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如何理解?什么是“物”?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道德经》二十五章地位特别显著,为历代注释家所重视。道法自然一句是最为著名的经典。道是什么?老子创立道家学说,指引华人的精神生活,老子此章正面回答了这个道家学说最关键的问题。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第一段: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第二段: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第三段:吾不知其名,强(qiǎng)字之曰道,

强(qiǎng)为(wèi)之名曰大。

第四段: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第五段: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一申人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二申人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三申人大)

第六段:道法自然。

此章经文分为六段。

第一段经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凡夫开口,必须说一物,耳目所见故。第二十一章句法与此相同,“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先举起一物,然后放下。二章的述说法完全一致。有物混成,这个混成值得思考。

物质是什么?物质在人的意象中是实物、有体积、重量、颜色、质碍等,与五官对应。古希腊哲学家说的原子是星球、可见物体在心中的缩微版。这个原子本质上是单一的,同质的,因此不是“混成”

混成是多元、非单一的多元素、多态混合而成。从混成一说看,老子不认为有单一的原子存在。单一的原子、物质概念是古希腊哲学的基本概念,但在东方思想和老子这里没有这类概念,而是代之以微小混同体(玄同体、生命体)。这就是混成的意思。混成排除了单一性,而单一性构成了物质、原子的幻想。

古典物理学强化了原子、物质的幻想,但现在被量子力学动摇了,而是以一种更接近老子的宇宙模型展示出来。我们可以把道看成一个点(太极),但这个点是活的,生生不息的,可以变为无穷大的(无极),老子说是玄同体(玄态)

一个生生不息的点(太极),可以变为无穷大的点(无极)就是道的近似描述。活生生的,生生不息的含义就是架构和不断重组的无限可能性。把道看成无限潜力、无限可能性是有价值的。最没有价值的就是把宇宙归结为一个死点,好像从身体上掉下的头皮屑,于是也把道看成是一个类似的死点,这是无知的。

二十三章宣说了道者的至高无上,《道德经》前面的章节一直宣说道才是唯一的真实,第一因,归属者。老子坚信宇宙是有序的,这来源于道的存在,如果没有道,则宇宙的有序性是没有基础的。对道的坚信是基于对宇宙有序性的坚信。

宇宙万物不是无因而成,不是飘风骤雨,而是有序的展开。飘风骤雨被看成是无序的象征,所以遭到老子的贬斥。

二十三章宣说了道、天、地、人的不平等,但二十五章反过来宣说道、天、地、人的平等性不平等是现实地(俗谛),平等性是究竟地(真谛)世人的错误是只从现实地(俗谛)观察,而不从究竟地(真谛)观察,所以颠倒了对宇宙人生的看法。

前文反复宣说道的存在,但此章宣说道只是勉强的称名,而且可以称为大。这是让世人不要停留在道的名相上,而是要用深思维把握道的实质。这就需要实现对道的名相的超越,更深刻的领悟道的内涵。


经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老子随顺世人的语言,说有那么一物,但这一物不是普通一物,不是头皮屑。混成是老子对宇宙本质的看法,宇宙不是由单一性物质或原子构成,单一性物质或原子是一个假象。宇宙的本质就是多样性构成,至少是阴阳二元混一构成。

阴阳不代表老子思想是二元论,道也不代表老子思想是一元论。老子思想可以描述为二元混一论。道既有二元的特征,又有一元的特征,但无论二元还是一元都不足以定义道,也就是二元和一元都不能来定义道的特征。

道是超越二元和一元的,老子玄同大定中见到的是生生不息的玄同体,这是生命的由来,而不是见到单一性原子。如果宇宙真如古希腊哲学家所说的由单一性原子构成,则生命就不会诞生。

混成一词反映了老子对宇宙基质的看法,老子宁愿相信宇宙的基质是细胞或者类细胞,而不是单一性原子或物质。换句话说,宇宙的基质是系统而不是单体。弦论和量子阵(场)更接近于老子的玄同体。结构比点更重要,因为结构,所以需要假设点的存在,一旦建立了结构,点已经是一颗可以移动的棋子(弃子)。观察宇宙的真相,如同观察一盘围棋,低段棋手重视棋子,高段棋手重视结构(势)。高段棋手会经常运用弃子的手段战胜低段棋手,令低段棋手防不胜防。

重视结构已经成为科学的新潮流,统计学原来被视为科学中的差生,憋屈的坐在后排,但现在任何前沿科学都需要统计学的参与。量子力学让世人接受了随机性、不确定性和统计学。人工智能和细胞学说让世人更重视结构、逻辑和copy

老子混成概念与随机、不确定性、结构和copy概念能够很好的结合,而与单一元概念无法相容。不确定性是点的不确定性,但又是结构的确定性。结构是逻辑性的另一特征,逻辑性又是copy的前提。点可弃,点的确定性可弃,结构不可弃,逻辑不可弃,copy不可弃,结构的确定性不可弃。

整个科学已经从点的研究转向系统、结构的研究,从点的稳定性、确定性转向系统、结构的稳定性、确定性。这与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描述很接近。记住老子的“混成”,不是单体,不是死点。

经文先天地生开创了全新的时代。古人总是把天地看成最原始、最古老的,老子再次明确宣说道比天地更原始、更古老。这与第四章一致。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如虚空,比天帝和天地更古老老子重构了宇宙的逻辑架构和世人的知识架构,这是非常惊人的。老子这样说有点冒犯知识贫乏的世人,但对于追求第一因的大脑来说,一定会欢呼老子的新学说,因为一下打开了宇宙的深度和广度,打开了知识的视野。

对于以耳目为判断依据的浅意识来说,现象才是真实。对于超越耳目的深意识来说,本质、逻辑才是真实。

这是一场浅意识和深意识之争,是一场现象和本质之争,是果与因之争,是农夫与农学家之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