浈江区侨联,英华农场参观团活动掠影

宝哥
关注

浈江区侨联

英华农场参观团活动掠影

昨天 阅读183

  11月14日上午九时,由韶关市浈江区侨联属下部分归侨和侨眷组成的参观团在中山公园门外集中,八十多人分乘两辆大巴,前往英德市华侨农场参观,这样的活动已经多年未进行了,因此,报名参加这次活动的人都非常兴奋。

  参观团的归侨、侨眷在南下英德前,先前往阅丹公路和华南农产品交易中心进行活动和合影。

  十二点左右,大巴驶进了英华农场的所在地英德市东华镇,参观团全体成员先到“东南亚风味餐厅”用餐,品尝有东南亚特色风味的菜殽。

(视频)

01:18
去APP下载

  看上去这些菜殽与我们平常吃的好像差不多,其实它是别有风味,因为里面放了来自东南亚的独特调料,并采用特殊的烹调方法做出来的。

  午饭吃完了,许多人又在餐厅门口选购一些东南亚美点和小吃带回去。

  美滋滋饱餐一顿后,拎着购买的点心和小吃,众人也不再绕路去乘自动电梯,直接就从步梯下楼。

  终于来到了英华农场的旧宿舍区。参观团中有些人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今天,他们心中产生了回家的感觉。

  旧宿舍还有人住哟。

  但是,有些平房经过改造后,又变成了楼房。

  农场的人习惯称这里为五区。

住在这里的归侨早已得知消息,他们准备了美食,在等待着今天的客人。区侨联副主席邓志成紧握着当地老归侨的手,感谢他们的热情接待。

  又见到老朋友啦!

  不管原先认不认识,归侨相逢,总会有说不完的话。如果遇到从同一个地方回来的归侨,还会在中国话里夹杂着“番话”进行交谈。

  相逢就是朋友,来,一起照张相。

  其实,今天前来这里参观的不光有韶关浈江区侨联的八十多位归侨和侨眷,还有“广州、梧州印尼邦加侨友会”的四十多位归侨和侨眷。

  几张桌都坐满了人。

  浈江区侨联主席罗华也和大家坐在一起交谈。

  桌上摆满了异国美点,只是大家刚吃完午饭,有点眼阔肚窄。

  当然,尝一口小甜饼还是可以的。

  带了乐器的人早已按捺不住,一到这里便摆开架势,校准音调,准备“奏”起来。

  欢快的音乐声响起来了!

  从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回来的归侨许多人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当音乐声一起,他们便情不自禁地扭着屁股,拍着手掌,又唱又跳,将气氛推向了高潮。

(视频)

01:13
去APP下载

(视频)

02:59
去APP下载

  也有人不玩乐器玩相机,看!区侨联常委胡佑宇倒带着帽子,忙得不可开交。

  李应清副主席没相机就用手机拍,今天,照相已不是攝影家的“专利”。

  这些白发苍苍的长者,都是几十年前从国外回来的侨胞,他们归国后的生活,历尽了酸甜苦辣。

今天的侨联,已是一个以老年人为主体的组织,这是与国家的发展状况分不开的,归侨绝大部分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回来的,那时的年轻人、甚至小孩子,现在都成了老人。自六十年代以后,由于国内发生或出现了粮食紧张、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大学停止招生、有海外关系受嫌疑、不可以参军和物质凭票供应等各种情况,谁还愿回来?因此有人担心侨联组织后继无人是正常的。尽管也有一些归侨的后代愿意入会,但人数不是很多,毕竟除极少数富裕的侨乡外,侨联基本上是一个予人好处有限的组织。

当然,今天又出现了向好的方面发展的情况,党和国家已更加重视侨联工作,抓紧了侨情调查,调整了侨务政策,基层的工作人员也作了很多努力,使侨联变得比较活跃了,让人重新看到了它的希望,譬如浈江区侨联这次组织的活动,就是一个例子。

  看到眼前景,想起往日事,老归侨们感慨良多。

  这是一张全景片,请横着看。

  “家庭煮妇”不会忘记进入当地人家中购买外面买不到的食品,这些食品能唤起她们侨居国外时的记忆。

  因时常有外来人员到这里找异国食品,因此英华农场的归侨在冰箱里贮存了大量外国货。

  买到了香茅和心仪的食品后,区侨联秘书长小凌喜笑颜开地离开了。

  到英华农场的旧宿舍区参观完毕,参观团的成员又乘车去下一个参观点。

  这个参观点是英华农场的新宿舍区。

  这里的宿舍其实已卖给了英华农场的职工。

  听这里居住的人说,他们买这些楼房的价格是四、五百元一平方。

哇!今天哪里还有这个价的楼。

  他们打心眼里感谢国家的照顾和政府的安排。

  从宣传栏上得知,这里叫“东华镇侨心居”。

  从“侨心居”出来,大家又到“英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东华镇综合文化站”参观。

  “东华镇综合文化站”内恰好有个书画作品联展在这里举行。

  原来这个书画作品展览是英德与顺德白云区共同举办的。

  展室内成了合照的理想背景地。

  因为工作忙,区侨联副主席、韶关和平小学校长钟国煌未能与大家一起坐大巴同来,他便在工作做完后,坐小车匆匆赶到东华镇与大家一起活动,东华镇文化站长热情欢迎他的到来。

  东华镇综合文化站的站长向浈江区侨联的领导介绍文化站情况。

  双方领导在进行文化活动交流。

  从书画展室出来,区侨联还利用一段空余时间,在英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组织大家学习党的十九大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学习完出来,大家行走在东华镇的大街上,只见在这些店铺中,“华侨”、“归侨”等字眼随处可见。

  英华农场的接待人员带大家来到大街上一个茶叶经营部参观。英德茶叶的声誉可是远播海内外的哟。

  茶叶店的曹老板热情地请大家细品英德名茶。

  品了红茶品绿茶,红茶香,绿茶也香。

  下午的参观结束后,大家又在东南亚风味餐厅吃晚饭,晚饭的菜色有变化,以本国菜为主,但也上了两道和午餐不同的异国菜,好吃。吃完晚饭不久,便到联欢时间了,原来联欢的地点就在餐厅楼下,这里有个露天舞台,周边有很多商店。

  这地方叫“怡翠广场”,是一个包含了餐厅、超市、商店和舞台的综合性场所,粤北一个县级市的小小东华镇,过去一直是穷乡僻壤,现在也冒出个似模似样、有点洋气的地方,从这里走出的老归侨回想起昔日情景,感觉真有天渊之别。

  联欢晚会开始前,罗华主席与准备登台表演的区侨联文艺队队员合影留念。

  几位侨青组的姐妹也挤了进来。

  联欢活动开始了,首先由客人向主人赠送牌匾和锦旗,以示感谢东道主热情的接待和周到的安排。

  从罗华主席手中接过牌匾的是英德市侨友联谊会的领导。

“广州、梧州印尼邦加侨友会”也向英德市侨友联谊会赠送了锦旗。英德市侨友联谊会亦分别向今天前来参观和联欢的两个侨联组织回赠了锦旗。

  文艺表演的节目单。

  浈江区侨联文艺队首先登台表演。

  舞蹈《母亲是中华》。

  浈江区侨联文艺队成立已有二十多年时间,长期以来,这支队伍坚持开展文艺活动,队员们都是利用休息时间进行排练和演出的,没有报酬,缺少经费,但他们凭着一颗热爱文艺事业的心,以一种纯洁的、高尚的、坚忍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长年坚守阵地,使红旗始终不倒。

为了演出的节目让更多人爱看,文艺队员精心编排新节目,他们还挖空心思,用最节约的方法巧妙制作表演服饰和道具。由于侨联组织的特殊性,需要排练一些外国歌舞,因此,有些队员便利用出国探亲的机会,到原侨居国学习新歌新舞,购买国内难见到的有异国情调的服饰和用品。今天,我们看到这些“爷爷、奶奶、大叔、大妈”冒着风雨在台上高唱外国民歌,大跳外国舞蹈,好像很轻松,其实,他们真的不容易。

  斯里兰卡舞蹈《罐舞》,由英华东南亚风情文艺队表演。

  印尼舞蹈《梭罗河》,由广州印尼邦加侨友会表演。

  英华东南亚风情文艺队表演的印尼舞蹈《巴厘迎宾舞》。

  这个舞蹈从音乐、舞姿到服饰,都具有很浓郁的东南亚民族特色。

  两位俏丽的表演者从肢体动作、脸部表情到眼神变化,都让人感觉她俩可能得到过高人指点。

  她俩大概是印尼归侨的后代吧,长相还真有点“东南亚的味道”。

  为了这个节目,我跑上跑下,从不同角度拍了好多张照片。若非在楼上俯拍,拍不到这样的纯色背景。

  广场舞《蓝色天梦》,由英华健身队表演。

由东华镇怡乐舞队表演的《印尼健身舞》。

  印尼舞蹈《蜜糖与毒药》是浈江区侨联文艺队的保留节目。

  叶片吹奏《夜莺》。用一片树叶竟能吹奏出奇妙的声音,也真让人佩服。

  表演者是广州印尼邦加侨友会的一位老归侨。

  这位穿吊带裤的老归侨后来再次出场,用叶片吹奏《夕阳伴我归》,与第一次出场时不同的是多了两位伴舞。

  英华社区健身队再次登场,健身队表演的节目总离不了健身舞,这一次她们表演的是“印尼健身舞”《木瓜》。

一 群大妈带着木瓜上场,却没有用在舞蹈上!我左等右等,到表演结束时都沒见她们捧着木瓜跳舞,既然如此,那为何要带木瓜上来?没有任何解释,可能这个舞蹈表现的是印尼妇女在摘木瓜的劳动回来之后,大家聚在一起欢快地跳舞的场面吧,好像民间舞蹈都会编入一些与劳动有关的内容。

  英华东南亚风情文艺队的两位姐姐又来了,她们这次跳的是《印尼民族舞》。

  服装颜色没有前面的《巴厘迎宾舞》那套靓丽。

  但跳得还是很不错的。

  怡乐舞队又上来表演健身舞了,这晚的健身舞节目好多哟。

  这个健身舞有个奇怪的名字,叫什么《泪蛋蛋掉进酒杯里》。可能是一首歌,旋律比较强烈,有人便按着它的音乐节拍编个健身舞,舞蹈与歌词大概没有关系。

  还是来看看我们浈江区侨联文艺队表演的舞蹈吧,这个节目叫《青藏女孩》。

  你看她们穿着这身服装,哪点不像青藏女孩?

动作多么舒展,又是多么轻盈,谁信她们中多数已是奶奶级的人物。

  广州邦加侨友会再次登台,这个节目是《小组唱》,他们好似缺少跳的人才。

  这天晚上天公有点不作美,已连续晴了那么多天,这天的白天也是多云间阴,谁料晚上准备开始演出时,却下起雨来,虽说雨不是很大,但是淋着雨观看,谁都会感到不舒服。幸而舞台四周还有能遮雨的地方,观众顶多是坐得偏一点和后一点看,使演出还能坚持,不然真会扫兴。

又是印尼舞蹈,这次上台表演的是英华的老艺人。英华农场的老职工绝大多数是印度尼西亚归侨,他们当年因侨居国政府排华而回来,被安置到这里,由于这些职工曾长期居住在印尼,故身上保留着在侨居地养成的许多习惯,同时,他们在文化方面也深受侨居国影响,因此这个农场带有很浓厚的印尼色彩,其中表现得比较突出的有服装、饮食、音乐、舞蹈、运动和语言等。

  这里的归侨特别善长跳印尼舞蹈。

  最后的节目是《印尼歌曲联唱》,由“广州、梧州印尼邦加侨友会”表演,这个侨友会的情况我不了解,从组织的名字看,大概是由广州与广西梧州的印尼邦加地区归侨组成,这次来的可能只有广州的成员,或主要是广州的成员,他们第二天还要去英西峰林玩,故会在这里住一晚。

  虽然还是以唱为主,但总算摆了摆双手,扭了扭腰肢,因此也含了一点跳的成分。哦,对了其实他们在前面表演的《梭罗河》中,曾有过“半”个舞蹈表演,但很不起眼,几位身穿印尼妇女日常服装的大妈在男声唱到一半时出来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不过,跳虽不行,但奏乐却是他们的强项,这次他们背了一些较大的乐器,在农场旧宿舍区聚会时给大家带来过欢乐。

雨暂暂停了,观众也渐渐向场地中间靠拢,但是表演已进入尾声。不过,整场演出还算圆满结束,联欢活动没有受到很大影响。

(视频)

01:35
去APP下载

(视频)

01:49
去APP下载

  晚上九点钟,联欢活动结束了,已出来一整天的浈江区侨联英华农场参观团也该“打道回府”了,大家又坐上了大巴,准备再次经受一个半小时的行程,不过,还真没听到有谁说疲倦和劳累,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看来大家好开心,开心便不觉得疲惫,当然,也是这次外出活动策划得好,组织工作也到位,“劳”“逸”适度,时间宽松,又没发生任何不愉快之事,虽然回去晚一些,但大家还可以接受。因此,可以说,这是一次很圆满的外出参观活动,也是一次使人愉悦的旅行,回家的路上,大家都期待着区侨联组织的,下一次。

更新于 1小时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