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荣荣丨80岁启程
1
“号已经挂了。你不用来。”
同事大姐退休的老父亲打来电话,说他在医院看病,自己从乡下坐车来的,不用女儿操心,自己直接到医院去了。
大姐一听,急着跑过去。
过一个小时,她回来了,说老父亲已经办好住院手续,住进病房了。没说几句话,就把她撵回来上班。
她又笑着补充:“今年老父亲都80岁了,愣是什么都亲力亲为,不到万不得已,从不肯劳烦儿女。”
大家都啧啧称赞。不是说,老小孩嘛,都娇气些,需要格外的贴心照顾,可这老父亲也太省心,太……强悍了!
听大姐说,老人很能与时俱进,接受新鲜事物啊,那叫一个快:学会了用电脑——教了一辈子数学,老了老了居然学会了用拼音发简单的短信;学会了打游戏,通关比他那小孙子还快……
大姐说:“我本来想下载电视剧给他看,他说,电视剧不益智。想看点磨脑子的书,免得老年痴呆。”
听大姐这样一说,大家都很振奋,一起帮她挑书。可是书架上堆的都是语文教学用的资料,没法儿帮老父亲打发时间啊。
“《满分作文》他看不?看了睡得香。”有人故意打趣。
“我这有几本《意林》。看着多励志,适合他!腰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有人逗乐。
大姐哭笑不得,说:“再励志,明儿瘫在床上也硬撑着,不让我们知道。”
同事二哥翻出几本《明朝那些事儿》。
大姐点头:“这个估计行。”
二哥翻腾了一会儿,又献出一个放大镜。大姐拿着对书上照了照,嫌举着有点沉。二哥又找出一个小的来,大家都点头:“这个秀气。老爷子使着轻便!”
下班时,我们强烈要求大姐转达我们对老人的期望:看您老耳聪目又明,脑子又灵光,等您看完了书,出一套题考考您!
星期天,大姐给我打电话,笑得直岔气。
“看你们出的馊主意!我那较真的老父亲,说书没看完,愣是不肯出院。”
接着,她在微信上晒出几张老父亲病床上的照片。大家看了,不约而同地点了赞。
2
大姐邀我们去她老家玩,说给老爷子涨点人气。
我们热情高涨,驾车去的,坐公交去的,打的去的,分几路人马、几个时间段,浩浩荡荡地慕名而去。
百闻不如一见,传说中的老爷子还真名不虚传。连进院的路边,都种了花,仿佛做着随时迎宾的准备。租住的小院里,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老爷子侍花弄草,有模有样,大丽花、鸡冠花、麻秆花、格桑花……个个落落大方,朵朵喜气洋洋。真是应了那句话:房子是别人的,生活是自己的。我们这群动辄就嚷嚷着风景在远方的资深文艺控,该向生活俯首,向老爷子致敬吧!
大家兴致来了,在院子里手舞足蹈起来。一时找不到音乐。老爷子说他有,说着就拿个收音机模样的东西出来,说里面有好多广场舞,《小苹果》也有。大家都乐了,这老爷子,还紧跟时尚哩。于是大姐毫不犹豫地捧场,跳了一段《小苹果》;小林也当仁不让,来了一段《歌在飞》。小后拿着手机,晃来晃去乱照一气。
老爷子站在旁边看着,乐呵呵的,突然问:“手机也可当摄像机吗?能不能给我录一段?”大姐说,上一次过八十大寿的时候,不是录的有吗?老爷子说,上次录的效果不好,能不能再用手机录一次。我们抢着答应,等中午暖和时,给老爷子录。
开饭了。两个八十岁的老人,没用我们动一只手,没让我们择一根菜,就端上来一桌子好吃的。粉蒸肉,腊排、腊肠、小土鸡……“都学着点,瞧瞧你们,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都学学怎么过生活!”同来的一向讲究的曾同志不失时机对我们进行教育。我们只好眼巴巴地看着一桌子美味,按捺住吃货的食欲,听着曾同志对每一道菜的一一点评。而老爷子和老太太,腼腆地笑着,眼里和脸上都泛出水波一样的光泽。
吃过饭,刚把碗筷收拾下去,老爷子就开始换装。记性还真够好的。那是一套深蓝色的泛着光泽的休闲服,穿上马上使人年轻了十岁。老爷子手持一把剑,一板一眼地打起太极。录着录着,跑过来一个孩子,抢了他的镜头;舞着舞着,到了角落里,他嫌背景画面效果不好;再舞了一段,他的动作迟缓下来。然后,他停住,表情严肃地说:“打错了,打错了,能不能重录?”
录完了,大姐跟我们说:“别嫌烦啊!这几年老爷子想得多,说他不在了,光有照片儿孙们看着不过瘾,还想多留点记忆给大家做念想……”说着说着,她有点哽咽了。
我们站着,看到了不远处的菜园,一畦畦的绿色,像老爷子精心书写的秀气的小楷。阳光照在身上,热乎乎的;初冬的风吹过来,又有一丝凉。
老爷子开始催促了:爬山,爬山。
他雄赳赳地走在最前面,捡了一根竹子,扛在肩上,像战士扛着一杆长枪。七八岁的涂宝宝追了上去,牵起他的手。祖孙俩走在最前面,那背影看起来很和谐,老的依然健壮有力,小的看起来结实有劲儿。
下山时,大姐指着远处一户人家说,看那老人家,也已经八十多了,看,还在扫地。我们望过去,果然见一白发老人,正在扫一条几乎被荒草埋没的小路。大姐说长年就老人一个人生活。我问她都吃什么,大姐说不知道。柴米油盐都怎么弄呢。也不知道。
我们走了两个多小时,老妇人是遇见的第三个人,到处都是颓败的景象。院墙倒了,一扇门歪下来。没有鸡鸣狗叫,没有猪屎牛粪,没有炊烟袅袅。看起来真是一座空山。而她一个人住在这荒无人烟的山上,怎么过活呢?
我们正在叹息,忽然发现老爷子没了踪影。等我们赶回去时,他已经在厨房里忙活了。爬山前,面已和好,现在,他正在擀着面条。
“这多辛苦,买一把面条下着吃就行。”我们都有些不好意思。
大姐却朝我们使眼色。她偷偷跟我们说:老爷子的心意嘛,恨不得把十八般武艺全展示出来给你们看。
面条端上来,大家又拿出手机拍照。老爷子笑容可掬地说:“这也拍啊。”白色的面片,金黄的鸡蛋,红艳艳的西红柿,嫩生生的小青菜……哪像是老头子做出来,倒像出自江南女子的巧手。涂宝宝端坐着,吃一口馍馍,就一口面汤,那么的郑重其事,使得我们也都安静下来,满怀感激地收下了老爷子对晚辈们的温情。
爱生活,什么时候都不算晚;80岁启程,仍然可以拥有一段可圈可点的人生。愿天下所有的老人们都能太极在手,花草在畔;守着小院,携着老伴儿,健康幸福地安享晚年!
作 者 简 介
易荣荣,女,河南息县人,现居信阳。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字散见于《儿童文学》《意林》《知识窗》《百花园》等报刊。著有散文集《打开》。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写作只愿:笔下流清泉,心田生红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