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文化 || 为什么大家族会修家谱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播正能量

说到家谱,就要提到它的历史性。

家谱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是有史可考的。但其实,早在黄帝时期,就有最早的雏形。

之前的家谱,彼时采取绳结记法,用来表示每户的人丁数目。

后来,文字诞生,人们会把姓氏和名字刻在甲骨,龟背上,竹简当中。家谱便承担了记录皇室(贵族)成员的责任。

注意,文字最早的诞生不是为平民服务的。包括龟背刻字用于占卜,石刻用于记录大事。竹简成书成本极高等等,文字是统治阶级才能使用的工具。

在这之前家谱只是初具形式,甚至都不称之为家谱。

周代有史言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

而之后,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推动,让文字从贵族推行到土族。家谱真正走入人们的视线。

向上发展,皇族的家谱开始用来谱系后宫浩繁的人口宗室,以作为宗法制嫡长子继承的依据,向下,民间遗产继承以其作为依托。比如,一个人没有子孙,而家财万贯,他就会去翻家谱,看看自己血缘最亲的兄弟叔伯侄子是谁,把遗产留给他。

但虽说扩大了家谱的适用范围,在这一时期使用者依然是皇室居多,士族次之。

最重要的原因是,此时的选官是世袭制的。张三死了,那看看他儿子是谁把,把家谱拿出来,我们来对一对,让他世袭他父亲的爵位,继续当本朝的官吧。所以此时,家谱开始和仕途有所勾连。

一旦涉及到钱权,人们总是很热衷的,古人也不例外。

一旦家谱多了政治色彩,那他的地位必将稳步攀升。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吹牛也是人类不可剥夺的特权,况且,还不用上税。

秦汉时期,人们开始炫耀祖宗,也用祖宗来攀亲带故,家谱便是最好的炫耀资本,而这股风气到东汉末年最盛。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膺名气很大,担任司隶校尉的职务。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名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去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言吏说:“我是李膺的亲戚。”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李膺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局促不安。

孔融这波操作相当出色,也难怪后来为曹操所杀,曹丞相生前最讨庆别人比他会装,人家张松来我面前装也就算了,毕竟长得丑我勉强原谅一下,你说你孔融、杨修长那么帅了还来我这里秀我,*曹某人不要面子的嘛?当然,孔融在这里秀了一波孔子为先祖。

更不提刘皇叔张口就来的中山靖王之孙,皇室后裔。颍川望族钟氏,江东望族陆氏,曹氏宗亲夏侯氏,颍川豪族荀氏,三国豪族诸葛氏,晋司马氏等等皆为三国的大家族。

不难发现,三国魏蜀吴中的辅政重臣几乎都是大家族出身,此时的家谱不仅有圈聚士族,为上流会输送人才的效用(有钱有地位的人一定有好的教育,一直是当时的主流思想)。而且兼具炫耀的功能。

魏晋之初,社会潮流推动,加上当时的入仕之法从侧重品德的察举制演变成侧重家世的九品中正制,家谱的与政治彻底联结在一起,此时成为其历史作用的巅峰时期。

而其辉煌亦随着魏晋之风的清散而黯淡。

政治的热度退却,让家谱更加亲民,安安心心的记载每家每户的点点滴滴,此时的家谱,平民是将家族名姓写在一张纸上挂在墙上。而贵族富户就会修订一本册子,记录家庭关系,家族之中若出了名人贤士,亦会留下篇幅为其立传。

现代新修为家谱增加了活力,比如,可以通过家谱记载推算家族的平均寿命,也为人口迁徙提供参考凭证,包括民俗字、重大历史事件资料、宗教史、教育史等等,都能从家谱中找到重要的参考资料。

所以,虽说家谱的实用价值远不如前,但其作为文化的一部份,为后世做出的贡就是无法估量的。更何况中华民族本来就把饮水思源作为教条,不忘本总是好事。

四大文明古国独留中国的历史没有断层,一定不会是巧合。

(0)

相关推荐

  • 那个以孝悌闻名的人,死于不孝的罪名

    说起年少成名,大抵没有谁比孔融更早. 他的事迹,被写在<三字经>里,是牙牙学语的孩童第一个接触的字句:"融四岁,能让梨."四岁让梨的故事,是孔融盛名的开始. 孔融,字文 ...

  • 孔融:我4岁就会让梨,你小时候做过什么呢?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不论何时能跟他扯上关系,都是与有荣焉.作为孔子的后人,初始声望就比别人高一截,孔融,字文举. 孔融让梨 这个典故绝对耳熟能详,<三字经>就提到& ...

  • 为什么大家族都有家谱?

    家族的历史性根据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文字出现之前,采用绳结系法,用来记载和表示家户的人丁数量,在文字诞生后,人们会将姓氏和名字刻记在甲骨等上,这便是家谱早期的形态. ​ ​​ 修谱之风的兴起 ...

  • 谱牒文化丨为什么要修家谱?这是最触及灵魂的回答

    透过家谱,可以查证自己的源流,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亲我者,我亲之:疏我者,我疏之",一谱之中,皆为父祖兄弟,血脉相通,长幼有序. 知祖,方能敬宗:树高千丈, ...

  • 【家谱文化】中国古代修家谱的传统

    我们中国人,每一姓氏在祠堂中都有一本家谱,又名家乘.家谱中记载着祖宗的来源,有许多追溯到周代,因为周代的子孙分封各国,以地方为姓:有的还远溯到轩辕,以证明自己的确是黄帝的子孙. 后世各宗族修家谱,有四 ...

  • 宗族文化 || 怎么编写一部好家谱?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播正能量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家谱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殊历史文献,因此它有着自己的格式和表述方式. 一.选择适合的格式 在族谱家谱编修过 ...

  • 宗族文化||为什么要修家谱?年轻人需要知道

    ​家谱,国之史,家之根.有着歌圣德,颂英贤,立家规,铭祖训,策后代,传祖智的重大意义.更重要的是,家谱,我们不能丢失. · 寻根,留本 · 水有源,树有根,落叶要归根.人生匆匆数十载,如果连自己的名字 ...

  • 省首届新修家谱评选颁奖大会暨第二届谱牒与家族文化论坛在南京召开

    ᐃ会场 二0二一年五月二十九日上午,江苏省谱牒与家族文化研究会,联合江苏省档案馆.江苏省家庭档案研究会,在南京金陵图书馆召开江苏省首届新修家谱评选颁奖大会暨第二届谱牒与家族文化论坛,这是我省谱牒与家族 ...

  • 谱牒文化丨为什么说坟前烧纸百回,不如撰修家谱一次?

    生活当中更有一种独特的语言,它就是俗语."坟前烧纸百回,不如撰修家谱一次"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它以通俗易懂的言语描述着社会现象,并且深谙大事大非的道理.时至今日,这些俗语依旧适用于当 ...

  • 谱牒文化丨续修家谱,老谱繁体字怎么处理?

    俗话说:贫穷无根,富贵有种.凡是有传承的家族,都有家谱! 然而有谱未必能传承到今,或中间断修已久,或者老谱不复存在,或者老谱残缺.只有部分家族大致按照家谱规定"十五年一小修,三十年一大修&q ...

  • 冯志亮:寻根问祖溯本清源,编修家谱传承文化

    传统文化 言及传统文化,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个庞大飘渺难以把控的领域,虽然有心学习,但是面对如此浩瀚的内容只好望而却步.但是,在冯志亮先生的心里,传统文化却有它极为真实的栖居之所,可以让我们尽情的发掘. ...

  • 【氏族文化】传承氏族的正脉是――修家谱、修祖坟、修宗祠

    常常会听到或涉及到"三修",那么所谓的"三修",又是指的哪"三修"?它对于我们家族事业的发展又有何重要意义呢? "三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