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银”投入 山东教师拿绩效工资、职称评聘难题将解
鲁网11月17日讯(记者 殷会丽)教师对自己职业发展最关心的两件事,一个是评“职称”,一个是拿“绩效”。为推动这两项改革,山东省投入“真金白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小步快跑”持续推进。
据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戴龙成介绍,山东出台一系列举措,着力解决教师职称评聘难的问题。
一是提高高级教师岗位设置比例。在中小学,2016年、2020年分别两次提高高级职称设岗比例,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岗位设置比例分别达到35%、25%、15%、11%,其中增设正高级教师岗位1.4万个。高校按“生员比”核算岗位总量,增加正高级岗位9605个、副高级岗位6669个,高级岗位比例由37.92%提高至53.6%。
二是盘活岗位使用管理。中小学教师高一级岗位可借用到低一级岗位使用,中、初级岗位可贯通使用;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申报正高级、20年申报副高级、10年申报中级,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三是应放尽放职称评审权。2015年就将高校职称评审权下放至高校、中小学副高级及以下职称评审权下放至设区市;今年又把中小学正高级、中等职业学校正高级和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权授权给了设区市,省级层面实现应放尽放、放无可放。下一步还要开展中小学职称自主评聘试点,完善高校职称评审制度,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
四是建立了 “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制度。今年,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聘646人,其中基层正高级教师170人。副高级教师评聘2万人,其中基层副高级教师4453人。下一步,持续抓实这些政策的落地,让乡村教师在职称上有盼头、得实惠,激发职业发展动力。
五是加强岗位管理。进一步细化了各学段各学科岗位目标,完善聘任制度,加强岗位考核评价,目前正在委托第三方机构全面核查教师岗位管理情况和高级教师完成课时量的情况。下一步研究出台岗位管理、考核评价、聘任改革的务实举措。
关于“绩效”问题。戴龙成表示,目前教师“吃大锅饭”情况仍然存在,为此,山东提出以下几项改革举措。
一是深化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推动各市建立中小学生均绩效工资增量机制,取消了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要求,指导中小学完善内部绩效分配办法。让绩效分配有效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实绩。各市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提高到每月300元至1000元之间。
二是今年刚出台了完善高校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明确要求高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实际分配总量要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占比达到70%。学校创收净收入的50%以上可用于教师绩效分配。给予教师或团队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不低于转化收益总额的70%,不高于95%,由成果完成人自主分配。
下一步,省级层面还将研究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的意见和学校内部分配办法,推动建立课时工作量、工作实绩、岗位等级相衔接的教师薪酬分配制度,搞活中小学绩效工资分配,切实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来源: 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