濡;脾虚不能运用水湿,导致水湿内停.则胃脘不适、苔白腻;湿郁化热,则见脉数、溲黄;脾开窍于口,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宜,湿郁化热,热邪干于上.则见口腔溃疡:脾虚,津不上乘也可导致口腔溃疡。胃脘痞满、腹中肠鸣症状与《金匮要略》“呕而肠呜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和《伤寒论》149条“心下满……但满而不痛者”者所述病机相同,故而辨为半夏泻心汤证。
【治法】:健脾和胃,清上温下
【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减
半夏6g,干姜6g,黄芩10g,黄连10g,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山药10g,炙甘草6g。
【治疗效果】:患者服本方2剂后口腔溃疡应手而瘥、脾胃诸症随之而愈。
药物法:【加减】
热象偏重者,减人参、干姜,加大黄,增加黄连用量;
纳呆者,加茯苓、陈皮;
气虚下陷者,加黄芪、白术、升麻;
湿热发黄者,加茵陈、茯苓、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