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华七律诗 知音
知音
笔里知音不寂然,思时一渡剡溪船。
灵犀共见说桃雨,响字同吟写竹烟。
旧语难离三代事,新篇不募一文钱。
你明我白何须问,半纸应含另半边。
【注释】 微信里知音的交流,常在一颦一笑,心有灵犀,一字则可悟出千言。因以为句,记于2021年10月2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笔会中的知音一点都不寂然,思念时可以一渡剡溪之船。彼此互有灵犀说的是桃花雨,用响字共同高吟去叙写竹烟。说起旧话最难离开的是三代人的那些事,写出的新篇从没有想过会去集募一文钱。你也明白我也明白何须多余地去问,一半的纸便足以蕴含了另外的半边。
首联中的“寂然”,指寂静的样子,这里借指寂寞,见唐代诗人李益的《入南山至全師蘭若》诗:“木隕水歸壑,寂然無念心。”又见元代诗人尹志平的《一剪梅·述怀赠柳先生》:“一点灵明本寂然。随通随感,应赴诸缘。头头认得这些儿,动也方圆,静也方圆。日用无私不着边,清虚消息,此法堪传。指人顿悟入无为,行也忘言,坐也忘言。”还见鲁迅先生的《集外集拾遗·好东西歌》:“相骂声中失土地,相骂声中捐铜钱,失了土地捐过钱,喊声骂声也寂然。”
这一联中的“剡溪船”,语出南朝宋代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后因以“剡溪船”指隐居逸游,造访故友,见唐代诗人李白的《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多酤新丰醁,满载剡溪船。”又见元代诗人赵孟頫的《次韵王时观》:“欲説旧游浑似梦,何时重上剡溪船。”
颔联中的“桃雨”,指桃花雨,见元代诗人朱德润的 《三月十八日卧病感怀》诗:“流水点红桃雨霽,长林迸緑笋芽肥。”另注,“桃花雨”,语出唐代诗人李贺的《将进酒》诗:“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后因用“桃花雨”指暮春飘飞的桃花,见宋代诗人周邦彦的《一落索》词:“倚阑一霎酒旗风,任扑面、桃花雨。”亦指春雨,见清代诗人冯景的《题孙霜瞻<公子垂钓图>》诗:“桃花雨涨肥鱖鱼,人言此味踰花猪。”
这一联中的“响字”,意思是诗词中读音响亮、形象鲜明的字眼,语出宋代人蔡梦弼的《杜工部草堂诗话》卷二:“东莱吕居仁曰:'诗每句中须有一两字响,响字乃妙指。如子美'身轻一鸟过’、'飞燕受风斜’、'过’字'受’字皆一句响字也。’”又见《诗人玉屑》:潘邠老云:七言诗第五字要响。如“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翻”字、“失”字,是响字也。五言诗第三字要响。如“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浮”字、“落”字,是响字也。
“竹烟”,指竹林中的雾霭,见唐代诗人钱起的《省中对雪寄元判官拾遗昆季》诗:“散影成花月,流光透竹烟。”又见唐代诗人姚合的《游春》诗之三:“苔痕雪水里,春色竹烟中。”还见唐代诗人常建的《题法院》诗:“胜景门闲对远山,竹深松老半含烟。皓月殿中三度磬,水晶宫里一僧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