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书丨父亲的自行车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是普通的交通工具。我们家有一辆青岛产的“金鹿”牌自行车,是父亲在自行车交易市场买的二手货。原来的主人把自行车打扮得格外靓丽,前后圈铮明瓦亮,大梁和前后叉用条绒布包着,铃铛下面,还坠着两只塑料编织的小金鱼,虽然是一辆旧自行车,但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辆自行车都让人觉着挺顺眼。父亲还故意拨弄了几下铃铛,清脆的响声滴铃铃地传出去很远。
父亲这辈子没有挚友,那辆“金鹿”牌自行车俨然成了他的朋友,赶集上店,下地做活,走亲访友,他和它形影不离,下晌回来,父亲也喜欢骑着自行车在村街上溜达一圈,看见有人看他,就把铃铛拨得山响,一溜烟打人面前骑过去,不忘跟人打声招呼:再见。谁知道“再见”这话没说多久,父亲骑着自行车又回来了。搞得大家都笑:看把你能的。因为有了自行车,父亲少了很多徒步之苦。也因为有了自行车,不善于表达的父亲在村人面前有了炫耀的资本,虽然这种炫耀的方式并不能使村里人很容易接受。父亲没有意识这一点,他仍然视那辆破旧的自行车为宝物,没事做的时候,就拿起抹布,从自行车前轱辘开始,一直檫到后圈轮胎,包括自行车的每一根辐条,每一个螺丝帽。为了防止车体生锈,他还用废弃的机油把车体全部抹一遍,每一个螺丝都用油擦亮,沁透。他把原来包缠车梁的条绒布换成了崭新的的确良花布,每一根辐条都套上了红红的塑料圈,车铃铛上,他又安装了一只从废品站捡来的反光镜,如此包装,简直像一件摆放在展厅的完美艺术品。父亲充满了自信,满足,眉头一下子舒展了,腰杆也挺直了,从来没有过的高贵荣耀,更有一种翻身当家做主人的快意感。
几乎在很短的时间,自行车在村里普及开来。父亲的自行车仿佛变成了再普通不过的水滴或者沙粒,失去了夺目的光彩和应有的吸引力。失落的父亲躲开村人的视线,默默地蜷在自家墙根低下,一忽看着一行黑蚂蚁爬树,一忽盯着脚前的自行车愣神。我相信那是父亲一生中最黑暗最难捱的时光,还没有享受更多的辉煌,就这么一下子把拥有的东西弄丢了,父亲因此陷入强烈的失落和遗憾的落差里,他从早到晚,一动不动,一边挨着时光的流逝,一边把自己沉浸在漫无边际的落差煎熬中。
昼夜转换之间,父亲走完了心灵漫长的人生旅程,他扯去了自行车上所有的花花绿绿的包装,独辟歧径,骑着那辆给他带来荣耀同时又给他带来更多是非的破旧自行车,做起了各种各样的生意买卖。
时间是冲淡一切荠蒂和不快的最好推手,村里人很快忘记和忽略父亲的自傲和吝啬,他们跟随着父亲在方圆几百里范围内贩运各种商品,包括粮食和棉花。父亲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赚钱方式和信息,足以使他们收益颇多。为了使信息更精准更可靠,父亲骑着他的自行车,每天不断地去寻找,搜集信息,有时候他身先士卒,一个人先做起来,极自成熟,才向村里人推介。也有信息错误的时候,父亲常常赔得血本无归,不过,父亲从来没有说起过自己赔本的事情,他不想让村里人为自己担心和失望。那些年,父亲把自己看成全村人致富的领头羊,生意上的舵手和灯塔,他带着大家四处奔波,寻找商机,每找到一笔生意,或者安营扎寨,或者短期暂留,总是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异彩纷呈。
后来很多人提议集资给父亲换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父亲哪享受得起如此高规格的待遇,恼羞成怒才使村里人善罢甘休。他把自行车前后轮上的辐条全部换成了8号型号的粗条,又给自行车后座加宽了一公分的宽度,那辆破旧的“金鹿”牌自行车摇身一变成了纯粹的载重工具,春夏秋冬,五更半夜,父亲带领着村里人东奔西跑,风餐露宿,真正成了村里人致富的带头人,父亲的人生路程终于在土地承包之后走向了巅峰阶段。
我长到自行车高的时候,父亲把他的“金鹿”牌自行车和我一同推到了村后的打麦场上。父亲说:从今天起,你要学会骑自行车,只有学会骑自行车,你以后的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我看着父亲一脸严肃的样子,一下子抓住了车把。父亲告诫我:不要老看脚下,往远看,看得越远,心里就越有底,越踏实。我朝父亲重重地点点头,然后在父亲的牵引下,第一次骑上自行车,蜿蜒着一点一点向前,向前。
作 者 简 介
李同书,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大集镇姚万楼村同福超市店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