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的汝窑和张公巷窑瓷器
河南博物院的汝窑和张公巷窑瓷器
陈逸民 陈莺
汝窑瓷器的珍贵,每一个瓷器爱好者都十分了解,至于汝窑瓷器是否只有67件半,那就有着不同的答案。参观河南博物院的宋代相关展览,或许能对汝窑的这个答案有着正确的认识。
图1是河南博物院的汝窑展柜,从左至右陈列着窑具、瓷片和四件瓷器。图2是展出的窑具,有火照、瓷片、垫圈和垫饼。火照为烧制时的试片,以便掌握烧制的温度和施釉的厚薄和色泽;垫圈和垫饼可知汝窑瓷器烧制时的工艺,从所列的这些垫圈和垫饼可知,汝窑并非只有支钉支烧一种工艺。
1 河南博物院的汝窑展柜
2 窑具
图3和图4是窑址出土的汝窑瓷片,从这些瓷片可知,汝窑的器型种类繁多,有盆、盏、碗、盖、炉和肖生的瓷器,其胎普遍呈灰色,釉较薄,釉色各异,除了常见的粉青、天青和月白色外,还有类似耀州窑的青色。而这种类似耀州窑的青色,往往被藏家认定为仿品,可见这种青色往往会造成认识的误区。
3 瓷片
4 瓷片
相当一段时间,汝窑瓷器被认为是纯粹的素器,即没有纹饰,看了图3和图4,恐怕再也没有藏家会持这种观点。汝窑瓷器不仅有纹饰,而且纹饰的制作工艺也十分丰富,有暗花、刻花、剔花和贴塑工艺,其制作的纹饰,使得汝窑更具诱人的美感。
图5、6、7、8是展柜中自左至右的四件汝窑瓷器,分别是图5天青釉折肩瓷瓶、图6天青釉瓷盏托、图7天青釉瓷盘和图8天青釉瓷洗,这是我们在其他博物馆常见的汝窑瓷器,犹以图5天青釉折肩瓷瓶弥足珍贵,除了图6天青釉瓷盏托外,其余三个都没有纹饰,我们可以把这四件作为标准器,来琢磨它们的造型特征。比如,图5天青釉折肩瓷瓶的盘口大小、瓶颈的粗细、折肩的斜度和收腹的部位,这些细节都是鉴定需要掌握的特征,有了这些出土物,就有了可靠的对比。
5 天青釉折肩瓷瓶
6 天青釉瓷盏托
7 天青釉瓷盘
8 天青釉瓷洗
有纹饰的完整器,是要放在中间柜的呵!一件1987年出土于宝丰县清凉寺的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被郑重地放置在中间柜中(图9、10),让参观者能够左右观赏,这可是67件半以外的汝窑瓷器,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这件宝贝的出土,使所谓的67件半之说陷入尴尬,可以相信,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进行,这种尴尬还会不断出现。其实,任何的固化思维都不能对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物作出正确的判断,文物工作者只有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下指导自己的工作才能取得不断的成绩,任何固定数字的僵硬思维方式只能危害我国的文物事业。
9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10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另一面
图11是河南博物院陈列的张公巷窑瓷器,它们分别是图12张公巷窑花口折腹瓷盘和青釉盘口瓷瓶、图13张公巷窑青釉瓷碗和图14张公巷窑青釉瓷器盖。这四件东西都是2004年出土于汝州市张公巷窑址,它们的釉色分别为粉青、天青和类似耀州窑的釉色,从器型、釉色和施釉工艺看,它们和清凉寺汝窑的瓷器基本相似。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在宋代,烧制汝窑瓷器的窑址并非一处,而是多地都有这类瓷器的烧制,称之为汝窑系似乎更为妥当。从汝窑瓷器之所以命名为“汝”,好象汝州的张公巷更为妥切,只不过类似的汝窑器物1987年先发现于宝丰县的清凉寺而已,才把汝窑的窑址定为宝丰。
11 张公巷窑
12 张公巷窑花口折腹瓷盘和青釉盘口瓷瓶
13 张公巷窑青釉瓷碗
14 张公巷窑青釉瓷器盖
多地烧制汝窑瓷器,也对所谓汝窑只有67件半的僵化思维一个有力的冲击!
尊重事实尊重出土器,是文物工作者应该的基本工作方式。