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四经·经法·4六分》诗解2六顺非私德民义兵

题文诗:

观国六顺:主不失位,则国有本.臣失其处,

则下无根,国忧而存.臣忠,其国.

主主臣臣,上下不拆,其国.主执度,

臣循理者,其国霸昌.得臣辐属,主天下.

六顺六逆,存亡之分.主上,执六分以,

生杀赏罚,义.天下太平,正以明德,

参之天地,覆载无私,故王天下.王者之道,

有天有人,又有地焉.三者参用,而有天下.

为人主者,南面而立.臣肃敬,不敢蔽主.

下比顺,不敢蔽上.万民和辑,乐为,

地广人众,兵强马壮,天下无敌.文德轻细,

当罪,王之本也.知王术者,驱骋驰猎,

而不禽荒.饮食喜乐,而不湎康,玩好,

而不惑心,用兵天下,费少而功.战胜令行,

福生于内,国富而昌.圣人留,天下与.    

【原文】2

凡观国,有大<六>顺:主不失其立(位),则国□□。(臣)失其处,则下无根,国忧而存。主蕙臣忠者,其国安。主主臣臣,上下不者,其国强。主执度,臣循理者,其国(霸)昌。主得臣辐属者,王。

六顺六逆存亡兴衰之分也。主上者执六分以生杀,以赏,以必伐(罚)。天下太平,正以明德,参之与天地,而兼复(覆)载而无私也,故王天下。王天(下)者之道,有天焉,有人焉,又(有)地焉。参(三)者参用之,然后而有天下矣。为人主,南面而立。臣肃敬,不敢敝(蔽)其主。下比顺,不敢敝(蔽)其上。万民和辑,而乐为其主上用,地广人众兵强,天下无适(敌)。

文德厩(究)于轻细,【刃于当罪,王之本也。然而不知王述(术),不王天下。知王(术)者,驱骋驰猎而不禽芒。饮食喜乐而不面(湎)康,玩好而不惑心,俱与天下用兵,费少而功。战胜而令行,故福生于内,则国富而昌。圣人其留,天下】。

【译文】

考察一个国家,有六种顺当的现象,这就是:君主不失其位,国家便具备了存在的根基;而如果大臣不能尽职,这就使君主失去了依托,这样的话,国家还可以在忧患中继续生存。君主慈惠爱下,大臣忠心事上,则国家安定。君主大臣名副其实,不相僭越,君上臣下一心一德,则国家强盛。君主理政秉法执度,大臣行事遵循事理,则国家昌盛称霸天下。君主居得其位,大臣团结在君主周围,这样便可称王天下。

六顺与六逆是决定国家存亡兴坏的分界,君主掌握判断六顺、六逆的标准,并以此来施行生杀、赏罚及果决征战。天下安定宁和在于君主执度公正以明其德,同时效法天地公平无私,这样就可以称王天下。

   君主要想称王天下,必须参合天时、地利、人事三方面因素,然后才能广有天下。作为国君就要居得其所,真正行使其作为国君的职权。大臣恭敬,不敢蒙蔽君主。下属和顺,不敢欺蒙其上。百姓和睦甘愿为国君效力,地域广大,民人众多,军队强盛,可无敌于天下。

庆赏公正可极于小民,而刑罚不苟必极于当罪,这是王道的根本。但此外还必须懂得王术,否则不足以称王天下。懂得王术的人,田猎有度,饮宴有节,珍宝声色不惑于心,这样的话,发动天下的人从事征战,就会用力极少而见功甚多,征战必胜令行禁止。因此会得到福佑,使得国家富强人民昌盛。圣人便会居处其国而佐助他,天下人也都会亲近追随他。

(0)

相关推荐

  • 历代开国皇帝,如何对待功臣?大开杀戒的朱元璋,竟是唯一例外

    历朝历代,从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开始近两千年,真正滥杀开国功臣的开国皇帝,只有明太祖朱元璋一个皇帝. 朱元璋在位期间,先后以"胡惟庸""蓝玉"两大案,大杀功臣 ...

  •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诗解2公正平和恒常真情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诗解2公正平和恒常真情 题文诗: 至公者眀,至眀有功.至正者静,至静者圣. 无私者智,至智也者,爲天下稽.稱以權衡, 參以天當,天当公正,天下有事,必有巧驗. 事如 ...

  •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诗解1至道法正名立定分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诗解1至道法正名立定分 题文诗: 至道生法.法者引正,得失以繩,眀曲直者. 故執道者,创生法而,弗敢犯殹,其法立而, 弗敢廢殹.故能自正,自引以繩,然后而能, 見知 ...

  • 《黄帝四经·经法·4六分》诗解3王术玄德贱财贵道

    题文诗: 不知王术,驱骋驰猎,则禽芒荒,饮食喜乐, 湎康逸乐,玩好嬛好,则惑其心;俱与用兵, 费多无功,战胜非令.福失于内,财去廪空, 与天相逆,国贫民荒.圣人弗留,天下弗与. 如此而又,不能重士,而 ...

  • 《黄帝四经·经法·4六分》诗解1六逆臣外主两失位

    <黄帝四经·经法·4六分>诗解1六逆臣外主两失位 题文诗: 观国观主,观家观父.其能为国,则能为主; 其能为家,则能为父.凡观国也,其有六逆: 子行父道,臣行主道,虽强不王.谋臣外位, 其 ...

  • 《黄帝四经·道原经》诗解2圣人真情精明察极

    <黄帝四经·道原经>诗解2圣人真情精明察极 题文诗: 坚强不撌,柔弱非化.精微之物,所不能至, 稽极之物,所不能过.故唯圣人,能察无形, 能听无声.知虚之实,后能大虚,至虚而实, 至无而有 ...

  • 《黄帝四经·道原经》诗解1道一恒常非名非形

    <黄帝四经·道原经>诗解1道一恒常非名非形 题文诗: 至道至真,至真至情,至情至道,至情至德, 至德至恒,至恒至常,至常至一,至一至始, 至始至母,至母有情,情生万物,万物有情. 至道无形 ...

  • 《孟子》卷2梁惠王章句下诗解7诛暴吊民义兵利民

    <孟子>卷2梁惠王章句下诗解7诛暴吊民义兵利民 题文诗: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问曰: 诸侯将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 臣闻汤也,七十里能,为政天下.未闻千里, 畏人 ...

  • 黄帝四经 经法·六分

    观国者观主,观家观父.能为国则能为主,能为家则能为父.凡观 国,有六逆:其子父,其臣主,虽强大不王.其□谋臣在外立(位)者 ,其国不安,其主不(御)则社稷残.其主失立(位)则国无本,臣 不失处则下有 ...

  • 《黄帝四经·经法·六分》原文阅读及翻译

    经法·六分 观国者观主,观家观父.能为国则能为主,能为家则能为父.凡观国,有六逆:其子父,其臣主,虽强大不王.其□谋臣在外立(位)者,其国不安,其主不(御)则社稷残.其主失立(位)则国无本,臣不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