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认知的变现,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之外的钱 小利推荐:分享一篇水晶苍蝇拍老师的文章给大家。 作者:...
作者: @水晶苍蝇拍
投资即决策,而决策差异背后的根本是认知水平
投资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下注,投资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在胜率和赔率之间做平衡。一人一世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同一投资机会的认知也分不同的维度,不同维度的认知意味着各自完全不同的胜率选择。
没有高确定性为前提的高赔率,是赌博。但市场普遍认知到的高确定性,在通常情况下又不可能给你高赔率。所以问题的本质其实是你是否有超越市场大多数人的认知,适时的判断出市场的错误定价,以高胜率去做高赔率的决策。马云所说的,任何一次机会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也是同样的逻辑。
投资很难赚到你不信的那份钱
知道和相信之间有很大的距离,而真正的认知是相信,甚至信仰,我们先看几个数字:
a、王者荣耀刷遍朋友圈,我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而绝大多数人也只是感慨下大腾讯好牛逼啊而已。
b、相信大多数人通过各种渠道学了很多关于google、亚马逊、Facebook、苹果、腾讯、阿里巴巴等这些明星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商业模式、创始人风格等各方面的知识,都知道他们很牛,但如果把六支股票做一个组合去复盘,过去三年的年化的平均回报也高达百分之好几十。
这些现象背后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商业模式的深刻改变,新生一代的消费xi惯的升级等原因,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但能否真正的从知道到相信,进一步转化为可以投资的认知,则少之又少。
投资很难赚到你不信的那份钱。
往小了说,对一个公司没有充分的信心,最多只能赚到财务数据直接相关的那点儿钱,再远点长点的钱是不可能赚到的。往大了说,对国 家未 来从心底悲观,那么最多赚到几个波段的小聪明的钱,要赚大钱也很难了。格 局、历史感这些东西在99%的时候都很虚,但在1%的重要决策时刻往往就是强大信念的真正支撑点。
如何提高从认知到投资的转化率
对于我们大多数非专业投资人来讲,对于自己所从事多年的行业认知水平肯定是超越市场上大多数的人,因此对多年在某种特定行业中的积累、独特认知和趋势判断放在投资的视角思考,完全可以把这种深度认知轻松变形。
比如,“2010年google退出中国,很容易判断最大的收益方是百度,事实上百度那一年股价确实翻倍了。比如爱玩游戏的人可以关注暴雪,了解手机行业的人可以关注高通,从事k12的人可以关注学而思、新东方。”
我一直说,在过去的6-7年时间里面,除了一线城市的房价(是否参与的背后也是认知的差异),我们还错过了两拨超过10倍的投资机会。
一次是智能手机从10%不到的渗透率提高到65%的浪潮(2010-2013年中),相关产业链的公司都是动辄几倍的涨幅,其中生产触摸屏的欧菲光短短一年上涨近10倍。
另外一波是智能手机渗透率超过65%之后带来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在一二级市场都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大量高效率的投资机会,其中变现最快、同时也跟大多数人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手游行业规模短短4年时间就增长了10倍(2012年-2016年从60亿左右增长到了600多亿),其中诞生的牛股就不言而喻,一直到今天的王者荣耀。
相信,这两拨大的浪潮和机会绝大多数的80后、90后都是亲身经历、感同身受,因此如果你把这种身边的熟知现象,工作中对行业的积累通过深度思考转为真正的认知,再通过投资工具实现变现,那就是属于你的投资机会。
当然,创业也属于认知变现的范畴(李善友曾说,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是企业真正的边界),只是其要求更高,除了需要具备超越市场的认知外,还需要战略、组织等一系列综合能力。而投资,特别是二级市场的投资,其交易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是大多数人认知变现最佳的路径(一级市场投资门槛更高,交易成本也更为复杂)。
公司研究的核心是空间、结构、深度、角度;交易策略的核心是概率、赔率和预期差;投资体系的核心是对象,时机,力度;而投资最本质的核心是价值、安全边际和复利。这几个环节是同心圆,越后面的越靠内环。
内环决定战略和原则,外环确定策略和技术;
内环是道,外环是术;
内环解决了What和Why,外环实现了落地的How;
内环不牢靠是闷头乱撞,外环不扎实是夸夸其谈。
市场的高波动不代表高风险,反之市场的平静也不等于均衡。平静和激烈放在不同的尺度看完全不一样,日线的惊涛骇浪可能在月线来看只是个小浪花。均衡与失衡的关键不是短期的波幅,而是到底距离价值线有多远的问题。或者说,波动的程度仅仅体现情绪的烈度,但决定中长期方向的是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度。
当流动性泛滥远去之后,你还会投资吗?你的资产结构还健康吗?这是目前我们应该问自己的战略级别的问题。在“钱多多”趋势下推升出来的收益率是有很高欺骗性的,善于用趋势变现的是高手,被趋势迷惑并在趋势末段入套的就有点儿被动了。读了这么多书,其实提炼出来就两句话:和趋势作对,你很难发财;和均值回归作对,你很容易破产。
所有的大亏都是贪和怕导致的,而对赚快钱和一夜暴富的期望又是贪和怕的本质原因。稳健说起来容易,但那意味着你要在别人快速赚钱的时候不眼红,在你的保守屡屡被疯狂的市场暴击的时候不变卦。根本上是需要对自己理念和方法的绝对信心。而这种信心又不能是盲目的。信心最终只能来自于知识、历史和经验。
不管哪种投资风格和所谓门派,你可以有不同的市场假设,不同的理论内涵,不同的价值主张,不同的操作体系,甚至不同的世界观。但所有的这些不同都是表象,它们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必然必定符合复利法则。一个在复利法则上无法自圆其说的方法论,无论您拽多高深的词,拿出多深奥的理论,用多牛的人来背书,都是无济于事的。
投资要想成功需要承认两个前提:
第一,我们都是凡人,我们必将不断犯错;
第二,投资的核心原理早已稳定,我们要做的不是创新,而是理解并执行。
投资要想惨败可以建立在另外两个前提上:
第一,我天赋异禀,我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
第二,我拥有或者发现了最新的炒股奥义,我在投资理论上已经帮人类跨出了新的一步。
无论是公司的经营变化,还是资金和情绪的变化,其实最终一定会在估值上反映出来。但估值反映不出来的,是这种变化到底是对还是错。而对于投资人来说,估值的意义除了“对”和“错”之外,更重要的是真相与其预期验证之后的结果分布。所以估值是乍看很直观,再看看好像很复杂,最后看时又没想象的那么复杂。
没有高赔率相伴的高确定性,是鸡肋。没有高确定性为前提的高赔率,是赌博。但市场普遍认知到的高确定性,在通常情况下又不可能给你高赔率。所以问题的本质其实是理解市场的有效性与局限性,理解错误定价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出现。
公司的不确定性到底来自哪里?我想主要是:
1、未来市场需求与当前预期之间的差异;
2、公司战略制定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对经营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不可控因素(如原材料波动,汇率波动,政策重大变化,颠覆性技术革新等);
4、竞争烈度的大幅提升;
5、随着时间的拉长使一切事物不可控进而不可测。
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有多大?
我觉得第一它是重要的,但它一定是在一个长期的刻度上才显示出这种优势;第二,所谓的配置一定要有足够的力度才有效果,优质的配置机会但你只配了很轻的资产,也没什么意义;第三,资产配置本身并不必然导致升值,它是分担风险,这两者区别很大。最后,配置的重要性与单一资产的规模成正比,大部分的人问题不是配置而是规模。
如果用最朴素的个人投资经验来看,我自己是如果一年不怎么赚钱,第二年大概率的就会有所收获,如果第二年还是不怎么赚钱,那意味着第三年一定是超级大丰收。当然这个规律也有对照的另一面,比如如果一年大赚第二年多是平淡,如果连续两年大赚那基本上要对未来一年有相当保守的预期了。那报告下,过去两年还不错...
有网友和我说:过去10年股票赚10倍其实没什么了不起,一线房产10年也10倍了。这话可以这么说,但这账这么算就糊涂了。
为什么呢? 因为房产这10年你赚的不是能力的钱,是运气的钱,是超级景气的钱。未来10年您还打算靠房子再翻10倍?但投资扎实获得的可不仅仅是钱,更值钱的是经验和能力。再过10年比比看?
其实吧,资产增值了怎么都是好事,但人要善于分析自己的钱是能力还是运气得来的。而且,千万别用资产景气高位区域的数字当成自己的身家,最真实的身家一定要在你的主要资产处于熊市萧条期去计算。当然,在很多人眼里,自己的资产是永远只有涨潮没有退潮。讲实话,时间放长了看,德不配位比周期轮替对财富增值的杀伤力更大。
我经常和朋友说:懂得把自己放低一点儿,净值就容易更高一点儿。所谓放低点儿就是接受世界运行的复杂性和市场生态的多样性,接受自己有很多不懂的东西这个事实。放低点儿后,进,可保留扩张能力范围提升自身实力的余地;退,可更加坦然的专注于自己熟悉和能懂的领域。在投资这个人人自命不凡的世界里,老天其实很多时候更关照笨小孩。
投资的窍门就是巧方法+笨功夫
巧方法是指方法论体系,让你事半功倍,做到高效聪明的整合信息碎片形成完整认识;笨功夫,就是踏踏实实花时间花精力一点点去阅读、搜集和积累。市场里80%的人被笨功夫这层就淘汰了,基本失去超额收益的入围资格。剩下的又有一半儿被巧方法挡住了,原地打转收益与付出无法匹配。所以相当赢家,既要甘于“笨”又要善于“巧”。
相比世界上的很多东西来说,人性都算是相当可靠的。遗憾的是,人性恶的那部分,总是更可靠一些。
巴菲特用指数基金与对冲基金的10年PK,证明了对普通人来说最好的长期投资途径就是指数基金。但是然并卵,这个结果有一个非常高的壁垒就是你必须承认自己是“普通人”,这对每一个来到股市的玩家都是很难接受的前提(包括我自己)。这个游戏最讽刺的一点在于,赚那些最自命不凡的普通人的钱是让我们自己从普通人里脱引而出的最好的办法。
巴菲特最可怕的就是永远在学进化,中国的“巴式投资总结(不碰科技只买消费)”被某些人奉为圣经,可人家转眼就重仓了苹果和航空公司。看看巴菲特这一生的投资进化,从早年间看图玩技术,到最纯正的格雷厄姆捡烟头,再到创立新的商业模式并融合了芒格的伟大公司论,到快90了还有改变自己的能力,就这点都足以封神称圣了。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货币基金不等于银行存款,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