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备考资料-医学伦理的完美蜕变和诠释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对于医学伦理学这门学科有新的理解及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医学伦理学的蜕变历程。
在现代医学伦理学理论建设和学科发展初期的1981年,“全国第一届医德学术讨论会”在上海举行,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其内容表述为“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完善为“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尽管这一医学道德原则的形成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烙印,反映了走上“改革开放”道路不久的中国社会对自身道德文化的自信,但是对医学人道主义原则所做的“社会主义”制度意义上的规定性,也反映了政治伦理意识和传统在医学道德原则上的延伸和渗透,这是医学伦理学在中国发展初期所呈现出的特点。虽然与后来基于医学科学和技术的巨大进步驱使医学伦理学向生命伦理学转化的学科发展趋势有所不同,但是医德学及其基本原则的确立,是符合中国社会特定发展历史时期的一种对医学伦理精神的选择,应当历史地去看待这一原则在中国医学伦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医学基本原则的内容,可以从相互联系的四个层次给予阐释:①“防病治病,救死扶伤”是医德基本手段,“防病治病"体现了防治结合的医疗理念,从宏观层面指明了医学服务必须承担完整的医德责任,既要重视对患者的救治,也要重视疾病的预防工作。要求医务人员树立全面的健康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与患者个体、社会公众、生态环境的关系,承担多重责任,既要对个体生命负责,也要对社会公众负责,尤其要充分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救死扶伤”是临床医疗服务的首要道德职责,即所有临床医务人员都应把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为患者谋利益。②“医学人道主义”是医学道德的基本要求,要求医务人员应该给予患者基本的尊重、同情、关心和救助。③“全心全意”是医学道德的最高要求,要求医务人员投入全部精力,毫无保留地救助患者。敬畏生命、珍爱身体、追求健康,维护生命的尊严、理解患者的痛苦、尊重患者的权利,对患者的身心健康要给予极大的同情和关爱。④“为人民健康服务”是医学道德的价值目标。医德基本原则的不同层次相互支撑、相互作用,是对中国古代“医乃仁术”的传统医学道德思想和现代的“白求恩精神”的一种时代性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